[名人不忘师恩的故事]不忘师恩的故事.docx
6页[名人不忘师恩的故事]不忘师恩的故事 【阅历沟通材料】 一:[不忘师恩的故事]古代尊师重教的故事 导语: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仰慕,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老师节来临之际,给孩子们讲一讲古代名人尊师重道的小故事,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古代尊师重教的故事 程门立雪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闻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闻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齐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搅老师,就恭尊敬敬侍立在门外,迎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觉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连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子贡结庐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华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岳飞哭祭 民族英雄岳飞:敬重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华历史上闻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必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明帝尊师 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其次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突出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突出的敬重,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探望,每次拜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敬重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当支配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尊敬老师,可见他的专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其次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突出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必定要敬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敬重唐太宗非常怄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判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犹如见到我一样,应当敬重,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今,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严谨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敬重,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为师熬药 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著名的大儒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打算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终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华历史上闻名的儒家学者 为师穿鞋 军事家张良:访贤求师终获真传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青年时,曾规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有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兴奋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忙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兴奋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干脆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奇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殊兴奋后来,张良严谨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忙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华,开创了历史上出名的大汉王朝。
[古代尊师重教的故事]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