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案例分析(案例).doc
3页注重数学文本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五年级“因数与倍数”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红星小学 代继文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构建上线一定教学的指导策略,学校数学课题组组织同年级数学阅读教学研讨本学期我听了刘老师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一课时,有下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片段一:采用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汇报:1×12=12,2×6=12,3×4=1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简析:教师注重在课堂中指导从理解因数和倍数入手,将阅读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片段二:教师在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后,再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一13的内容:(1)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1×12=12,2×6=12的关系 (2)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3)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要求学生打上着重符号,阅读两篇 3..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 简析:教师在学生对因数、倍数有了理解之后,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果教师能长期对学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教学片段三: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指导学生阅读: (1)3的倍数有: ,(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分别乘这个数。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算算 (2)练一练:6的倍数有:——,40以内6的倍数有:——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让学生阅读三遍并勾画:“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阅读 : (1)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简析:教师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抓住“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个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片段四:在找36的因数时,学生的答案: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教师的提问:1.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学生就会明白:从小到大,有规律去找就不会出错了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简析:三位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教材有关内容理解性阅读几篇,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大大提高总之,教师如果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把阅读用于每位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时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我相信学生的阅读习惯将会形成,会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有较大帮助的,更会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