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意象视角解读诗歌情感.docx
8页从意象视角解读诗歌情感 刘素琼意象是古典诗歌的灵魂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凝聚情感是抽象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将心中所感寄托给一个特定物象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学会从意象入手,走进诗歌意境,对理解诗歌情感必不可少以意象“月”为例,本文将结合历年高考题探析意象解读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具体运用一、把握常见“象”的特定寓意能进入诗歌中的“象”,都是经过诗人情感的过滤的比如“明月”是“思乡”的同义语,往往寄托乡愁无论时间的流转还是空间的转换,在诗人笔下“月”都永恒地辉照大地,悬在诗人心头生发出挥不去的故园情丝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记住这一轮明月相思之意,我们来看试题:(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诗歌解读:此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跨越时空,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長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二、建立诗人“意”与“象”的联系点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性的特点就像那一轮明月,受诗人境遇和心情的影响,它在不同诗人笔下或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或凄凉、悲惨,产生了不同审美感受,体现出丰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所以,我们解读诗歌情感时,既要抓住诗歌主要意象,又要结合诗人创作时不同的心境,寻找诗人情感与“象”的联系点,展开联想,由物及情,由物及理地多层次解读诗歌意象蕴含的丰富寓意,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还是那轮明月,只是此刻呈现在王安石眼前的却是不圆满的一弯秋天冷冷的缺月,由残月联想到人缺再联系现实的分离 ,那轮缺月也就映照出诗人此刻的孤单寂寞和满怀的凄凉2007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 溪 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诗歌解读: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此刻孤影伴如豆一灯,忽明忽暗,再兼之耳闻滴漏,独卧秋床的诗人心烦意乱、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诗人借秋夜、缺月、孤灯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也正是这一轮缺月直接触发了诗人的乡思之愁和忧国之思蝉之“乱”更是心之“乱”,全诗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再来看骆宾王笔下的那一轮皎洁之月:月之皎洁之色,辉照大地,万物俱籁,此刻的诗人如果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那么月光之下也就会呈现出一片祥和。
安宁而美好,超脱于尘世之上,独余高洁2015年高考语文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诗歌解读: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绘景从夕阳渐渐落下山峰开始,诗人沐着皎洁的月光,寻着那山谷的一缕幽香,听着此刻格外清亮的山风一路游去山家”之景,因了“兰径薰”“槐庭落”而格外美好,再加上山风、山月,一“彻”一“深”,一动一静,更显山谷的“静”“空”,营造了空旷、静谧的意境此刻置身于空旷的山谷,在深亮的月色之下,“诗心”自然宁静而平和一遣”与“唯馀”的反差,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在这轮明净的月亮之下,诗人尽显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当然,“月亮”这一意象,它丰富的寓意还不仅这些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从时间意识去联想,明月之永恒——时光的流逝——个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对历史的慨叹和追思 。
从空间意识去联想,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所以在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也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三、串联意象整体感知情感当然,为多层次地表达丰富的情感,诗人在一首诗中设置的意象不止一个,在理解诗歌思想情感时除了对主体意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之外,我们也要注意串联其他意象,整体感知,把握完整而深远的意境如王昌龄那首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首诗好就好在前两句,它是对历代(从秦到汉)边塞战争的高度概括诗人选用的是“明月”和“关”这两个并列意象关”是征人的奔赴之地,坚守之地和葬身之地而“明月”则寄寓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们对万里长征未还人的深切思念,这两个意象一上一下,既写出了战事的连绵又牵动着远方的亲人因而诗人才有以龙城飞将永定边关的宏愿丰富的意象可以使诗歌意境广阔而深远,内容充实丰盈, 情感丰富隽永。
2017年天津卷)閱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太 湖 恬 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诗歌解读:《太湖恬亭》是王安石游览太湖恬亭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如亭名,抒发了恬静闲适的情怀月”这个意象出现在尾联,与“秋风”“钓舟”一起营造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这一轮“斜月”,是基于首联和颔联对恬亭所处的溪流、绿阴和翠微的幽静之境和恬亭日落时分诗人独立恬亭、归禽相互依偎的静谧景象描写的时间延伸,也是恬亭静思,西坠的落日引发的沉思与期盼——远离官场政坛和人事纷争,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驾着一叶钓船回归好了这一轮“斜月”,既渲染清幽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解读了“月”这一意象,就不难完成以下一题: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参考答案:(1)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2)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四、比较意象异同辨析情感正因为诗歌中的“象”,不仅有特定性的特征,还有含蓄性和丰富性的特征,所以同一个意象,由于诗人境遇的不同,在不同的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也不同在高考设题也注意了这方面的考查2014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 渔 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诗歌解读:韦庄的诗,从标题就可大致看出是一首羁旅之作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羁旅之思诗的首联先写“实”,“流离”写出了漂泊之感,看似“等闲挥袂”的豪迈、潇洒背后也透露了“客天涯”的故园之思含山店的孤灯下恍然一梦,梦回江南,醒来,那轮斜斜的月亮,在诗人眼中或许就是缺月,孤单而清冷。
一实一虚,将诗人现实中的困惑、失意和孤独表露无遗而郭震的笔下,那轮明月是清亮而温暖的,照着欢快而满足的人儿,满载而归灯下的他们虽清贫而快乐,这样的情绪也感染了诗人,一起融入这温馨的画面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这个意象,但是由于诗人所处的境遇不同,所以同处“灯”下所表达的情感不同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作者通联:云南玉溪市师院附属中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