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ppt
25页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资源问题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涵义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1.概念:概念: 自然界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只要它中的物质和能量,只要它对人类有用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的,都属于自然资源1))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 铁矿石、钢铁、蔬菜、电视机、闪电、铁矿石、钢铁、蔬菜、电视机、闪电、石油、煤气、金矿、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油、煤气、金矿、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地板石地板 ((2)) 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呢?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能否再生按能否再生按能否再生按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或恢复的特性或恢复的特性或恢复的特性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
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非可再生可再生可再生★★按按自自然然属属性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开开发发利利用用不不合合理理时时可可转转化化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些是不可再生资源?些是不可再生资源?些是不可再生资源?①①水水 ②②石油石油 ③③森林森林 ④④土地土地 ⑤⑤铁矿铁矿 ⑥⑥鱼鱼 ⑦⑦太阳能太阳能 ⑧⑧煤煤可再生资源:水可再生资源:水可再生资源:水可再生资源:水 、森林、、森林、、森林、、森林、 土地、鱼、太阳能土地、鱼、太阳能土地、鱼、太阳能土地、鱼、太阳能非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非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非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非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二二. .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一一)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 第第6 6位位: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6 6位。
位 1/41/4: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水平1/4.1/4. 17501750立方米:据预测,到立方米:据预测,到2030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年我国人口达到1616亿峰值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亿峰值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17601760立方米,立方米,而而17501750立方米正是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立方米正是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 400400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为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为400400立方米,是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4%4%有关中国水资源的几个数据有关中国水资源的几个数据1. 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少 水资源总量居第六位,人均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居第六位,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世界人均的却只有世界人均的1/4多水带多水带丰水带丰水带过渡带过渡带少水带少水带缺水带缺水带水水资资源源的的空空间间分分布布广州广州武汉武汉北京北京哈尔滨哈尔滨水资源时间分布水资源时间分布2、水资源分配不均2、水资源分配不均空间上空间上空间上空间上: :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时间上:时间上:时间上: 受季风的影响,夏多冬少。
受季风的影响,夏多冬少受季风的影响,夏多冬少受季风的影响,夏多冬少 中国主要河流有五万公里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中国主要河流有五万公里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织的报告,8080%%的河流水质遭到破坏而不能再维持鱼的河流水质遭到破坏而不能再维持鱼类生存 19961996年,中国江河湖海的污染总体上有加重的趋年,中国江河湖海的污染总体上有加重的趋势,按污染程度排序,势,按污染程度排序,辽河、海河和淮河辽河、海河和淮河污染最重,污染最重,巢湖、滇池、南四湖巢湖、滇池、南四湖和和太湖太湖在我国主要大淡水湖中污在我国主要大淡水湖中污染最严重染最严重 20032003年年 ,我国万元GDP用水量465立,我国万元GDP用水量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工业万元增加值用,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水量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中国的水污染中国的水污染3、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3、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导致导致水质型水质型缺水缺水水资源短缺表现水资源短缺表现1. 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少2 .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分配不均3.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1、危及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危及我国农业稳定发展2、影响我国城市生产生活、影响我国城市生产生活3、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1.1.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加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加速发展————基本因素基本因素3.3.水资源水资源浪费和浪费和污染,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污染,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2222. . .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客观因素1.1.节约用水节约用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2.治理水污染治理水污染3.3.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4.4.植树造林,提高含蓄水源能力植树造林,提高含蓄水源能力5.5.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措施(二)土地资源问题(二)土地资源问题1.1.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表现:表现:表现:表现: 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 耕地整体质量下降耕地整体质量下降耕地整体质量下降耕地整体质量下降 后备资源不足后备资源不足后备资源不足后备资源不足2.2.土地退化土地退化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污染土地污染土地污染土地污染表现:表现:表现:表现: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土地——中国稀缺的资源中国稀缺的资源阅读阅读 耕地资源的 耕地资源的”忧虑忧虑“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1 建设占用耕地建设占用耕地2.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3 灾毁耕地灾毁耕地哪些是实质性的减少?哪些只哪些是实质性的减少?哪些只哪些是实质性的减少?哪些只哪些是实质性的减少?哪些只是暂时的减少?是暂时的减少?是暂时的减少?是暂时的减少?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暂时的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暂时的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暂时的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暂时的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是实质性的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是实质性的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是实质性的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是实质性的生态退耕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1、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低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矿产资源总量,矿产资源总量只占世界的只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
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三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仅为世界水平的58%,特别是我国具有战略,特别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意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远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第80位三)矿产资源问题三)矿产资源问题 对对45种重要矿产资源可供性新一轮论种重要矿产资源可供性新一轮论证的结果表明,到证的结果表明,到2020年,国内可开采储年,国内可开采储量能保证需求的只有煤、天然气、稀土等量能保证需求的只有煤、天然气、稀土等14种,石油、铁、锰、铅等种,石油、铁、锰、铅等9种只能保证需种只能保证需求的求的40%-70%2、矿产后备资源不足、矿产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已有目前,我国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山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后期,进入中后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逐步枯多座矿山因资源逐步枯竭而濒临关闭,有的已停产闭坑,大量矿竭而濒临关闭,有的已停产闭坑,大量矿工面临下岗工面临下岗3、老矿山产能下降甚至面临枯竭、老矿山产能下降甚至面临枯竭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矿区环境不容乐观矿区环境不容乐观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1、储量消耗问题、储量消耗问题2、综合矿床资源利用问题、综合矿床资源利用问题3、矿区环境问题、矿区环境问题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1、梅、梅托斯托斯模型模型——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耗竭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环境污染”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市场协调模式、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市场协调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