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17199957
  • 上传时间:2022-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情况的调查谢小荣 卢晓明在温州农村经济开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直是农业产业化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些年来,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开展和成长,以及“三位一体〞新型新型合作效劳体系的率先探索实践,正使温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合作社的普世价值正不断在我市得到推广应用,专业合作组织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就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一、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现状特征据统计,2007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有1015个,社(会)员总数5.33万名,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902个,社员总数4.16万名,社员人均增收1192元,带动农户28.4万户,连接基地面积72.48万亩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开展的,之初其开展类型根本上偏于农业专业协会,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之后,专业合作社迅速开展并成为主导力量纵观20多年来,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历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与政策引导、法律支持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与农村经济开展的转型紧密相连的分析近些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迅速,绩效显著。

      据统计分析,温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几年开展迅速,但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增长迅速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是由2004年底的186家,增加到2007年的902家,三年间总数量翻了二番多同时实现社员增收的作用更明显,带动力也更强〔详见表-1〕目前我市合作社有注册商标101个,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120个,获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有60个另据我们于2006年12月开展的一项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的问卷调查〔共选取瑞安、乐清、永嘉、平阳、苍南、泰顺6个县的150家合作社,回收问卷135份〕,1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均实现盈余99.2万元,有2/3的合作社向市场提供品牌化的产品,4/5的合作社组织社员掌握统一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入社农户比普通农户增收高20%-50%表-1 近四年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情况表年份专业合作社数量(个)社员总数(万人)社员人均增收(元)带动农户数(万户)连接基地面积(万亩)20041861.6569914.739.420053672.4179317.153.920066103.0894627.467.620079024.16119228.472.52、农民合作创业气氛浓,带动形式多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处于弱势农民和组织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方面实现自我合作、自我效劳、自我管理、自我开展的产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需要一个带动力量起粘合作用在我市的农民合作创业中,主要带动类型有如下几种:一是能人带动这是比拟普遍的带动形式如瑞安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由黄那么强坚持十几年带动的泰顺县乌岩岭的猕猴桃种植大户牵头建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注册“乌岩岭〞商标,叫响了猕猴桃的“乌岩岭〞市场声誉,不仅扩大了猕猴桃的地方市场,而且对国外的洋品牌形成冲击乐清市红麟果蔬合作社从乐清几个农民将基地建在海南开始,目前成员开展到138名,为我市极具特色的一家域外合作社,返销的西瓜占领了原由温岭西瓜占据的市场的较大份额二是企业带动一些企业主动将“企业+农户〞的购销关系改善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关系如地处瓯海区西部山区的五凤垟淀粉厂,在稳固原有种植基地的根底上,2005年,重新联合种植大户、组合农户建立温州市五凤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农户〞的购销关系改善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和农民都获得稳定的购销关系,带动1200多户农民致富,原有的淀粉加工厂也开展成浙江五凤食品开发公司,“五凤牌〞淀粉、粉丝获得“温州名牌产品〞称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平阳县通过扩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关系做强了鸽业,该县的浙江腾飞鸽业合作社还是省内首家注册资金达500万的合作社三是技术部门带动温州医学院与瑞安市沙洲温莪术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GAP认证〔费用约为200万元〕,开发温莪术的医用价值乐清市柳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56个专业农户,组建了柳市镇农业推广效劳合作社,围绕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和产品经营开展系列效劳,有力地推进了乡镇农技站的职能转变四是集体组织带动如基层供销社牵头参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28家另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那么有村级集体经营的股份,是社区性合作组织的再改造如龙湾区的大岙溪杨梅专业合作社3、组建上突出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再联合创新优势的趋向明显我市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围绕当地已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因而也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和比拟优势如文成县的双凤兔业合作社,洞头县的羊栖菜专业合作社,苍南县沿浦的民鑫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苍南的清源蘑菇专业合作社和平阳的雪雁蘑菇专业合作社,瑞安飞云、马屿的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瑞安陶山的温莪术专业合作社、鹿木马蹄笋专业合作社、荆谷白银豆专业合作社,瓯海区的跨越畜禽专业合作社、茶山杨梅合作社,鹿城藤桥的民鑫畜禽专业合作社,永嘉的杨梅、板栗专业合作社,乐清的大荆、南阳柑桔专业合作社等。

      这种依托产业分布组建的合作组织,有力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强镇和强村的开展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开展的需要,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再联合的趋向也十清楚显,主要有以下几种再联合形式:一是小区域内专业合作组织的再联合早在2001年,由泰顺县司前供销社发起,将司前区域内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泰顺县司前经济区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为综合从事蔬菜、茶叶、笋竹、苗木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贮存、销售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全国供销社系统基层社率先改革改制的一个典型经验2004年,由乐清市大荆供销社在自办的5家专业合作社的根底上,联合农民自发创办的6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乐清市大荆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扩大了区域内农业合作的沟通,成立3年来,共争取扶助资金累计100多万元,乐清市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分之一、示范性农民合作社的一半都出自于联合社的成员社二是积极走向县域内外的大联合合作社的产业化功能得到加强,农业社会化效劳能力不断强化瑞安、苍南、永嘉、平阳、文成、乐清等6个县〔市〕建立了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市本级建立温州市农业产业联合会,有效增进了合作组织与政府间的对话能力三是不同类型的合作社的再联合。

      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农民专业合作为根底、供销合作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为支撑的农村“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的建设瑞安的率先试点突破,2006年底引起上层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全省推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现场会在瑞安举行,面向全省推广瑞安经验,2007年全省试点县扩大到17个四是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的再合作改造苍南县各家禽专业合作社、养殖公司、养殖大户40余人联合温州初旭食品、灵溪供销社实施再合作,创办苍南县联合家禽产销合作社,发挥各自的渠道优势,建立“加工公司+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现有资产和农信担保两大优势,供销社注入一百万元参与投资经营,合作社纯利润的20%作为使用资金的回报条件,解决资金问题恰逢温州初旭食品公司在河南投资创办肉鸭加工企业,合作后正好也弥补该公司在温州市场的货源空缺,合作社随之解决销路问题通过再合作,已对22家畜禽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在保存原有存量业务根底上实现增量业务的改造,成为温州人喜食的鸭舌原料的主要基地4、运行中根本坚持了合作制原那么,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温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为主体组建的,“自助、自治、自营〞是其运行的最根本特征。

      据我们2006年12月组织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在135个合作社中,有95个占70.4%的合作社有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社员中推广2005-2006年共对社员进行技术、经营、合作知识等培训6245次,社均年培训23次2006年135个合作社共召开理事会议454次,社均3.36次,监事会318次,社均3.16次理事会决策实行一人一票制,只有永嘉县的一家合作社例外社员代表大会表决方式全部实行一人一票制,但同时有半数以上的合作社〔68个〕实行出资额或者交易额较大的成员享有附加表决权,使公平与效率的原那么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中得到了较好地表达有106个,占78.5%的合作社有详细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会议记录有85个,占63%的合作社有社员交易的详细记录,有98个,占72.6%的合作社有成员帐户产品交易量、公积金份额和盈余返还在政策鼓励的导向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据法律的要求,其运行的标准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2002年市委、市政府发出了第一个专项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文件〔温委办发[2002]82号〕,2004年市委38号文件落实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开展,2006年增加到200万元,2007年提高到300万元。

      目前已有市级以上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1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17家2007年认定的“五化〞标准化合作社156家同时还组织了17个合作社的示范工程建设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面临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开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开展快,组建运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合作形式多样,绩效显著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开展标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对合作组织理念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对合作社的赢利问题还存在模糊的认识按照合作原那么,合作社在向社员提供效劳时不以赢利为目的,有的人就简单地以是否赢利来判断合作社的性质,甚至借此干扰合作社的正常经营局部合作社更是将错就错,借口不以盈利为目的,成为二次返利执行不力的托词合作社是农业市场化的产物,将盈利局部进行二次返利,即为农民增收,这才反映出合作社的本质内涵而盈利,应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限制合作社对外开展业务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对普通社员的利益保护不够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没有从维护合作社成员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紧密的互助合作与联合,与社员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相当一批合作社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或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没有解决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问题;还有些合作社只注意保护核心成员的利益,而无视普通成员的利益。

      三是对政府支持渠道没有良好合理的利用如有的合作组织为了争取资金扶持,无视所建立合作组织的质量,往往建成以后成为“空架子〞,出现“合作社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由于“合作社法〞实施,一些农民专业经济协会也赶潮流的往合作社方面靠,片面曲解了合作社法的法律精神此外,示范性组织也存在良莠不齐,影响了示范鼓励的本意有限的政府资金还没有加以统筹整合,分散使用导致扶不大、扶不强2、标准性开展依然缺乏,容易引发内部人控制的风险社员的民主管理和经济参与是合作制鲜明的识别特征但一些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多流于形式,写一套做一套台帐、财务会计制度还仅仅是墙上的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分配与积累关系难以准确反映,合作组织盈余主要按交易量〔额〕返还的制度难以落实日常运作主要由大股东经营者一人说了算,民主管理意识谈薄,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缺乏,社务不够公开,会员的参加和退出手续不够完备3、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仍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软肋〞从农民参与合作和再合作的联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