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成人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CT定位诊断.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142558
  • 上传时间:2018-05-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成人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 CT 定位诊 断【关键词】 腰骶部移行椎; 腰椎间盘病变; CT腰骶部移行椎是脊椎较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其诊断主要依靠全 脊椎平片近年来随着 CT 机的普及,对脊柱病变尤其对下部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方便快捷 但由于 CT 扫描缺乏纵向观察的局限性,对腰骶部有移行椎的患者往往造成定位的错误,而使 临床手术定位不准确然而国内文献就其描述较少本文通过 38 例经手术及全脊椎平片证实 为腰骶部移行椎患者的 CT 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 CT 对移行椎的定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 供可靠诊断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患者 38 例平片中均为腰骶部移行椎,其中男 25 例,女 13 例;年龄 21 ~58 岁,平均 35 岁;病程 7 d~10 年,平均 2.7 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跛行及 感觉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 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 GE 公司 Synergy 型全身 CT 扫描机,扫描侧位定 位片,先常规扫描最低位的 3 个椎间隙,层厚及间距为 5 mm,平均每个椎间隙扫 6 层,再针对 腰椎体及横突区平行扫描 1~2 层,胸腰段对应腰大肌起点处加扫 2~4层,髂嵴连线水平如未 显示可再加 1~2 层。

      2 结果2经分析发现:① 髂嵴连线通过腰 4、5 椎间隙处 29 例,轴位及定位片观察,其中男性第 5 腰 椎 位于连线以下,女性的位置高些;②腰大肌起点附着于第 12 胸椎外下角 33 例;③第 3 腰椎 椎体前后缘高度大致相等 32 例;④右肾下极达第 3 腰椎椎体层面 28 例,其中 21 例仅达第 3 腰椎 横突及其近心端;⑤第 3 腰椎横突显示最长 33 例;⑥髂血管起始分叉处于第 4、5 腰椎之前 30 例,其中 18 例位于腰椎间隙至第 5 椎体前上方,12 例位于第 4 腰椎体前中下至椎间隙处;⑦侧 隐窝显示最明显的椎间隙为腰 4、5 及腰 5 骶 1;⑧第 5 腰椎椎孔显示三叶草形 31 例;⑨腰 5 骶 1 椎间隙处硬膜囊前脂肪显示较宽 33 例3 讨论3.1 腰骶部移行椎包括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腰椎间盘病变好发于腰 3 至骶 1 的 椎间盘,约占 99%,其中以腰 4、5 及腰 5 骶 1 发病最多,约占 95%[1]国外报道以 腰 5 骶 1 椎间盘突出为最多,国内报道则以腰 4、5 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而腰骶移行椎患者的椎 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当患者有移行椎同时又出现腰腿部症状 时应做 CT 检查,还应注意对椎间盘突出的解剖定位。

      由于正常的腰 5 骶 1 椎间隙呈前宽后窄的 喇叭口状,而患椎间盘病变时椎间隙变窄,另外 CT 检查缺乏纵向观察给定位带来困难,故 CT 扫描时应适当增加检查的区域一般而言,X 光平片诊断移行椎可通过腰大肌起点、横突长 度及形态、椎体的形状及髂嵴连线横过脊椎部位、腰骶角等,必要时加摄全脊椎片同时腰 椎平片又有局限性如受摆放位置、摄片条件、焦片距及腹部重叠影的影响,导致观察细节及 测量困难而 CT 扫描既可对上述平片的诊断征象进行扫描,亦能弥补平片的缺点,还能显示 诸如椎孔形态、侧隐窝及硬膜囊前间隙和髂血管的分叉等但是CT 除常规扫描外还应参照平 片针对平片诊断征象部位进行扫描这样就可使扫3描定位更加准确无误 3.2 腰骶部移行椎常致腰 4、5 腰 5 骶 1 椎间盘定位发生混淆,要参照其相 对应的解剖征象进行定位①髂嵴相对应椎间隙和髂血管起始部:有时髂嵴连线对应腰 4、5 椎间隙的上或下方,而大多数髂血管起始部尤其是髂动脉起始分叉大多在腰 4 中份至腰 5 上份 高度,大约占 78.3%[3]②硬膜囊-周围脂肪:由于硬膜囊由腰至骶段逐渐变细 终止于骶 2~3 水平,故腰 5 骶1 处硬膜囊较细而周围脂肪较宽[4]。

      ③腰段骨性椎管 及侧隐窝的形态[5]:腰椎椎孔形状腰 1~2 多呈卵圆形,腰 3~4 多呈三角形,而腰 5 多呈三叶形,由于椎孔的形态致侧隐窝最明显处在腰 4 至骶 1 处④腰椎椎体前后径及横突 [5]:由于定位片为侧位片与骨标本实际测量相同,因腰 3 椎体前后高径大致相等,而 腰 1~2 椎体前径低后径高,腰 4~5 椎体前径高后径低,且大部分第 3 腰椎的横突最长亦可在 扫描中观察⑤右肾下极:右肾比左肾位置低 1~2 cm,在第 12 胸椎体下缘至第 3 腰椎体下缘 之间[6],且易于观察⑥腰大肌起点:由于腰大肌起于第 12 胸椎侧下缘,且第 12 胸椎有浮肋标记,若无此标志,可能存在胸腰移行椎3.3 临床上,腰骶部移行椎患者约半数以上可发生下腰部痛,同时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亦显著增高,这可能与增加腰骶区域的活动度并引起非对称性运动有关 如腰椎间盘的突出需手术治疗,就要求术前对椎间盘定位而骨科术前需用体表标志定位 单纯体表标志定位在移行椎患者有时会造成定位失误,结果导致手术的不成功如术前定位 准确即可避免手术的失败总之,CT 检查的多种征象分析可对腰骶部移行椎病变进行定位诊断;但如遇复杂畸形还是 需要进行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41 王云钊,主编.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8 .2 孙钢,董泳,孙国超.腰脊椎结构与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 X 线研究.中国医学影 像学杂志,1997,5(3):167168.3 韩永坚,刘牧之,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411.4 王可成,温志波,顾正华,等.腰椎管狭窄症的 CT 诊断(附 102 例报告).实用 放射学杂志,1993,9(11):653.5 刘正津,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4.280299.6 丁自海,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