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参考答案:D2.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A.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D.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参考答案: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鸦片战争“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可见其指向了打破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提及破坏皇帝的权威,不是君主专制制度,A项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3.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
……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根据材料,前半部分是说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适合于当时的战乱争霸的时局的;但是,法家思想有落伍之处,从材料:“……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可以看出,法家思想过分强调加强君主集权和权力,这是通过剥夺社会利益而获得的,从而忽视了社会利益,A正确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4.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A.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 B.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参考答案:D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是对材料的简单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论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参加人员的构成而非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影响力的强弱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局限于社会上层使得其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推动基础,故D项正确。
5. 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和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A项的表述无法完整地反映题目中的信息“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故排除;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D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信息“周天子分封”“以家长的面目”“王天下”表明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即将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选C6.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略7. 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
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有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 B.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 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参考答案:B依据材料1932年这个时间点,可推断当时英国采取提高关税的办法,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就不利于解决贸易矛盾,故A项错误;英国提高进口税的办法,使国际关系恶化,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利于规范贸易秩序,故C项错误;1932年当时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参考答案:B9. 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中“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等信息分析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学并不是背离传统儒学思想,李贽言行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故A项错误根据设问中“在当时”可排除B、D两项,这两项都是明清儒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点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0. 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的壮大参考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话本属于市民文学的一种,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C项正确;话本的出现和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市民文学无关,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故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指的是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由此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是主要原因,市民阶层兴起从属于商品经济发展11. 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 A、《人民日报》 B、《红色中华》 C、《中央日报》 D、《民报》参考答案:D12.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参考答案:D材料叙述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正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政治上权力分配出现问题,才导致了议会改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时间有误,此时已经完成了光荣革命;B选项时间错误,《权利法案》早已颁布实施;C选项错误,内阁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确立13.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参考答案:A14. 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D.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对表格相关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田庄内部“闭门成市”,基本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必依赖田庄外面的市场.故B正确A说法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史实15. 右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参考答案:K2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B解读图片信息,图片反映了20世纪80年的民户内的情景,能反映出粮食丰收这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粮食增收,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A项表述错误;C、D两项均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16.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清朝军机处材料是“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一项措施是设立军机处,这里有出现,并且说这是清代特有的,寄信上谕是为了将皇帝的旨意完全执行,不许旁人议论,这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从文字上分析,应是数量较多,如果是为了保密,不会那么频繁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办事比前快了,故C项错误;也没有指出监察官员,故D项错误。
17. “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参考答案:B18.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