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加艾灸治疗耳鸣86例.doc
2页针刺加艾灸治疗耳鸣 86 例耳鸣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笔者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本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6 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 38 例,女性 48 例;年龄最小 21 岁,最大 68 岁,平均 43.7 岁 ;单侧耳鸣者 50 例,双侧耳鸣者 36 例;伴眩晕者 37 例,伴听力下降者 56 例,伴头痛者 28 例,伴恶心呕吐者 30 例;曾用过西药治疗者 52 例,未曾治疗者 34 例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取听宫、听会、耳门、百会; 配穴取翳风、中渚;随症配穴:邪毒外犯配 风池、外关,肝胆湿热配太冲、丘墟,痰火郁结配丰隆、曲池,肾经亏损配肾俞、太溪,脾虚湿困配脾俞、胃俞、足三里、丰隆操作:用 0.5~2 寸毫针直刺腧穴,得气后,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百会穴针刺得气后,医生手持艾条,距百会穴约 2~3cm,用温和灸灸至病人感局部发热艾灸 时间大约 10min 左右每次主穴必取,配以 2 至 4 个配穴每天 1 次, 10 天为 1 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痊愈: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好转:耳鸣症状消失,但偶有复发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虽有所减轻,但耳鸣始终存在。
86 例患者中痊愈 75 例,好转 8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6.5%典型病例阎某,女,45 岁,1999 年 1 月 4 日初诊主诉右侧耳鸣反复发作 2 年余,加重 1 月患者 2 年前出现右侧耳鸣,生气、劳累后加重,自觉听力下降近 1 月来,耳中 轰轰作响,如飞机轰鸣,持续不断电测听检查:右耳平均听力 30 分贝,骨导正常,左耳听力正常西医诊为神经性耳鸣,予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利多卡因后,耳鸣减轻 ,但始终未断现耳鸣伴头昏胀,烦躁易怒、口苦、大便偏干,舌红暗,苔薄白,脉 弦滑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予针刺加艾灸治疗取穴翳风、听宫、耳门、听会、百会、中渚、太冲、丘墟,针刺用泻法,配合艾灸百会 10min,治疗 3 次后,患者自觉耳鸣减轻,有间歇之时针灸 15 次后,耳鸣消失,电测听检查:右耳平均听力为 10 分贝,已愈随访半年未复发耳为宗脉之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称:“十 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均入于耳,故取足少阳之听会,手太阳经之听宫, 手少阳经之中渚、翳风、耳门,直刺之可使经气直达病所,以治耳鸣。
若肝胆湿热,取 太冲、丘墟,以清肝泻胆,取“病在上取之下”之意;外邪侵袭者, 针刺风池、外关 ,以疏风解表,外邪解则经气宣畅耳为肾之窍,肾虚则耳失于肾精之濡养而耳鸣,取肾俞、太溪以滋阴补肾;脾虚湿困,配脾俞、胃俞以健脾益胃;配丰隆以健脾胃,去痰 湿;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为补益脾胃之首选穴位百会为督脉的要穴,位于巅顶, 为阳中之阳诸阳经会于脑,诸阴经也经由十二别络与之相通灸百会可以调动人体的气血上充于脑,而使耳鸣自止笔者在治疗耳鸣时,遵循“热证可灸” 的观点,结合朱丹溪所言“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发之义也”;“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 也” 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无论寒证、热证、 虚证、实证皆配合艾条灸百会穴此举可激发经气,共奏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双向调 节作用,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而使诸多因素所致的耳鸣好转或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