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pdf
50页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 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 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运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测化学变化1、 镁条燃烧( 1 )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占微( 2 )结论: 镁+ 氧气 氧化镁M g 02 M g 02、 锌与稀盐酸反映( 1 ) 现象: 产气愤泡( 2 ) 结论: 锌+ 盐酸一氯化锌+ 氢气Z n H C 1 Z nC l2 H2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映( 1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 )结论:硫 酸 铜 + 氢 氧 化 钠 一 氢 氧 化 铜 + 硫酸钠N a O H C u S 0 4 C u ( 0 H )2 I N a 2S 044、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 )特性: 有新物质生成( 2 )随着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气愤体( 3 )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 、绿色化学:课本P 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和谐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抱负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和谐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结识常见的化学仪器o二、实验基本操作1 、原则: “ 三不”( 1 )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 )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3 )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 、用量:( 1 ) 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2 ) 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 —2 m l )3 、剩余药品的解决: 三不一要( 1 ) 不能放回原瓶( 2 ) 不要随意丢弃( 3 )不要拿出实验室( 4 )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 、固体药品的取用:( 1 ) 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镜子取,操 作 为 “ 一横二放三慢立”( 2 )粉末状固体: 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 一横二送三慢立”5 、液体药品的取用:( 1 ) 较多量:倾倒法( 瓶塞倒放、试管倾斜、 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 2 )较少量: 用胶头滴管吸取( 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 3 )很少量: 用玻璃棒蘸取6 、一定量药品的取用:( 1 ) 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 、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称准届时0.1 g B、环节:①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游码在零刻度处)③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④左物右码( 固体粉末放在纸上,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里)( 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法码) ( 左=右+ 游)⑤称量完毕,法码回盒,游码回零C、练习: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 把食盐放在右盘里, 祛码放在左盘中,读数为10 .5g ( 1 g 以下用游码) ,那么该同学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 2 ) 液体: 用量筒量取( 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大仰小) , 滴管滴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映练习:小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1 1 m l ,事实上她量取的液体比1 1 m l7 、仪器装配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仪器装配( 1 )规定: 整洁美观, 大小比例搭配得当( 2 )顺序:从下至上, 从左到右( 拆卸则相反)( 3 )方法: ①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沾水润湿,转动插入②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 管口平圆, 沾水润湿③在容器口塞橡皮管: 双手平拿, 旋转塞紧④在铁架台上固定仪器:高低适宜, 方向对的B 、气密性检查(1)环节:连接仪器, 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 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2 ) 现象: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3)判断: 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8、气体收集(1 )排水法:合用于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映的气体,如 H 2 , 02( 2 ) 向上排空气法: 合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映, 如 0 2 , C 02( 3 ) 向下排空气法:合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映,如 H ,9 、物质的加热A、酒精灯( 1 ) 构造: 灯座、灯芯管、灯帽、灯芯( 2 ) 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3 ) 二查:①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或烧焦②检查灯座内酒精量不超过灯座容积的2 / 3( 4 ) 二禁: ①严禁酒精灯对点②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5 ) 二要用:①点燃时,要用火柴②熄灭时, 不可用嘴吹灭, 要用灯帽盖灭B、仪器( 1 ) 固体: 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 2 ) 液体: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C 、注意事项( 1 ) 用外焰加热,不要与灯芯接触( 2 ) 均匀受热( 可移动试管或酒精灯)( 3 ) 加热盛药品部位, 液体加热试管的中下部( 4 )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 5 °角, 试管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 5 ) 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 3( 6 )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7 ) 加热完毕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 8 )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 / 3( 9 )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须垫上石棉网) ;不可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1 0 、洗涤仪器A、方法:( 1 ) 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半管或半瓶水, 振荡( 2 ) 用试管刷时可使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B、难溶物的洗涤:( 1 ) 油脂: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溶液洗涤( 2 ) 不溶液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洗涤C、洗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D、放置: 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1 1 、粗盐的提纯A、溶解1、仪器:烧杯、玻璃棒B、过滤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2、操作要点:( 1 )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 ①滤纸边沿应低于漏斗口边沿②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沿( 3 )三靠: 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③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练习: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因素:( 1 )、液面高于滤纸边沿( 2)、滤纸破损( 3)、仪器不干净C、蒸发1、仪器:铁架台及铁圈、酒精灯、玻璃棒、烧杯、珀烟钳2、操作:( 1 )放好酒精灯, 并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 2 )放好蒸发皿, 倒入待蒸发的液体( 3)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 4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3、注意事项: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练习: 粗盐的提纯中都用到哪种仪器? 各其的作用?玻璃棒、( 1 )、溶解:搅拌, 加速溶解( 2)、过滤:引流( 3)、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飞溅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一、 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分子的特点:( 1 ) 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 )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 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 自学)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三、水的人工净化1、水的分布: 淡水资源缺少,不到总水量的0. 3%2、水的净化f 自然沉降( 固体大颗粒)Y沉 降 I 一过滤f消毒或杀菌( 化学变化) f煮沸加絮凝剂( 固体小颗粒)3、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空气、河水、泥沙、矿泉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蒸储水等4 、物质的提纯' 过滤法: ( 固不溶于液)V物质的提纯 蒸发:( 固溶于液)蒸储: ( 液溶于液)5、硬水和软水( 1 ) 硬水:具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具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 )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 反之为硬水。
3 )转化方法:煮沸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电解水f 跌 ►体积不 氮气诵由 J0 1- - - - - - - - ► - - - - - - - - ►水2负极 体积大 氢气[ 甬由2、文字表达式: 水 基气+氧气H2O H2 o23、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分解反映: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映5、微观解释电解水过程水分子提成氢原子、氧原子,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氧气;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 许多氢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5、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特性:( 1 )原子的体积、质量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6、物质、分子、原子间的关系成分子 一 商 F 质 丁例: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二、水的合成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水生成占燃结论: 氢气+氧气 荻H2 o2 H2O2、化合反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映3、氢能源:(1)来源广(2 )放热多( 3)无污染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第二节 原子的构成一、 原子的结构质{ ( 带正电)原子核( 带正电, 占体积小, 质量大)I 中 子 ( 不带电)原子( 不带电)I核外电子( 带负电, 占体积大,质量小)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原子序数二、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层:1、2、3、4、5、6、7离核距离: 近 S能量高低: 低 高2、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层质子数3、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2 )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3 )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氮 2 ) 稳定结构4 、离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5 、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20Ca元素符号钙称丽蔚原子质量三、相对原子质量1 、 定义:2、公式:= - - - - - - - - 该原子个原子的质量- - - - - -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 / 1 2。
= 质 子 数 + 中子数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溶解的过程1 、溶液( 1 )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举例: 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2 ) 特性: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 ) 组成: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固、液、气(2)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通常为水( 4 )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 u S C > 4 为蓝色 F e S C > 4 为浅绿色 F e 2 ( S O, ) 3 为黄色b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W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c 、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 碘酒一一碘的酒精溶液)( 5 ) 性质: ( 1 ) 导电性:有些溶液能导电 如:酸、碱、盐溶液(2)混合物凝固点减少、沸点升高( 3 ) 溶液的温度升高或减少如: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硝酸镂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减少,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2、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3、乳浊液: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乳化: 举例:洗涤剂洗油污等4、电离:物质溶于水时或受热熔化时可以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达溶质质量1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X100% =(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XI 00%2 、例 题 1 : 将 4 g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 6g 水中, 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 g — ^i n n o /X I ( l() vn4 g + 4 6 g= 8%答:3 、例题2 :若要配制1 00 k g 质量分数为1 5 % 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公斤?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 O O k g X 1 5 % = 1 5 k g水的质量为: 1 OOk g -1 5 k g = 85 k g答:4 、 溶液的浓缩与稀释A、浓缩方法:( 1 ) 加溶质( 2 ) 蒸发水分例题: 将1 00g 质量分数为1 0% 的氯化钠溶液制成2 0% 的溶液, 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或蒸发水分多少克?解: 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100gX 10% + X-feX 100% =2.0%1 0 0 g + XX = 1 2 . 5 g答:解: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I QOgX 1 0%X 100% =70%1 0 Og-YY = 5 Og答:B、稀释方法: 加水稀释例题:将 100 g 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制成1 0 %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解: 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 g+XX=100g答:三、溶液的配制1、环节: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2、 涉及公式: 溶液质量= 溶液体积X溶液密度3、例题:市售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7 % ,密度为1.18g • cm-3。
如何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解: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XXX 1 . 1 8 g • cm-3 X 3 7%= 5 0 g x 5%X= 5 .7 3 m 1需要水的体积为:50g-5 . 73ml X I. 18g* cm-31g • cm-3=43.24ml答:第三单元我们周边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一、结识空气的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现象: 紫红色的铜丝亦小函々力n执( 2)结论:铜+ 氧气 氤 铜Cu 0? CuO(3 )问题: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局限性1/5的因素:①铜丝局限性②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③装置漏气( 4)空气组成:( 体积分数)氧气:21%氮气:78 %稀有气体:0.9 4%二氧化碳:0. 03%水蒸气和杂质0 0 3%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氧气的工业制法( 物理变化)降温 沸 点 平 先 蒸 发 出 来 ( 沸点低)气态空气 酸态空气加压 蒸发 氧 气 后 蒸 发 出 来 ( 沸点高)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自学)你要知道三、关注空气质量1、空气的污染可吸入固体颗粒Y空气的污染L 「 化石燃料的燃烧Y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1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2、空气的防治( 1 )植树造林( 2 )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净化后排放( 3 )汽车排放的尾气经净化后排放3、空气质量报告( 1 )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2 )五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学生了解)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达一、元素和元素符号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C a、F e、C u、M g等非金属元素: 0、H、C h C、P等稀有气体元素:He、Ne , A r等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2、H 2、C、P、F e、C u 等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CuO、M g O、Na C l、N aO H等5、氧化物: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C u O、M g O6、在地壳中的分布:0、S i、A l、F e、C a7、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f该元素 伍元素■ <例:0 12 0 : 2个氧原子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氧原子固态非金属元素该元素 铜元素金属元素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 Cu 〔一个铜原子稀有气体元素 该物质 铜二、化学式的意义1、定义: 用元素符号表达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M go、氏 0 、C 02表达但物质来达该物质的组成2 、意义: 、表达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达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水《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例: H2O 2H20: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三、化合价与化学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正非负单质零, ( 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为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一价氢氯( 一1)钾钠银,二价氧( -2)钙镁领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价硫皆存+ 1- 1- 1- 2N H4 O H N O3 C O3 S O4( 1 ) 求元素的化合价例题计算K C 1 0 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解: 设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1 X - 2K C 1 O3+ 1 + X4 - ( - 2 ) X3 = 0X = + 5答: 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5( 2 )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例题已知铝的化合价是+ 3 , 氧的化合是- 2 , 写出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1 、 写:( 正价在前, 负价在后或金前非后)A 1 02 、求:最小公倍数I + 3 | X | - 2 | 二 63 、 算: 原子个数A I : 6 4 - 3 = 2 0: 6 4 - 2 = 34 、标 :A I 2 O35 、 查:四、物质组成的定量表达1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例: 比0的相对分子质量=1 X 2 + 1 6 = 1 8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计算H 2 0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H 2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X2 : 1 6 = 1 : 8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 其原子个数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 0 0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求 H ? 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氢原子个数H ? O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X 1 0 0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 X 2= X 1 0 0 %* = 1 1 %1 X 2 + 1 6X 1Hz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0 0 %- 1 1 %Q8 9 %3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义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质量例:电解1 0 g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1 X 2解 : 1 0 g X X 1 0 0 %= 1 0 g X I 1 % = 1 1 g1 X 2 + 1 6X 1答: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反映原理:(反映药品、反映条件、反映类型)(1 )反映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钵(2 )反映条件: 常温(3 ) 反映类型:分解二氧化锌过氧化氢 ► 水 +氧气H2O2 H2O OZ2 、实验装置(1)此装置合用于固、液反映,常温进行(2)此装置合用于固、固反映, 加热下进行3、实验环节(1)连接仪器(2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药品向上住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口,木条复燃)Y(4 )收 集 一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验满: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5 )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木条复燃4、注意事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 不能立即收集排水法收集时,不能留有气泡二、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发白光放热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点燃结论:碳 +氧气 * ^ 二氧化碳C o2 co2(2 )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点燃结论:铁 + 氧 气 ► 四氧化三铁F e O 2 F e j O 4注意事项: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因素: 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3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生成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点燃结论:石蜡+氧气 = 氧 化碳+ 水02c o2H2O( 4 )氧化反映: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映三、用途支持燃烧供应呼吸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 、 灭火的原理1、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映2 、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 2)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 移走可燃物3、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 )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 温度达成可燃物的着火点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乙烘的充足燃烧与不充足燃烧(1 ) 氧气不充足( 不充足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 2 ) 氧气充足( 充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充足燃烧与不充足燃烧的优缺陷充足燃烧能充足运用资源,放热多不充足燃烧浪费资源, 放热少(4)点燃乙快+ 氧气主 氧 化 碳 + 水C2H2 02 CO2 H2O2、促进燃烧的方法( 1) 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防止( 1) 一氧化碳的产生点燃C+ 0 2 ====CO2 ( 碳充足燃烧)点燃2 c + 0 2 ==== 2 C 0 ( 碳不充足燃烧)高温C+CO2====2CO( 2)中毒的因素一氧化碳吸入体内, 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3)防止: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通道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j物理爆炸: 气球爆炸2、分 类 1化学爆炸: 火药爆炸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 自学)第二节化学反映的表达一、化学反映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1 、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映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切化学反映中,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 元素种类也不变)二、如何表达化学反映1 、化学方程式(1 ) 定义:用化学式表: 示化学反映的式子( 2 ) 意义:①表达反映物、生成物、反映条件②表达反映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点燃2 H 2+0 z = = = = = 2 H204 3 2 3 6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水②4份质量的氢气和3 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映生成3 6 份质量的水或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4 : 3 2 : 3 6( 3 )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环节例: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镉加热制氧气①写: 在横线两边写出反映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KC10 ---------------KC 1 + 02②配: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式前面配上系数, 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 X 2 = 62 K C 1 03- - - - - - C l +3 0 2③注:注明反映条件: “ tI” “ 前气后气不用气” “ 前固后固不用固”MNO22 K C 103 2KC 1 +3O2 t△④等:MNO22KC1O3 2KC1+3O2 t△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运用一、化石燃料的燃烧三大化石燃料:煤 、石油、天然气( 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自学)二、化石燃料的综合运用知识点成分或概念要点归纳能源运用说明化石燃料煤复杂的混合物,重要含碳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分解成许多产物,属于化学变化分 解 的 产 物 有焦 炭 、煤焦油和煤气石油混合物, 重要含碳、氢元素运用石油中各成分沸 点 不 同 来 分 离 ,属于物理变化产 品 为 汽 油 、煤油等-r重要由碳氢元素组成沼气燃料的充足燃烧节约能源, 减少对环境污染充足燃烧的条件:有 适 当 过 量 的 空气 ;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三 、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重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H,( 最简朴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I+202点 燃C O z + 2 H z O ( 发出蓝色火焰)2、乙 醇 ( 俗称: 酒精, 化学式:G H s O H )化学性质: 可 燃 性C2H5O H + 3 0 2点 燃2 C 0 2 + 3 H工业酒精中常具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 1)节 约 石 油 资 源 ( 2) 减少汽车尾气( 3)促 进 农 业 发 展 ( 4)乙醇可以再生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自学)1 、冬季与夏季二氧化碳含量有何不同?为什么?答: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冬季化石燃料使用增多,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2 、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有哪些?答: 产生: 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骸被生物分解、动植物呼吸消耗: 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的光合作用3、温室效应由谁引起的?答: 二氧化碳甲烷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1 、反映原理CaCO3+2 H Cl==CaCL +H2O+ C O2 t2、实验装置3、实验环节(1 )连接仪器(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入药品( 4 )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口, 木条熄灭)( 5)验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4、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 既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A」用于灭火密度比空气大 (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 加热( 2 ) 紫色石蕊 纪尼 紫 色 "①②①C C > 2 +H 2 O = = H 2 c 3 ( 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②H 2 c = = = H z O + CO2 t (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 )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映C a ( O H )2+ C O2= = C a C O31 +H2O ( 检查 CO2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一、如何辨认酸和碱1、电离( 1 )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因素: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 、电离方程式: ( 溶于水)① HC1=H++C 1 '( 2) H2SO4=2H > S O42-③NaOH=Na++O H-@Ca ( OH) 2=Ca2++2OH-⑤Na 2CO3=2N a++CO32-@CuSO4=C u 2++SO42-2 、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所有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 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3、由③④得: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所有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4、由⑤⑥得: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 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5、溶液的酸碱性( 1 )、判断试剂: 紫色石蕊、无色酚献、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2 )、现象: ①酸性的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麟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②碱性的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蓝色, 使无色酚献变红色,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限度一一PH值1、PH值范围:0—14(1)PH = 7时, 溶液呈中性(2)PH>7时,溶液呈碱性,PH值越大, 碱性越强3)PH <7时,溶液呈酸性,P H值越小, 酸性越强2、测定方法: 用玻璃棒蘸少许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然 后 拿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即得溶液PH值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三、酸和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1、酸碱对植物生长的意义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的土壤都不适宜农作物生长2、溶液酸碱性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健康人的体液PH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假 如 体 液PH超过正常范围, 就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或发生疾病,甚 至 发 现 “ 酸中毒”或 “ 碱中毒”。
3、酸雨酸雨: 常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形成因素: 含碳燃料的燃烧( 煤、石油) 等影响: 使土壤,湖泊等呈酸性,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腐蚀建筑物等第二节中和反映及其应用一、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映①N aO H + HC1=N a C 1 + H2O②Ca (OH) 2+2HCl=CaC 1 2+2H2O③Ca(OH) 2 + H2so尸CaSO- 2H2O@A1 (O H ) 3+ 3 HC1 = A1C 1 3+ 3H2O⑤Mg( O H)2+H2 S 04=M g SO4+2H2 O(1 )中和反映: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映( 2 ) 中和反映的实质:H卡和 O H 结合生成水(3 ) 判断反映是否发生:根据反映现象 例如:在④⑤中,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白色固体消失, 则证明反映进行在①②③中, 反映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和盐酸均为无色, 反映生成物氯化钙、硫酸钙和氯化钠也为无色,所以无法根据现象判断,必须借助指示剂二、中和反映的应用1、应用于医药卫生治疗胃酸过多:Al (O H )3+3HC1=A1C13+3H2OMg(OH)2+2 HCl = M gCl2+2 H20Na IIC O 3+HCl= N a C 1+ H 2 O + C O2 t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Ca( O H)2+ H2s04= C aS O 4 +2H2 O3、解决工业废水Ca(OH)2+ H2SO4=C aSO4+2H2O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5、第三节几种常见的酸一、酸的性质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1 )盐酸(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大, 打开浓盐酸瓶塞, 瓶口出现白雾, 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 物理性质)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 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 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②稀释浓硫酸: 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由于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酷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2 )酸+ 金属一一盐+ 氢气A、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tFe+2HC 1 =FeCL+H2 t现象: 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 2 HC1= ZnCl2+H2 t2A1+6HC 1 =2A 1 CL+3H2 tMg+H2so4=M g S04+ H2 fFe+H2sok FeS 04 + H "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H2 SO4=ZnSO4+H2 t2A 1 +3H, S04= A 12(SO4) 3 + 3 H 2 tB、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KCa Na Mg Al Zn F e S n Pb (H) Cu Hg Ag P t Au①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干与酸发生反映②酸能常为稀盐酸、稀硫酸,浓酸不行③K、 C a、N a除外C、用途:验室制氢气( 3 )、酸+ 金属氧化物——盐+水①化学方程式F e 2 O 3 + 6 H C l = 2 F e C 1 3 + 3 H 2。
现象:铁锈消失, 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F e 2 C h + 3 H 2 s O 4 = F e 2 ( S O 4 ) 3 + 3比0现象:铁锈消失, 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②用途:金属除锈( 4 )、酸+ 碱- - -盐+ 水①A 1 ( O H ) 3 + 3 H C 1 = A 1 C 13+ 3 H2O 治疗胃酸过多②M g ( O H ) z + H 2 s C U = M g S O 4 + 2 H 2 O 治疗胃酸过多③ C a ( O H )2+ 2 H C l = C a C h + 2 H2O④ C a ( O H )2 + H 2 s O 4 =C a S O 4 + 2 H2O⑤N a O H + H C l = N a C l + H2O( 5 )、酸+ 盐-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①化学方程式2 H C 1 + N a2C O3= 2 N a C l + H 2 O +C O 2 t用于检查碳酸根离子H C 1 + A g N O3= A g C l I + H N O 3用于检查氯离子H 2 S O 4 + B a C l2= B a S O4 I + 2 H C 1用于检查硫酸根离子②实例: 检查一瓶无色溶液中具有碳酸根离子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 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假如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具有碳酸根。
二、碱的性质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 )、氢氧化钠( 物理性质)俗称: 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 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放在空气中溶易吸取水分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2 )、氢氧化钙( 物理性质)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制法:C a O + H2O=Ca(OH) 2 ( 放出大量的热)白色固体,微溶液于水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由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离子, 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 ) 、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碱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蓝色, 使无色酚酷变红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2)、碱+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水①化学方程式CO2+Ca(OH) 2=CaCO3 I + H 2检查二氧化碳CO2+2 NaOH=Na2C 03+ H20S02 +2N a 0H= Na2 S 0 3+ H2 0 工业除去二氧化硫S03+ 2 NaOH = Na2SOi + H2O②氢氧化钠为什么必须密封保存由于氢氧化钠容易吸取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还容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映而变质 3 )、碱+酸一一盐+ 水A、化学方程式0A1(OH)3+3HC1 =A1CL+3H2 0②Mg(OH) 2+H2SO4=MgS O4+2H2O(3)Ca(OH)2+ 2 HC 1 =C a C12+2H2O④Ca(0 H)2+ H 2 so尸CaSO,+2H2O⑤ NaOH+ HCl=NaCl+ H20B、中和反映: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映C、判断反映是否发生:根据反映现象。
例如: 在①②中,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白色固体消失, 则证明反映进行在③④⑤中, 反映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和盐酸均为无色,反映生成物氯化钙、硫酸钙和氯化钠也为无色, 所以无法根据现象判断,必须借助指示剂D、用途: ①治疗胃酸过多②中和酸性的土壤( 4 )、碱+ 盐一一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C a ( 0 H ) 2 + N a 2 c 0 3 = C aC C h I + 2 N a0 H 工业制氢氧化钠C a ( 0 H )2+ CUS 0 , = CU( 0 H ) 2 I + C aS C U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2 N aO H + C u S O 4 = C u ( O H ) 2 I + N a2 S O 4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3 N aO H + F eC L = F e( 0 H ) 3 I + 3 N aC 1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5 )、复分解反映①定义: 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互换成分,生成此外两种化合物的反映中和反映是复分解反映中的一种②复分解反映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第四节化学反映中的有关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已知反映物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例: 电解18 g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各多少克?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2 H 2 c 通电 2 H 2 f + 0 2 T3 6 4 3 218 g X Y3 6 1 8 g4 XX — 2 g3 6 18 g3 2YY =16g答: 生成氢气2 g ,生成氧气16 g2、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映物的质量例: 一定质量的镁与氧气反映生成2 4 g 的氧化镁, 计算参与反映的镁和氧气的质量?解:设参与反映的镁的质量为X , 氧气的质量为Y。
点燃2 Mg+02=== =2MgO48 32 8 0X Y 24g4880 24gX= 1 4. 4 g32 Y80 24 gY =9.6 g答: 参与反映的镁的质量为14.4 g , 氧气的质量为9. 6 g3、综合计算例:200g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与32. 5 g 锌完全反映,试计算:( 1)反映中生成氢气的质量?( 2 ) 原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映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参与反映HC1的质量为Y,生成的ZnC 1 2的质量为Z2HC 1 + Zn = ZnCl2 + H2 t736 5 1 36 2y32. 5gzX6 53 2 . 5 g2X = l g——4 —=------y-6 5 3 2 . 5 gy = 3 6 . 5 g原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Ui6^^一 乂/ X mI I Iet I //n —_ i I oN o/< >o v/n2 0 0 g65 _ 3 2. 5 g1 3 6 ZZ = 68g反映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 - - 6&g------ X1Cn%=29T7%2O O g + 3 2. 5 g - 1 g答: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 g, 原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8. 25 % ,反映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9 . 3 7 %o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生物资源《学资源海洋化学资源 I 矿产资源动力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酸氯化镁锋①②③① M gCl2+Ca (OH) 2=Mg(OH) 2+ C a C l2② M g (0 H )2+ 2H C 1 = M g C 12+ 2H2OL X 通电 i③ MgC 1 2 Mg+ C 12 t二、海底矿物-煤、石油、天然气、Y1 、化石燃料:一天然气水合物:又 称 “ 可燃冰”2、金属矿物: “ 锌结核”镒、铁、银 、铜、钻、钛等20 多种金属三、海水淡化蒸利法: 多级闪急蒸储法:减压下, 水的沸点减少, 产生瞬间蒸发。
Y海 水 淡 化 〔 结晶法膜法第二节海水“ 晒盐”一、海 水 “ 晒盐”的过程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 )、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是否能继续溶解( 3 ) 、转化:(I )升 温 (2)加溶剂饱和溶液 . 不花和溶液( 1 ) 降温 (2)加溶质 (3 )蒸发溶剂2 、浓溶液稀溶液(1 )、浓溶液:、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2)、稀溶液:3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温度一定:不同的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种溶质:饱和溶③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 、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2)、大小:①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有关②与温度有关2、溶解度(1 )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 0 0 克溶剂中达成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2), 特性:①一定温度② 1 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 克)( 3)、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 2 0°)> 1 0g>lg< lg<0. 01g( 4 )、溶解度曲线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氯化钠③很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3、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三、粗盐的提纯( 学生实验中讲过)过傀( 固体不溶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蒸发溶剂( 固 彳 ,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丁匕钠结晶( 固 体 溶 于 液 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第三节海水“ 制碱”一、氨碱法制纯碱(1) N aC 1 +NH3+CO2+H2O=NaHCO3+ N H . Cl△(2 )2 NaHCO3= Na2CO:i+ C 02 t +H201、碳酸钠:俗称: 纯碱或苏打,用途: 'A2、碳酸氢钠: 俗称:小苏打 i用途一定得看噢)用途:二、纯碱的性质1、纯碱的化学性质( 1) 、与指示剂的的作用纯碱能使无色酚配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2) 、与酸的反映N a2CO3+2HCl=2NaC 1 +H2O+CO2 t ( 用 于 检 查 碳酸根离子)N a 2c C K + H 2s O ,= N a2s O 4 +H 2O +C O 2 t实例: 检查一瓶无色溶液中具有碳酸根离子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 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假如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具有碳酸根3)、与氢氧化钙的反映C a (O H ) 2+N a2c O 3= C aC O 3 I + 2N aO H 工业制氢氧化钠(4 )、与氯化钢的反映N a2C O3+ B a C l2= 2N aC l +B aC O312、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酸、筱盐溶盐酸盐中银不溶(氯化银不溶于水)碳酸盐溶钾、钠、钱硫酸盐中钢不溶(硫酸银不溶于水)碱中钾、钠、钢、钙溶3、盐的性质(1)、与指示剂的的作用纯碱能使无色酚配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2)、盐+金属--- 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①化学方程式F e + C u S O4= F e S O 4 +C U现象: 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 u +2 A g N C )3= 2A g + C u (N O3) 2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K C a N a M g A l Z n F e S n P b (H ) C u H g A g P t A ua、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干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b、这里的盐必须为盐溶液c、K C aN a 除外③波尔多液为什么不能用铁桶来盛(波尔多液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F e + C u S 04= F e S O4+C u(3)、盐+酸一一另一种酸+另一种盐①化学方程式2H C 1 +N a 2C O3= 2N aC l +H2O +C O 2 t用于检查碳酸根离子H C l +A g N O3= A g C H +H N O 3用于检查氯离子H 2s C U +B aC 12= B aS O 4 I + 2 H C 1用于检查硫酸根离子②实例: 检查一瓶无色溶液中具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 向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氯化钢),然后滴入稀硝酸,假如产生的沉淀不溶解,证明原溶液中具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4 )、盐+碱一一另一种碱+另一种盐盐和碱要反映:反映物必须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沉淀、气体、水生成C a(O H )z + N a 2 C O3= C a C O 3 I +2N aO H 工业制氢氧化钠C a(O H )2+C u S O , = C u (O H )2 J + C aS O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2N aO H +C u S O4= C u ( 0 H ” J +N a2 s O 4现象:产生蓝色沉淀3N aO H + F e C b = F e (O H )3 I +3N aC l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5 )、盐+盐一一此外两种新盐盐和盐要反映:反映物必须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沉淀、气体、水生成N a2S O4+B aC L = B aS O4 I +2N aC lN aC 1 + A g N O3= A g C l \ + N a N O3第七单元 金属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 具有金属光泽, 密度和硬件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导热性能除汞外, 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各自特性:合金1、电、2、1、定义: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金属与合金性质比较:优于纯金属(纯金属变为合金后,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性质改变)三、炼铁的原理1、原料: 赤铁矿( 主:氧化铁)磁铁矿( 主: 四氧化三铁)菱铁矿( 主: 碳酸亚铁)黄铁矿( 主:二硫化铁)2、设备: 高炉3、原理: 3C 0+ F e z C h萼 些= 2F e + 3 c o z( 1)现象: 红褐色的氧化铁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还原反映;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映( 3)尾气解决: 用酒精灯点燃有气球收集( 4 )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 再加热氧化铁先点燃尾气处的酒精灯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映1、铝在氧气中燃烧( 1)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卢燃( 2)结论:4 A 1+ 3C ) 2 =^=2 ALO32、铝制品的保护层铝制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从而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二、与酸的反映1、酸+ 金属--- 盐+ 氢气( 1 )化学方程式M g + 2H C 1 = M g C l 2 + H2 tF e + 2H C I = F e C l z + H 2 t 现象: 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 n + 2H C l = Z n C b + H 2 t2 A 1+ 6H C 1= 2A 1C 13+ 3H 2 fM g + H 2s 04 = M g S 0 ,+ H ? tF e + H 2S 0,= F e S C h + H 2 t 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 n + H 2s o 4 = Z n S O4+ H2 f2A 1+ 3H 2S 0 4 = A I2( S 0 4) 3+ 3H2 t( 2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K C a N a M g A l Z n F e S n P b ( H ) C u H g A g P t A 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不可用浓硫酸、硝酸)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 a, Na)三、金属与盐的反映1、盐+ 金属一一另一种盐+ 另一种金属( 1 )化学方程式F e + C u S 04 = F e S O 4 + C u 现象: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 u + 2 A g N O3= 2 A g + C u ( N O3) 2(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K C a N a Mg A l Z n F e S n P b ( H ) C u H g A g P t A 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①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干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J 前换后, 盐可溶②这里的盐必须为盐溶液③K C a N a 除外( 3) 波尔多液为什么不能用铁桶来盛( 波尔多液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Fe+ CuS04= FeS 0 ., + C u四、置换反映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映,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映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一、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1、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映2、钢铁的纯度3、环境的温度4、湿度和酸碱性等因素二、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1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3 、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以及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 制成合金)三、废旧金属的回收运用国防止金属腐蚀I、金属资源的保护和运用: ▼回收运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2 、意义: 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具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最简朴的有机物:甲烷)无机化合物: 不含碳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碳酸盐,由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一、 糖类1 、分类蔗 住 ( C l 2 H 2 2 0 1 1 )Y>糖类 葡 萄 糖 ( & 丛 2 。
6 ) 碳水化合物淀粉[( C 6 H I0 O 5 % ] : 高分子化合物( 特性淀粉遇碘变蓝)2 、转化和功能淀粉( 1 ) 淀粉 葡萄糖水缓慢氧化( 2 ) C 6 H l 2 6 + 6 0 2 = = = = = = 6 C 0 2 + 6 O 2 ( 放热)3 、存在二、油脂1 、分类( 1 ) 油脂:通常情况下呈液态( 2 ) 脂肪: 通常情况下呈固态2 、转化和功能放热3 、存在三、蛋白质1 、转化和功能蛋白酶 「部分重新组合成肌肉、皮肤、毛发、血液等所需蛋白质Y蛋白质- - - - - - - - - - - 氨 基 酸 一水 多余的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尿素、和水等排出体外2 、存在四、维生素1、功能维生素A:保护视力,缺少会引起夜盲症维生素C:对皮肤和牙龈有重要作用,缺少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缺少引起佝偻病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1、分类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0 1 %如: 0 、C、H、N、Ca微量元素:在人体中, 含量不超过0 . 001 %« 如:F e、Zn、I、Se2、作用( 自学)二、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合理膳食三、均衡膳食( 自学)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一、防止无机盐中毒c受执 、《 浓硝酸r蛋 白 质 〔 变在 化学变化重金属盐甲醛二、不吃变质食品辨认有毒物质, 不吃霉变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三、拒 绝 烟 草 ]( 告学成才)四、远离毒品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一、清洁高效的氢能来源广氢能的优点 热值高无污染二、应用广泛的化学电池1、电池优点: 体积小、电容量大、移动方便2、化学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心 能3、化 学 能 L 能电能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一、玻璃是如何制成的1、 原料: 石英砂( 重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纯碱、石灰石2、 原理:高温CaCOa+SiO2 ' im C aS i O3+CO2 t高温Na 2C O 3+Si02= ^ = N a2SiO3+CO2 t3 、 f 骤冷: 钢化玻璃玻璃种类l 多层玻璃和某种胶片叠合: 防弹玻璃高温熔融抽丝: 玻璃纤维二、 “ 塑料王”是如何诞生的1、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优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质轻、易加工成型、不导电、不传热、抗腐蚀等特点3、聚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无毒,聚氯乙烯有毒。
4、 “ 塑料王”: 聚四氟乙烯三、玻璃钢是钢吗1、玻璃钢: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2、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方式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 1 ) 举例:玻璃钢、不粘锅( 2 )优点:优于组成它的成分材料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一、化肥——农作物的重要食粮1 、化学肥料与农家肥的比较(1 ) 、化学肥料:所含元素种类少, 肥效快,所含营养元素质量分数高,易溶于水,但对土壤的结构影响大( 2 ) 、农家肥: 所含元素种类多, 肥效慢, 所含营养元素质量分数高,易溶于水, 但对土壤的结构影响小2、氮肥(1 ) 、定义:含氮元素的化学肥料( 2 ) 、种类: 硝酸镀( 硝钱) 、氯化镂、硫酸镀( 硫镀) 、尿素、碳酸氢钱( 碳钱) 等(3)、钱根的检查:@NH4NO3 + N a 0 H=NaNO3+ NH:, t +H20(NH4) 2S O4+Ca (O H ) 2=CaSO4+2 H2O+2NH3 t2NH4NO3+ Ca (OH) 2=CaNO3+2 H2O+2NH3 t②方法:取白色固体放入试管,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加热, 将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管口,假如试纸变成蓝色,证明产生氨气, 因此说明有钱根离子。
③钱态氮肥如何贮藏和使用: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保存,不能曝晒,不能遇水等 4 ) 、作用: 使农作物叶色浓绿3、磷肥(1)、定义: 含磷元素的化学肥料(2)、种类: 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3)、作用:使农作物颗粒饱满,开花结果等4、钾肥(1)、定义: 含钾元素的化学肥料(2)、种类:硝酸钾、硫酸钾等(3)、作用: 使农作物茎生长健壮,抗倒伏能力强5、复合肥( 1 )、定义: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2)、种类:硝酸钾等二、农药——作物生长的卫士1、波尔多液: 胆研(CUSOL 5 H ? 0 )和生石灰2、优缺陷:( 自学)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一、保护生命之源1、水的污染(1)、工业中的“ 三废”(2)、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3 ) 、生活中污水的任意排放2、防治方法(1)、化学方法: 中和法、氧化法(2)、工业中的“ 三废”净化后再排放(3)、农业中农药、化肥合理使用(4)、生活中污水净化后排放(5 ) 加强水质监测等3、赤潮和水华赤潮:海洋中AJ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淡水中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1、空气的污染(1)化石燃料的燃烧(2)工厂排放的废气(3 )汽车尾气2、防治方法( 1 )、植树造林(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使用新能源(3 )工厂排放的废气净化后再排放(4)、汽车尾气安上“ 催化转化器”三、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化学:运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