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笛膜及膜孔谈竹笛音色.doc
3页从笛膜及膜孔谈竹笛音色 从笛膜及膜孔谈竹笛音色 一、笛膜 〔一〕笛膜的采集 作为竹笛演奏者,最好可以掌握制作笛膜采集这个技术笛膜的来源主要是芦苇内壁的芦衣,在我国生长芦苇的地方很多,当然笛膜的质量跟芦苇的消费地、气候等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笛膜的采集,每年在小满前后一周内进展,这是采集的好时期,选用墨绿色节长的优质芦苇,中部及以上较嫩的部分,这个部分发出的声音清脆,共鸣性较好取回的芦苇按节断开,用锋利的小刀〔最好用美工刀〕切芦苇一端成为空心管状,再削芦苇的另一端,顺着外围一点一点斜着削,以露出芦苇内壁的内膜且不破损为成功,大约露出芦衣约1左右,将手轻轻捻成封头,要严实不能漏气,再用一根竹签〔只要粗细均匀,长短适宜的小棒子都可以〕渐渐地向芦苇另一端捅进去,直至另一端露出一定的部分,用手将渐渐地拉,待快要拉出管时,抽出竹签,从开口的一头用嘴向内吹入空气,并用手将开口捻成封头拉出,使空气不能跑掉,再用柔软的布将笛膜外面的小白膜衣轻轻抹去,放阴凉处,待枯燥后用纸片包装,或放置用竹制的小桶内即可 〔二〕笛膜的贴法 好的笛膜贴不好也会影响笛子的音色目前粘笛膜用的较多的是:阿胶、白芨,这两味中药在中医店都有卖的,首先用小刀把选好的笛膜截断,大小适中,从中间剖开,展开后为长方形。
选膜也有讲究,根据笛子的不同也要选不同的笛膜,梆笛一般选用韧性较好的笛膜,中音笛要选笛膜较亮的笛膜,低音笛要选用较薄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较嫩的笛膜贴法如今都采用顺贴法,就是笛膜的纹路和笛子纤维纹路要平行两手拇指食指轻轻拉一下笛膜,让其出现一些纹路,这个很重要,需要长期的个人经历来把握,将阿胶蘸清水〔有时我也用唾液,效果也很好〕在膜孔边缘均匀的涂抹,并将抹到膜孔内的阿胶轻轻的擦掉,然后先将笛膜一侧粘上,再渐渐的粘上另一侧,当然也可以两侧同时来粘,两侧的拉力适中,我觉得这是个人的经历,粘上之后停留几秒钟,让其固定假设遇到笛膜的质地较厚,可以将它轻轻揉成一个小团,再渐渐展开,拉出均匀细密的纹路,增强笛膜的振动贴好后先吹上一会儿,假设偏松,用嘴对着拇指呵气,使手指有一点潮湿,向两边轻拉,如笛膜偏紧,就用潮湿的手指微微向膜孔内方向轻按,渐渐调试,直到音色好起来为止关于笛膜的粘贴与调试,我觉得主要是看个人的经历了,经历丰富演奏家会针对不同的笛膜,不同的笛子,不同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作出相应的方法 二、膜孔 〔一〕膜孔的形状 竹笛的音色与灵敏度跟膜孔的形状、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市面上销售的笛子膜孔有椭圆形的、圆形的,通过调查研究,不同的制笛师对膜孔的制作也是不同,有的老师做出的膜孔偏小,那么贴膜的话就需要很嫩的笛膜;有的老师做出的笛子膜孔偏大,而且是圆的,贴膜就需要选较韧性一点的笛膜,膜孔的形状对贴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形状不科学,就无法统一性的把握贴膜技术,所以,经历对演奏家来说非常的重要。
我有幸认识一位制笛子的师傅,就膜孔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开六种膜孔:圆孔、椭圆孔,偏大圆孔、偏小圆孔、偏大椭圆孔、偏小椭圆孔膜孔开大,容易形成音色不集中,高音不好上,发音不灵敏,音色易有沙哑声;膜孔开小了,音量减小,容易音色不沉,容易飘;圆膜孔使笛膜振动面加大,然而这样很容易使笛膜劳损,音色在演奏一会儿之后发生改变,最后我们觉得开成椭圆形的膜孔,音色较好,因为它能在满足音量所需较大面积振动的同时,减少笛膜振动变质,也能满足高音易发,音色淳厚的要求当然,师傅告诉我,膜孔开的位置也很重要,假设膜孔开的位置靠上,那么笛膜振动幅度加大,音色散,易有噪音;假设开的位置靠下,那么音色偏暗,不透亮假设需要某种特殊效果的,这样也无偿不可,恰到好处是原那么 〔二〕膜孔的边缘和内壁 膜孔的边缘应该是光滑的,膜孔左右及上下应是对称的,否那么,贴笛膜时容易使笛膜拉力不均匀,影响笛膜振动的频率,不光滑还容易使笛膜破损,而且内壁也是如此,内壁的倾斜度太大,内壁太粗糙,都会影响气息带给笛膜的振动,从而影响笛子的音色 从以上笛膜、膜孔两个方面,可以充分说明两者对竹笛音色的重要影响,当然影响竹笛音色的还有其他的因素,但作为一个演奏者,可以很好的理解客观因素对笛子音色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此,希望可以与各位同仁一起研究有关竹笛的一些问题,限于篇幅和程度,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