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青年聋人对《我国手语》使用状况的调查.doc
18页XX市青年聋人对《中国手语》使用状况的调查XX市教育科学学院 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 2007级 锁轶 指导老师 郑璇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XX师范大学与盲聋哑学校等在校聋人,及社会聋人的问卷调查,从聋人生活、文化、心理、家庭、就业、社会交往参与等各方面,反映了聋人对于《中国手语》的使用状况:聋人在听觉功能上存在缺陷,文化素质不高,对《中国手语》中的大量词汇缺乏必要的理解,聋人的沟通语言《中国手语》文化在社会保障的体系上还未建全,对《中国手语》的推广和使用完善仍是聋人生存的主要依托,由于聋人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较少,心理压抑的情况比较普遍,手语的使用未得到全面的统一普及,沟通文化上的差异造成聋人在社会的地位不高,社会对聋人手语文化的认同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经过调查,他们对《中国手语》的使用和推广的满意度不太高笔者统计、分析了调查结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中国手语》 聋人使用状况 推广情况调查Abstract:一、引言(1) 调查背景中国手语通行于中国大陆,是聋人群体常用的手语中国手语的本质是自然手语,自然语言手语
手语是一个大的概念,手势是组成手语的基本单位,单个手势又可以切分成更细小的部分有学者认为,手势还可以分解成四个小的无意义的单位:手形,位置,动作和方向我们用的中国手语主要是中国大陆这一带聋人使用的手势语言《中国手语》是一本手语词汇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定,聋人用于沟通的手语里面有很多种手势,书里只收集一些常用的词汇汇集在里面,可以借用一些《中国手语》的手势打法《中国手语》严格来说不应该叫《中国手语》,因为它只是手语词语的汇编,只有词语而没有手语句子的打法,因此而导致实际运用中只能用汉语来硬套,其结果把手语弄得似是而非再一方面,聋人手语中,目前也没有总结出一个一定规范的语法,但严格来说应该是有一个总的框架的,不然也无法实现沟通与交流所以研究聋人手语目前必须来研究它特有的语法现象,以其明白聋人手语的内在规律,找出其语法规则,而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定有其艺术性聋人能不能接受中国手语,这当然不好说,因为:聋人自然手语统一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因为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1t想统一为使用中国手语也需要一段时间,通过推广中国手语, }tKTe;uE这样能发展中国手语的统一普及程度,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
手语受地方性的限制很大,有时同一个地方的手语也不同一个聋人团体和另一个聋人团体之间的手语更是大为不同当前,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聋人普遍不接受《中国手语》书中的词汇,是因为中国每个地区聋人使用手语不同,跟《中国手语》中手语的的拼打手势方式有些不同《中国手语》是据全国地区手法不同采用不同的习惯的相似手法写化编出来的一本书,并非按照每一个地区习惯的方言编写根据调查报告,为了更好的分析《中国手语》的现状和教学效果,为今后手语破除地域、因人而异局限性的统一和特殊教育事业做好铺垫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聋人认为《中国手语》这本书不切合实际,不够贴近聋人的实际生活语言,因此常常表现出排斥和不接受的行为有些同学认为:老师在教手语的时候应该自己能够解释清楚,各种手势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手语教学工作理想的《中国手语》书应该是与自然手语通用的调查结果辨明应当尊重聋人自己使用的语言,客观地反映聋人手语的现状,并且遵循形象性原则的手语更值得期待,而且,编辑组委会里应该尽可能的多让聋人自己来参与,让聋人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沟通手势语言2) 调查目的为使《中国手语》的使用和推广更有实效性,需了解推广工作开展多年的状况,对《中国手语》进一步推广的意见,特进行此次调查。
调查聋人〔包括学校聋人和社会聋人对《中国手语》的使用状况,推广状况与接受状况,对《中国手语》的手势设计与编写原则进行总结,并对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分析其优劣,针对手语使用实效和推广、设计上的缺憾进行阐述,提出聋人自己认可的手语手势应依据什么原则内容包括对推广的主要对象和机构、推广的有效载体、推广效果及原因、手语新闻、聋校开设手语课等的看法3) 调查状况《中国手语》统一普及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因为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1t想统一为使用中国手语也需要一段时间,通过推广《中国手语》, }tKTe;uE这样能发展《中国手语》的统一普及程度,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手语受地方性的限制很大,有时同一个地方的手语也不同一个聋人团体和另一个聋人团体之间的手语更是大为不同当前,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聋人普遍不接受《中国手语》中的词汇,是因为中国每个地区聋人使用手语不同,跟《中国手语》中手语的的拼打手势方式有些不同《中国手语》是据全国地区手法不同采用不同的习惯的相似手法写化编出来的一本书,并非按照每一个地区习惯的方言编写〔四选题意义聋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为了做好聋人工作,缩小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开展区域性聋人生活状况调查,为聋人文化注入朝气,对《中国手语》一书完善实用和规范,为推广普及统一手语做出更多的贡献。
1、此次开展的调查,比较全面地调查了聋人的生存状况和基本需求,关注聋人的合法权益和心理状况,总结《中国手语》的使用状况和推广普及程度,这将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聋人这个弱势群体更真实、更深刻的了解和关注,完善对《中国手语》的推广普及和统一2、这些年来聋人的生存状况及《中国手语》的统一使用和推广普及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而对于多数聋人而言,我们只大体上知道他们是困难的,但对这种困难缺乏感性的认识,缺乏应有的重视,通过此次调查展示聋人的真实状况,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聋人广泛的、更深切的关注〔五调查和现实依据1、调查依据〔1依据调查统计结果从聋人生活状况、就业、社会交往、心理状况等各方面真实展示聋人在生活中使用手语的状况〔2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成果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聋人生存环境、社会地位,透视聋人的沟通方式"《中国手语》的使用和推广状况"这一社会问题,分析聋人现实状况与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3依据调查统计结果,从不同角度分析聋人群体对于推广《中国手语》的认知和普及效果,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分析对于《中国手语》的需求有何需要改善2、现实依据采取调查问卷形式,由本人对XX市盲聋哑学校的学生和社会聋人进行调查,最后完成数据汇总。
〔六调查思路及方法1、问卷设计:本次聋人问卷调查,意图在于了解聋人的真实情况调查内容涵盖聋人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问卷语言通俗易懂,备选答案全面,便于统计2、调查内容:一是聋人对于手语使用的基本情况二是聋人对于使用手语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问题三是聋人的生活和就业中使用手语的状况四是聋人对完善手语统一的需求六是聋人的心理和社会交往状况七是聋人使用手语沟通方式的状况八是对《中国手语》的标准拼打法接受与实用性状况九是对《中国手语》的使用及普及状况3、具体问卷调查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导致有的学生及聋人无法完成问卷调查任务,如有些学生,问卷调查中看不懂的问题就干脆不回答〔七调查及统计分析1 调查对象问卷发放对象以XX市区18岁到40岁之间的青年聋人为主,主要针对就读、就业、失业和在家待业等的聋人根据上述目的做到了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2 调查地点调查对象来自XX市师范大学及XX市聋哑学校满18岁以上的青年聋人3 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20XX3月1日到20XX4月23日4 调查手段按调查方法不同,通过问卷、面谈、观察、短信息、网络〔、邮件等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要的调查资料。
在通常情况下,调查手段仍然以问卷填写为主5 调查数据笔者发出问卷50份,回收50份调查中,一些问卷有漏答、未答现象,反馈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调查对象文化素质偏低,不理解问题内容,难以作出判断;二是缺乏难以确定的因素,如对于《中国手语》中的词汇理解、接受程度等情况;三是情况不熟难以推算但是问题性调查,只注重说明问题,不在乎精确,并不影响问题分析本人选取问卷50份进行统计,无废卷〔八调查结论及分析1聋人基本概况20XXXX市区常住人口约400万人,流动人口约400万人,共800万人全XX市人口大约3300万人残疾人约156万人,其中市区有69.4 万残疾人,听力语言残疾人大概30万人听力语言残疾人占市区总体的43%接受调查的对象共有50名有听力障碍的XX青年人表1 聋人来自地区来自地区聋人数比重〔%XX师范大学2040XX市聋哑学校3060在地区结构上,调查发现XX市聋哑学校聋人数量占了大多数,为60%其中XX市师范大学人数量占40%表2性别比性 别100%100%男2868女2232性别比:在5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在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2 聋人使用手语的状况表3聋人是否喜欢使用手语频次频率喜欢2242%还可以2555%不喜欢22%说不清楚11%在调查对象中,调查发现对使用手语觉得还可以的聋人占了大多数,共为55%。
其中喜欢的占42%,不喜欢的占2%,说不清楚的只占1%能喜欢并接受使用手语交流的聋人数量不多,只占42%虽然《中国手语》在聋人中已经基本普及,但仍有2%的人不喜欢使用表4聋人喜欢使用自然手语还是手势汉语频次频率喜欢自然手语1010%喜欢手势汉语66%两者都喜欢2878%无所谓66%在"你喜欢使用自然手语还是手势汉语"一栏中,表示两者都喜欢的聋人数量占很大部分,为78%其中喜欢手势汉语和无所谓的聋人各占6%,喜欢自然手语的占10%,可见在聋人群体中,对于融合两种手语的使用的聋人总数非常突出表5聋人每天使用手语的时间频次频率随时都使用2747%需要时才使用1020%偶尔使用1121%使用的很少22%说不清楚0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时都使用手语的占47%,需要和偶尔使用的各占20%、21%,可见手语已经成为聋人群体生活和工作、交际、沟通表达的手势语言,但是《中国手语》在普及的过程当中,宣传和应用的群体范围不广,只限于在聋人群体中普及,造成部分与外界沟通的不便,同时,使用手语的环境也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知,加之聋人强烈的自尊心,造成不愿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手语,其中社会对聋人的歧视和聋人自卑心理的作用也是一大因素,从上表的使用的很少占2%,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表6聋人一般跟谁使用手语的交流频次频率不介意对象1323%只限朋友和同学3666%老师和父母111%在"你一般跟谁使用手语交流"一栏中,接受熟悉的朋友和同学的聋人数量占了大多数,为66%其中不介意对象的占23%,老师和父母只占11%由此可以看出,聋人群体在交流对象的选择上,更多的倾向于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因为彼此之间沟通的比较多,比较有共同语言,手语的拼打方式都大致相同,更易理解,少数的聋人不介意交流的对象,和父母、老师沟通的极为少数,主要原因是父母和老师会拼打的手语有限,更主要的是他们都是有长辈的身份,在他们面前放不开也是一个因素,这是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现状表7聋人每天使用手语的时间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