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16中考化学重点题型突破专题八以氢氧化钠为例探究物质的变质.pdf
14页1 中考专题精讲专题八以氢氧化钠为例探究物质的变质1.碱变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原因与空气中的 CO2等酸性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 +CO2=== Na2CO3+H2O Ca(OH)2+CO2=== CaCO3↓+H2O 判断变质的方法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Na2CO3,如果有,则说明变质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CaCO3、如果有,则说明变质检验(1) 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已经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 +H2O +CO2↑(2) 加 CaCl2或 BaCl2(1)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 +CO2↑(2) 观察容器壁上有白膜 ( 或白色固2 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已经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3) 加入 Ca(OH)2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变质: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Ba(OH)2===BaCO3↓+2NaOH 体不溶于水 ) ,说明已变质除去杂质加入 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反应化学方程式3 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判断变质程度的方法(1) 首先判断是否变质;(2) 将变质后的生成物 Na2CO3除去,再检验是否含有 NaOH ,如果有 NaOH 则为部分变质,如果没有,则为全部变质(1) 首先判断是否变质;(2) 将变质后的生成物 CaCO3除去( 过滤),再检验是否含有Ca(OH)2,如有则为部分变质,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判断变质的程度(1) 取样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 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 (2) 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如果变成红色,则为部分变质,如果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1) 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变质;(2) 取变质的样品溶于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如果变红,则为部分变质,如果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特别提醒】溶解 Ca(OH)2时, 不能用观察到出现白色浑浊的现象来判断是否变质4 因为 Ca(OH)2微溶于水,溶解时,自然会出现浑浊的现象, 而不是变质后才出现白色浑浊现象2.其他物质的变质物质变质原因判断方法H2O2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O2↑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如果无气泡产生,则证明全部变质白磷化学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缓氧化,而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取少量固体样品点燃,若不能燃烧,则证明全部变质物质变质原因判断方法CaO 易与空气中的 H2O 、CO2发生反应,生成 Ca(OH)2或 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 +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若无热量放出,则证明全部变质Fe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 (Fe2O3) 适量的盐酸若无气泡放出,则说明全部变质NH4HCO3NaHCO3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H2O +CO2↑,2NaHCO3=====△Na2CO3+H2O+CO2↑变质后;固体的质量都会减少, NH4HCO3完全变质,固体则会消失归纳总结(1) 物质的变质的原因主要是这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或本身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造成的(2) 检验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只需检验变质后的生成物是否存在和该物质是否存在,就可以作出判断的结论。
6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考点氢氧化钠的变质【例】 (2015 襄阳中考 )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 CaO和 NaOH 固体混合而成, 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③B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 、NaOH 、Ca(OH)2、CaCO3和________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无明显放热现象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 和________ ②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③从步骤②的试管中取产生白色沉淀7 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④将步骤③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实验探究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
解析】 【提出猜想】因为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 NaOH ,CaO 变质后生成 Ca(OH)2、Ca(OH)2继续变质,生成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H2O===Ca(OH)2,Ca(OH)2+CO2===CaCO3↓+ H2O;NaOH变质后生成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H2O ,所以变质后的成分可能为CaO ,NaOH ,Ca(OH)2,CaCO3,Na2CO3实验探究】①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无适量放热现象,因此固体中不含 CaO和 NaOH ;原因是: NaOH 固体溶于水是放热的, CaO与水反应是放热的②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CO3③从步骤②的试管中取少量的上层清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BaCl2时,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样品8 中一定含有Na2CO3④将步骤③所得的物质过滤,向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含有Ca(OH)2 思 考 与分 析 】 小杰 同 学 经 过分 析 步 骤 ② 结 论 不 准 确 , 原理 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CaCO3可能是生成的,而不是原有的。
所以分析后就可以得到: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Na2CO3,Ca(OH)2,实验探究步骤④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物质有 NaCl,NaOH ,BaCl2;NaCl,NaOH 是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的,BaCl2是反应后剩余的 2015 厦门中考 )有关 NaOH 与 CO2反应的探究探究一:检验 NaOH 固体样品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是碱性; KCl 溶液、BaCl2溶液显中性; BaCO3难溶于水1) 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 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 先加过量的 ________(填编号,下同 ),再滴加 ________A.盐酸B.KCl 溶液C.BaCl2溶液D.Ba(OH)2溶液E.酚酞试液9 探究二:用 NaOH 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 的体积分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1mL·cm-1。
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①将 40mL浓 NaOH 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②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0cm;③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 3) 检查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00001) 5) 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0 【思路指导】探究一:(1) 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变质,把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 CO2- 3;(2) 检验是否完全变质,先加过量BaCl2,再过滤后,滴加酚酞探究二:(3) 图中水柱不移 (向下)装置气密性良好;(4) 酸性气体体积分数为0.2mL 340mL×100% =0.059%;(5) 如果温度升高, 水柱下降的数值将会减小,则测得吸收的酸性气体体积会偏小。
1.(2015 泉州中考 )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试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 研细后加适量蒸_______该样品还含有氢氧11 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 ________ _ 化钙【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 以下用 R表示) 的质量分数取 3 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气体不溶于植物油 ),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 如图 1 所示3)将 稀 盐 酸 滴 入 样 品 中 , 产 生 气 体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一段时间后, 当观察到 ________(填实验现象 ),才停止滴加稀盐酸4) 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 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mL 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 2g·L-1, 通过计算,样品中 R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6) 上述图 1 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 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 )2.(2015 河池中考 )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12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1) 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