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2篇)(可修改).docx
7页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2篇) 名家的散文常常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选 篇一 1) 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2) 韩愈认为,中国语言在准确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这'言之短长',我认为韩愈说了个最老实的话 3) 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 4) "声之高下'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即声调,平上去入,北方话就是阴阳上去 5) 我认为中国语言有两大特点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一个是对仗,一个就是四声 6) 外国人讲话没有平上去入四声,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两个调,上声和去声 7) 外国语不像中国语,阴平调那么高,去声调那么低很多国家都没有这种语言 8) 你听日本话,特别是中国电影里拍的日本人讲话,声调都是平的,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大注意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跟"声之高下'是很有关系的。
9) "声之高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你要是不注意,那就很难听了 10) 语言学上有个词叫语感,语言感觉,语言好就是这个作家的语感好;语言不好,这个作家的语感也不好 11) 一般都把语言看作只是表现形式语言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 12) 语言和内容(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只是载体,是本体 13) 斯大林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我以为是对的思想和语言之间并没有中介 14) 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 15) 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 16) 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语言不好,小说必然不好 17) 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写得好 18) 闻一多先生在《庄子》一文中说过:'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我把它发展了一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19)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 20)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其实我们所用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继承了古人的语言,或发展变化了古人的语言 21) 前已说过,人的感觉是相通的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 22) 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于音乐性 23) 一个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讲一点声音之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响',沈约把语言声音的规律概括得很扼要 24) 简单地说,就是平仄声要交错使用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一顺边,是很难听的 25) 我们现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前人已经用过,在文章里写过的 26)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27) 怎样学习语言?----随时随地首先是向群众学习 28) 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电车上,从人们的谈话中,从广告招贴上,你每天都能学到几句很好的语言 29) 语言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语感'作家要锻炼自己对于语言的感觉 30) 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31) 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32)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33)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34)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 35)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经典 篇二 1) 我一直都错怪 是你带走了一切 其实一切本来就会离开 只有你如约而来 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 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3)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4) 真的是很当心很当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没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没有一个人可以好到尽头,有时候会很绝望地这么想,于是,在"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样的字句里,感动 我能看到你,我们还在彼此俩俩注视,我们彼此好好的,这是何其温暖的事。
5) 如果说一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别人就没法懂 6) 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作家应该多读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的 7)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 8) 说小说的语言是视觉语言,不是说它没有声音 9)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10)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 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11)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12)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3) 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14)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15)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16)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17) 探索一个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的语言里 18) 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照出的全部文化修养 19) 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20) 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 21) 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22) 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3) 语言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的积淀 24) 你看一篇小说,要测定一个作家文化素养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语言怎么样,他在语言上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 25) 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 26) 我觉得研究语言首先应从字句入手,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7) 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它就没有生命了 28) 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认为语言的惟一的标准就是准确伏尔泰说过,契诃夫也说过,他们说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 29) 有的语言,如果知道它的来历,便会产生联想,使这一句话有更丰富的意义比如毛主席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如果不知出处, "落花时节',就只是落花的时节。
如果读过杜甫的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会知道 "落花时节'就包含着久别重逢的意思,就可产生联想 30) 《沙家浜》里有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脱胎出来的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