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味道
  • 文档编号:200490807
  • 上传时间:2021-10-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7.0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3、古诗词三首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文本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学习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教学目标:1.会写“鹊、蝉”2个生字2.理解句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境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够默写4.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1.通过赏析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夏夜农村的清新恬静之美2.品味词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课时安排:1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诗描绘了静寂的月夜,一首诗描绘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暴雨老师想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来吟诵一下这两首诗1.抽查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齐背2.再次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诗的吗?今天,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词虽与诗格式有别,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我们掌握的方法来学习它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1.讲解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2)讨论题意夜”,点明时间;“行”,点明动作、事件;“黄沙”,点明地点题目意思:夜间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3)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谪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比较熟悉。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鹊、蝉”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3.检查自读及交流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注意变色的字惊鹊 鸣蝉 稻花 茅店 社林 忽见◆易读错字:“蝉”是翘舌音,“惊”“鸣”是后鼻音;“见”在这里同“现”,注意不要读错音3)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土地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4)结合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4.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1.出示上阕文本,引导探究过渡:很好,我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词的味道来了!读通词是学好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下面就让我们去仔细品味辛弃疾的这首词吧!(1)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欣赏美丽的夜景2)小组交流,师生互学A.说说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预设:对“别枝”的解释除了课本上的注释,还有两种其他解释,可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画面,教师相机出示:①离开枝头;②另外一枝。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B.说说你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说说你听到的: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过渡: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试着演演说说;教师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形象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里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呢?(青蛙、农人以及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散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请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丰年的感情D.说说你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预设:可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3)想象画面,自由描述清幽的月光照着大地,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了起来,引得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它们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

      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预设:学生在描述画面时,不必拘泥于一字一词的对应,可展开想象,丰富细节教师可进行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对诗词所描述的内容感受得真真切切4)齐读上阕小结: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请大家齐读上阕生齐读)2.出示下阕文本,引导探究过渡: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让人犹如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桌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2)学生交流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①注意断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该怎样断句?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天外”和“山前”前面断句,这两句运用了倒装的句法,正常的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②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可能是因为天黑看不清,而且道路弯曲、树木茂盛,更难辨认方向了。

      还可能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而忘了前方的路要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过渡: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们知道吗?对了,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想象画面,自由描述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那过去的茅店明明就在土地庙树丛旁边,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茅店就出现在了眼前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4)齐读下阕小结: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请大家齐读下阕生齐读)四、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个性朗读过渡: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就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板书: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有诗人的气质2.学生配乐朗读比赛学生朗读展示、评价,最后全班齐读收尾)3.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过渡:同学们,我们到此就学完了本课三首古诗词这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自然的美景虽然作者在其间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但这三首诗词所描绘出的画面都激发了我们美妙的想象力现在,我们再把这三首诗词一起读一遍吧!(1)齐读三首古诗词2)填写表格,比较异同①先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教师点拨后出示答案②对比一下三首古诗词,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动人的自然图景,情与景相融不同:作者见到的景物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宿建德江》写日暮时分江边清幽之景,情绪低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大雨骤至时的磅礴之景,情绪爽朗豪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雨中夜行所见清新之景,情绪闲适愉快2.拓展诗句,促进感悟过渡:古诗词的妙处就在于寥寥几字,便能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古诗词中绝不缺乏想象奇丽、情感浓烈的句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些句子,读的时候,同学们要充分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唐]孟浩然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苏轼《中秋月》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宋]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读诗句,想象画面师:我们把一行行的诗想象成一幅幅灵动的画面这首诗一共有四句,每一句中最主要的景物是什么?生:黑云、白雨、卷地风、水如天师:(课件出示:云、雨、风、水)同学们把课前的预习纸拿出来,在这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把它用文字描述出来生在练习纸上对应的诗句后面写话4分钟时间,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师:“黑云翻墨”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生:乌黑乌黑的黑云好像打翻在纸上的墨汁,还没来得及遮住远处的山师:“乌黑乌黑的黑云”这个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生:不对,应该是“乌黑乌黑的云”师:可以的换一个词,“黑沉沉的乌云”可能更好些还有谁写了第一幅图?生:黑色的云好像打翻的墨汁还没来得及遮住山师:很好第二幅图呢?这场暴风雨在你头脑当中是什么样的呢?生:白雨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像打落的珍珠乱跳入船内。

      师:还有谁来说说?生:一颗颗晶莹闪烁的小水珠落在水面上,飞溅起的水珠如珍珠一般乱跳入小船内师:短短七个字被你写成了一段景,妙极了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生:一阵大风吹来,把阴暗得像是打翻了墨汁的乌云吹散了师:这阵风不仅吹散了黑沉沉的乌云,还吹走了——生:似珍珠一样的雨点师:这时候,望湖楼下——生:从望湖楼往下看去,楼下一片汪洋,水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师:此时在头脑当中也出现了一个画面,还有谁来说一说呢?生:在望湖楼下,发现水天一色,一片汪洋师:还有谁讲?生:从望湖楼上往下望,水和天一样,融为一体师:同学们,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幅画面带到我们的面前大家练一练,好不好?(生自由练读)师: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一定也想到了许多有趣的画面,这对我们深入了解诗意有很大的帮助赏析: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具有想象丰富的特点古诗总是借助想象来创造诗的形象,开拓诗的意境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在本段教学中,教师抓住了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通过生动的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