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第三届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doc
8页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市级教学成果奖 评 审 指 标 (供专家参考)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办公室 制 二○○八年九月1 一、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分值 1-1 成果名称 ☆准确、 简洁 2 1-2 实践年限 ☆2 年实践检验 3 1-3 申报材料 ☆材料填写齐全、 规范 3 1-4 主要完成人 ☆参与贡献 ☆综合素质 ☆数量要求 3 1、形式 (14’) 1-5 主要完成单 位 ☆资格条件 ☆数量要求 3 2-1 内容体现 ☆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成果 8 2-2 支撑条件 ☆有支撑成果建设的高水平项目 5 2-3 方向性 ☆指导思想 ☆方向导向 5 2-4 科学性 ☆遵循教育规律 6 2、成果内 容(30’) 2-5 饱满程度 ☆实质 ☆范围 6 3-1 理论创新 ☆成果理论创新 8 3、 创新 (16’) 3-2 实践创新 ☆成果实践创新 8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分值 4-1 实施过程 ☆规范性 4 4-2 推广应用 ☆应用范围 ☆应用程度 8 4-3 应用成效 ☆实施效果 ☆应用反馈及评价 10 4、 应用情 况(26’) 4-4 预期前景 ☆拓展空间 ☆预期效果 4 5-1 领先程度 ☆领先水平与成果报告或论文水平 10 5、综合水 平(18’) 5-2 项目认可程 度 ☆支撑成果建设项目等级 ☆已获奖励情况 8 Ⅰ、 项目特色(10’) ☆成果有鲜明特色 10 Ⅱ、 优先条件(6’) ☆优先条件符合程度 6 专家组以简洁的语言综合评述该成果(不低于50字):34 二、评审指标内涵及评分说明 一级 指标 二 级 指 标 观测 点 主要内涵 参考依 据 满 分 得 分 评分说明 备 注 1-1 成 果 名 称 ☆准 确、 简洁 成果名称准确、简明地反映 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能 概括成果的属性和内涵。
如为 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字数(含符号)不超过 35 个汉 字 没有出现名称繁杂、名称通 用化、名称与内容不符、名称如 口号、半截名称或实为论文名 称等问题 《第三 重庆市 高等教 育市级 教学成 果奖推 荐书》 填写要 求 2 除特别说明的指标外, 单项指标最低分为 0 分 评审过程中,单项指标 的分数等差设为 0.5 分 (下同);以本指标为例, 可评为 2 分、1.5 分、1 分、0.5 分和 0 分 基本符合内涵要求至 少评为 1 分根据符合 条件要求的情况,酌情 加减分 1 -2 实 践 年 限 ☆ 2 年 实践 检验 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 检验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 应 从正式实施( 包括正式试行)教 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 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 时间截止时间为推荐教学成 果奖的时间实践过程具有持 续性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3 申报材料表明实践不 足 2 年的,该项目取消 资格 实践 2 年的支撑条件 不充分,本指标为 0 分; 满足 2 年(含以上)条件, 可以评为 2 分;实践过 程持续良好的,方可评 为 3 分 1 -3 申 报 材 料 ☆ 材料 填写 齐全、 规范 申报材料齐全;反映成果内容 的总结字数一般不超过 1000 个 汉字。
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 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 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 “见**附件”的表达形式;推荐 书 填写规范,格式符合规定要求 《推 荐书》 填写要 求 3 根据《推荐书》填写要 求评分,不能全部符合 条件要求的,酌情扣分 1、 形式 (14’) 1 -4 主 要 完 成 人 ☆ 参与 贡献 ☆ 综合 素质 ☆ 数量 要求 1、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 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 出主要贡献 2、坚持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遵 纪守法,具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忠 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 表 3、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一 般不超过 5 人 《200 5 年高 等教育 国家级 教学成 果奖励 办法》 3 主要完成人中出现仅 冠名而无实质性贡献的, 本指标为 0 分 满足数量要求的,评 1 分;不能全部符合资 格条件要求的,酌情扣 分5 一级 指标 二 级 指 标 观测 点 主要内涵 参考依 据 满 分 得 分 评分说明 备 注 1 -5 主 要 完 成 单 位 ☆ 资格 条件 ☆ 数量 要求 1、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 层单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 、 论证、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中 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
2、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 一般不超过 3 个 《国 家级教 学成果 奖励办 法》 3 主要完成单位中出现 仅冠名而无实质性贡献 的,本指标为 0 分 满足数量要求的,评 0.5 分;不能全部符合资 格条件要求的,酌情扣 分 2 -1 内 容 体 现 ☆ 教学、 教学 管理 等方 面的 成果 1、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 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 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 其相关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 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2、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 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 基本建设,开展质量保证与监 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 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 化等方面的成果 《国 家级教 学成果 奖励办 法》 8 根据推荐书中的“主 要内容”综合评 分,基本 符合教学成果定义的不 少于 4 分 2 -2 支 撑 条 件 ☆ 有支 撑成 果建 设的 高水 平项 目 1、2004 年以来国家级的教学 改革实践项目、质量工程项目: 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特色专业、 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等支撑成果的相关建设项目。
2、项目成果以正式发表、出 版、结项、公布为准;未结项的 仅作参考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教 学成果 定义 5 支撑项目指校级及校 级以上项目 无支撑项目的,本指 标为 0 分 有支撑项目,至少评 3 分 多支撑项目的,参考 最高级别项目对成果的 支撑力度适当加分 2、 成果 内容 (30’) 2 -3 方 向 性 ☆ 指导 思想 ☆ 方向 导向 1、成果建设指导思想上符合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关文 件精神 2、成果建设方向明确,具有 先进性和导向性,与学校办学 宗旨、层次、功能、目标定位等 保持高度一致 《国 家级教 学成果 奖励办 法》 5 符合第 1 条要求的, 可评为 3 分满足第 1 条的前提下,专家根据 第 2 条要求满足程度评 分6 一级 指标 二 级 指 标 观测 点 主要内涵 参考依 据 满 分 得 分 评分说明 备 注 2 -4 科 学 性 ☆ 遵循 教育 规律 1、体现成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在设计、论证、制定和实施实践 过程中或推广应用已有教学成 果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体现科学发展观,真正以 人为本,符合教育健康、持续 、 协调发展的要求。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教 学成果 定义 6 基本符合三项规律的 评为 3 分 科学性的进一步体现, 由专家根据成果内容评 分 2 -5 饱 满 程 度 ☆ 实质 ☆ 范围 1、内容具有逻辑性、完整性、 内在有机联系 2、成果覆盖领域广度;成果 在本领域内的深度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综 合要求 6 基本满足第 1 条要求 的,评为 3 分 第 2、3 条要求各占 1.5 分,由专家根据成 果内容综合评分 3 -1 理 论 创 新 ☆ 成果 理论 创新 1、成果教育教学方案在设计、 论证、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有相 应的理论基础,并有所创新 2、原创程度可以分为市内首 创;在已经有成果基础上部分首 创或全面突破等层次内进行界 定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8 满足第 1 条要求的, 可评为 3 分 有较先进的理论指导, 并有所突破的可评为 4- 5 分;部分首创的可评 5-6 分;属于市内首创的, 方可评 7-8 分 3、 创新 (16’) 3 -2 实 践 创 新 ☆ 成果 实践 创新 在成果教育教学方案实施过 程中有所创新;或在结合自身特 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 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8 根据成果在实践过程 中的创新程度由专家评 分 4 -1 实 施 过 程 ☆ 规范 性 成果方案设计、论证、研究、 实践过程及阶段性检查、验收 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4基本规范实施的, 评为 2 分;专家根据相 关材料酌情加减分 4、 应用 情况 (26’) 4 -2 推 广 应 用 ☆ 应用 范围 ☆ 应用 程度 1、成果推广应用的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及受益面、受益时限 等方面 2、推广应用成果的完整程度 及深入程度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8 “应用范围” 占 4 分, 按校内应用、市内应用、 国内同类院校应用等分 类评分 “应用程度” 占 4 分, 按部分应用、全部应用 分类评分7 一级 指标 二 级 指 标 观测 点 主要内涵 参考依 据 满 分 得 分 评分说明 备 注 4 -3 应 用 成 效 ☆ 实施 效果 ☆ 应用 反馈 及评 价 1、成果应用在人才培养、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具体 效果反映 2、成果实施实践过程中学生、 教师、同行及社会对成果应用 的评价、反馈意见和对成果推 广应用的认可程度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10 “实施效果” 是综合性 的,占 5 分。
“应用反馈” 占 5 分, 评价基本良好的评为 3 分 4 -4 预 期 前 景 ☆ 拓展 空间 ☆ 预期 效果 1、成果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2、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及预期前景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4“拓展空间” 与“ 预期 效果”各占 2 分 5 -1 领 先 程 度 ☆ 领先 水平 与成 果报 告或 论文 水平 1、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并产 生一定影响的,在教育教学改 革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对提高 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显 著贡献 2、成果总结报告水平体现或 公开发表论文刊物的重要程度 及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10 第 1 条要求占 8 分 市内先进水平并有一定 影响的,可评 3-4 ;市内 领先水平并有较大影响 的,可评 5-6 分;全国同 类院校领先水平并产生 重大影响的,可评 7-8 分 第 2 条要求占 2 分 5、 综合 水平 (18’) 5 -2 项 目 认 可 程 度 ☆ 支撑 成果 建设 项目 等级 ☆ 已获 奖励 情况 1、支撑项目等级可以分为国 家级、市级、市局级、校级等 2、所获奖励指省、自治区、直 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教学奖 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 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 的奖励;成果已获奖励时间、种 类、等级,奖金及授奖部门。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和 推荐书 要求 8 项目等级占 4 分;市 级、校级为 2-1 分;市级 并结项的评 3 分;国家 级并结项的评 4 分 奖励占 4 分;市级、 校级奖励可评为 2 分; 省部级以上(部委属教 指委等专家组织的评奖) 奖励可评 3 分;国家级 奖评 4 分 Ⅰ、项 目特色 (10’) ☆ 成果 有鲜 明特 色 在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手段革新、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效益 和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贡献等 方面具有突出的、为社会所认 可的特色 《教 学成果 奖励条 例》 10 加分指标根据项目 特色情况,适当评分; 有一定特色的,评为 4- 5 分;特色明显的,评 为 6-7;特色鲜明的, 评 为 8-9 分;极优秀的,方 可评 10 分8 一级 指标 二 级 指 标 观测 点 主要内涵 参考依 据 满 分 得 分 评分说明 备 注 Ⅱ、优 先条件(6’) ☆ 优先 条件 符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