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概特色理论课件4.ppt
62页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 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性质: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这一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 在国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国营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1.8%资本主义经济6.9%4、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949-1952.9:“先建 设10-20年的新民主主 义社会后再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将来突变 论”1952年9月之后:“现 在渐变论”(现在开始 10-15年内完成改造)(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现实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初步积累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三)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与此同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2)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 独立和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3)从资本主义工商业来看(4)从个体农业来看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党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四)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总路线工业化(核心)三大改造(措施)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把建设与改造并举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变 革生产关系互相统一三 大 改 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 义工 商 业合 作 社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1、对农业、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a、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劳模 耿长锁河北饶 阳县耿长锁 农业生产合 作社,充分 显示了合作 生产的优势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作能够 形成新的生产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关于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传达到农村的报告传达到农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农民积极报名入社政府向农民发 放国家基金贷 款政府贷款给王振堂 互助组一批新式的 农具B、改造的具体步骤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 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 96.3%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一步供 销 小 组第 二 步供 销 合 作 社第 三 步生 产 合 作 社稳步稳步到到1956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总数的91.7%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手工业产值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和平赎买 b、改造的原则(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 (2)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C、改造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核定私股24亿元 定息:年息5% 付息10年 1956.1-1966年• 国家所得税 34.5% • 企业公积金 30% • 职工福利费 15% • 资方红利 20.5%1954--1955年下半年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 段的和平赎买方式1955年冬--1956年 全行业公私合营阶 段的和平赎买方式公私合营天原 电化厂支付195 3年股息的领取凭 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1953年底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第三阶段: 从1955年秋到1956年底,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存在的问题第一、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第二、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第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思 考社会主义改造是否改“早”了呢?1、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看2、不同历史时期不可或缺的环节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4、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经济领域的变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2、政治领域的变化: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阶级关系的变化: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广大劳动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了社会主义的主人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被消灭,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3、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巨变;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思 考 题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5、郑永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莫岳云:《毛泽东思想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