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后殖民主义下的东西影视.docx
6页浅谈后殖民主义下的东西影视 摘要: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获得了独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化进程开始较早的西方逐渐走在世界前列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强权,涌现出一批带有浓厚后殖民主义色彩的影视作品面对这一局面,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影视业进一步发展,影视作品也越来越体现中国特色如何在新时期保持清醒的大脑,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产业,我们又要用怎样的精神面貌面对后殖民浪潮成为每一个国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影视 一、后殖民主义的提出和西方文化入侵 后殖民主义产生于20世纪晚期,代表人物有爱德华W赛义德和霍米F巴巴关于后殖民主义产生的原因,德里认为“将后殖民主义说成是殖民地解放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将他与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胡乱的拉扯在一起,将更为确切①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获得了独立,世界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科技尤其是核力量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全球化进程,把世界各地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随意发动战争新时期,各国经济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
正因如此西方国家开始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实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文化霸权是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提出来的他认为“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有两种手段:一是依靠军队、警察和法院等国家机器的强制性;二是借助学校、家庭、教会和传播媒介的非强制性② 文化渗透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就是英语成为全球性的语言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另一方面,西方也借此更加占据了世界的话语权以我们国家为例,可以说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所英语培训学校 除此之外,凭借着经济和语言优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实行多个领域的文化渗透西式的生活方式、审美、理财观念、道德观念充斥在我们周围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他使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其他国家,在文化上出现趋同的现象他模糊了原有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③而后殖民主义就是“宗主国对前殖民地的一种文化霸权现象” 后殖民主义把东西方割裂开来,“在东方主义学家的笔下,东方社会成为野蛮、落后、专制、腐败等这些固定形象的代名词,有待于西方文明去拯救;东方人也就变成了卑锁、懦弱、狡诈、荒淫、纵欲、缺乏理性和有待于教化的族类④而对这些“丑陋的”东方人的最直接塑造就是通过各种影视作品。
电影《末代皇帝》《平民窟的百万富翁》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影片自1929年至2010年82届奥斯卡金奖中获得奥斯卡金奖重头戏――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描写异域的电影仅有两部:1988年《末代皇帝》及2009年《平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两部影片能够在奥斯卡获奖,也许正是他们迎合了美国对印度和中国的印象,迎合了美国主流的价值观⑤纵观《末代皇帝》整部影片无论是对溥仪、慈禧的刻画还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建都充斥着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比如,慈禧病榻中喝着甲鱼汤并要求侍从称呼其“万岁”、对陪葬人员的描述等,都把中国古代社会描绘成一个神秘、灭绝人性的国度而正是这样一部缺乏史实,充满想象和贬斥的《末代皇帝》获得了九项大奖,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奖这就说明,这样丑化中国人的改编是西方社会所认可的 除了在电影作品中充满着后殖民“东方主义”的色彩,在流行的美剧中,也不难找到此类影子备受关注的美剧《绝望的主妇》就是其中的代表小梅宁愿在国外做女佣也不愿意被遣返回国令人印象深刻 二、后殖民主义下的中国影视的发展 面对文化入侵,如何树立民族形象和民族身份认同成为应对关键身份建构“是一场牵涉到各个社会的不同个体和机构的竞赛”⑥民族身份认同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固定不变的身份认同,是个体或集体用以确认自身身份和属性的特征或依据,如种族、国家、阶级、性别等;二是变动的、构建的身份认同,是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而不断进化、补充、积累起来的”⑦在电视剧方面,第一类固定不变的身份认同大致从三个方面上树立。
第一类电视剧是以抗战为背景的战争片如《亮剑》、《雪豹》等这类电视剧基于真实的历史大环境,运用艺术手法,把一类人或一个阶层的典型特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首先要记住他所遭受的苦难才能珍惜现有的生活 第二类电视剧是以杰出在政治人物作为刻画对象,来表现具体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既有《大汉天子》、《成吉思汗》等这类历史剧大都以某位领导者的一生为线索,通过对领导者主要政绩的刻画来描绘具体时期的进步与辉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还必须了解自己的辉煌历史,树立民族自信相信我们的民族是有能力取得辉煌成就的 第三类电视剧是以家族为线索,表现特定时期某一类人群或辉煌或平凡的人生如《乔家大院》、《平凡的世界》等这类电视剧通常以特定历史时期某一行业的突出人物为刻画对象,来表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辉煌成就不同行业,不同境遇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民族还要坚信困难总是有的,但每个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生活幸福,一个国家不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也总会富强,只有不断自强不断奋斗,才是民族的出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身份的认同不再局限在历史时期,跟要立足于当代。
这就是第二类“与时俱进”民族身份认同 18大会议上提出的“中国梦”、民间的一些电视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百年中国》等也都着眼于介绍祖国悠久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在电视剧方面随着《奋斗》的热播,荧幕上出现一批以当代青年奋斗为题材的作品这些剧作中所传递的踏实、勤奋的品质,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为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在西方后殖民主义影视作品不断冲击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也在从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等方面树立民族身份认同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民族保持热爱和自信才能抵御一切形式的外来入侵 三、小结 后殖民主义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探讨内容就是话语和权力福柯认为“知识与权力相互依赖,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知识都依赖于权力;同时,知识也不可能不引起权力,没有知识权力就不可能被实施⑧在当今这个知识文化型社会,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的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腾飞,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的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的学范围内也有一定的进步面对着日渐强大的中国,即使是《绝望的主妇》中直接表示出对中国政府不屑的美国富豪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中国人口众多,想要迎合中国观众的喜好就必然需要在影视作品中添加一些中国元素。
类似《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以中国元素为基础的美国电影受到大家欢迎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外来文化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外来文化面前找到本民族的经典文化,树立民族认同感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西方影视作品却是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但如果一味的以西方影视作品的制作标准来评价国内的影视行业是不可取的在欣赏西方影视作品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大脑,要有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如果一味的相信所有西方影视作品的情节和桥段,只能是被西方社会牵着鼻子走当然,想要在西方文化入侵种保持自己,最根本的方式还是发展经济因为经济基础才是保障一切权利最有利的武器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注解: ① 谢少波,王逢振主编,《文化研究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 张立波,《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与理论特征》,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8月第三期 ③ 王宁,《全球化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批判》,文艺研究1994年 ④ 杨友玉,《美剧中的后殖民主义意向评析》,电影文学2013年第7期 ⑤ 起彩玲,《解读好莱坞电影对东方“他者”的建构――以和为例》,《商品与质量》2011年3月。
⑥ 爱德华 W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11年版,第427页 ⑦ 黄晶晶,《身份认同视域下的中国后殖民批判研究》山东大学 ⑧ 杨耕,张其学,《后殖民主义:实质、特征及其局限――从马克思观点看》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二期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