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精品教育文档.docx
5页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一、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 内部因素1.1 生理因素一是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二是躯体疾病 目前饮食过度的精细,使得孩子体内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导致贫血、营养不良,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1.2 心理因素 对功课不感兴趣或青春期过多关注异性等,也有些小学生抽象思维发达, 想象力丰富, 往往从老师讲的某个地方开始延伸发散性联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目标,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也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2. 外部因素2.1 老师方面 威信不足教师的言行不一,缺乏魄力,上课拖拉等都影响了教师的威信 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仅仅起了一个接受器和记忆器的作用 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怎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不注意信息的反馈, 监控乏力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个性的学生是掌控不了的2.2 家长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导致家长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儿童娇生惯养,自制力差。
过度保护实际上等于代替儿童的注意, 儿童的注意力就可能得不到迅速的发展过度限制,则缩小了儿童注意的范围,同样抑制孩子注意的发展 另外,孩子注意力跟父母的言行有关系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跟家长有关系, 如孩子写作业, 家长看电视、 看球,家长的状态在运动之中,孩子就坐不住二、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转化意义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小学生正处在善于遐想的年龄, 自己有许多美好的幻想或理想,有多方面的兴趣有的学生什么都想学,想在多方面同时成功,四面出击,结果往往是失败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自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集中精力小学生获得学习技能,就需要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这意味着把小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完全钻到里面去 通过注意力的功能及其规律的运用,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学习技能2.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 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掌握好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对于学生,有必要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想、手写。
多种感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 自然加强了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3. 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歧视差生如仍按应试教育,只顾少数优生,那么多被歧视的差生听不懂,被冷落,注意力当然难集中,反而还要“捣乱”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差生,而忽视了优生或中等生,这部分被忽视者,也难集中注意所以“面向全体”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又非常重视“全面提高” 而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正是注意力的最大动力三、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转化措施1. 运用正面鼓励,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当他们有注意力集中的行为, 就加以赞扬和鼓励, 因为注意力可以通过正强化而不断增加的 我们平时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其不专心的行为,很少对专心的行为做出反应,这就减少了正强化的作用注意力有障碍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差,老师应放低对他们的要求, 让他们也能经常尝试成功的喜悦, 提高其自信心2. 提倡劳逸结合,保护学生的注意力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曾说: 疲劳是注意力最主要的敌人 无论是对新知识的教学或是复习旧知识, 如果教师只是把书上的内容作简单重复,就会导致学生大脑疲劳。
心理学家研究:连续学习的时间 45―60 分钟最好,大脑在进入学习后的 10 分钟左右达到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能持续 25―45 分钟,之后效率就下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责任,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从而避免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保护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3. 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不拘一格,灵活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法”、 “合作法”、“表演法” 亦可融各种方法于一堂不过,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死搬硬套, 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断扬弃、完善、优化,务求实效,切忌搞形式,玩花样,赶时髦新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营造出民主平等、 生动活泼、思维活跃的良好氛围4.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讲授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把新内容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要善于捕捉三个“关键时期”,一般来说,一节课中通常有三个容易走神的“关键时期”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暗示学生马上就要上课了,学生会赶紧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 ; 上课开始,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导入新课, 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当一节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再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使学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的神经再次兴奋起来, 从而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注意力集中是小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这个特定的年龄群体,就决定了作为家长、 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点, 不断观察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种种表现,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应从唤醒,增强,保护,把握和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方面入手培养注意力能力, 防止疲劳, 养成注意的好习惯 从而转化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逐步培养小学生持续的有意注意,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