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
12页《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须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相识到生活中垃圾桶的不足,探究得出垃圾桶的设计要点 2、能依据垃圾桶设计的要点,小组合作探究,画出垃圾桶示意图及做出简洁的模型 3、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直观形象的事物,喜爱动手实践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设计上,我采纳课件、视频、探究实践操作、资料分析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能够依据不同地点和运用人群的特点设计垃圾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读网评 谈感受 师: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有大自然的安静美,有同学们的欢乐美,生活中物品的美观好用也是一种美,那么如何设计垃圾桶才能呈现它的美呢? 生:思索 师:这节课我们探讨的主题就是如何巧设垃圾桶。
(板书:巧设垃圾桶)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一则网评(课件) 读一读 生:读网评 师:你知道了什么? 1 小学综合实践 沪科教课标版 校内分类垃圾箱教学设计 生:垃圾桶和四周环境不协调 活动2品评生活中的垃圾桶 、探讨垃圾桶的设计要点 、观赏垃圾桶作品 一、品评 师:垃圾桶的设计要与地点和四周环境相协调,同学们请看这些地点中的垃圾桶,你从中发觉了什么问题(课件图片) 生:不符合运用人群的特点,不美观…… 二、探讨: 师:应当怎样巧设垃圾桶呢?小组探讨一下 生:小组探讨 师:谁能说一说? 生:与环境地点相相宜、满意不同人群需求、便于投放以及清理、简洁美观便利好用…… 三、观赏: 师:你们喜爱这个游乐场中的垃圾桶吗?(课件图片) 生:喜爱 师:好在哪儿? 生:美观,符合运用人群特点,与环境相一样…… 活动3小组设计垃圾桶、展示沟通 一、制作: 师:现在请各小组围绕以上几点开展设计垃圾桶活动课件活动提示)齐读活动要求 生:读要求 师:读懂了吗? 生:…… 2 小学综合实践 沪科教课标版 校内分类垃圾箱教学设计 师:起先活动。
二、汇报: 师:哪组情愿来展示你们设计的作品? 生:…… 活动4拓展延长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在垃圾桶探讨方面,国内外有很多先进的设计,为垃圾进行了科学的处理,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课件图片) 师:他们有的加入了现代的高科技,有的立足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垃圾桶很美观,为生活添加了一抹亮丽的色调,垃圾桶的设计和探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科学家永恒的探讨主题,巧设垃圾桶就是创建生活中的`美,我们也要有一双擅长视察的眼睛,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创建更美妙的生活《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 2、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爱护四周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景观对比——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家乡美景 提问:观看了“我们的家乡”后,你们想说什么? 2、展示家乡局部环境脏乱差现象 提问:看了以后,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呢?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3、提示课题:从垃圾入桶起先 4、相识中国环保标记和世界环境日 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环保标记,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记、节日吗? 设计意图: 情境教学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可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上课伊始,通过屏幕呈现学校和家乡的美景与局部环境脏乱现象的极大反差,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发学习欲望,唤起环保意识,相识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活动二:情境感知——相识垃圾 看一看:播放一个收废品的阿姨收购废品的情景录像 议一议: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行回收的?(学生汇报沟通课前调查垃圾问题的状况) 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相识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 品德源于儿童的生活通过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的录像,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接着让学生沟通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垃圾处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利用;借助课件对垃圾分类的系统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行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再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节约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削减垃圾,爱护环境 活动三:嬉戏体验——垃圾分类 1、嬉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2、明确嬉戏规则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议 5、师生齐读儿歌《我是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 对孩子来说,听到的简单遗忘,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给垃圾分类,组织小组间开展“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嬉戏活动,人人参加,给垃圾分类,让学生在好玩的嬉戏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感受给垃圾分类带来的欢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一旦学生体验感悟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环保的角度对待垃圾 活动四:课后延长——培育习惯 1、要求学生回家后了解一下,一周里,家里每天扔掉的垃圾都有些什么?登记数量填好课本第77页的表格,并帮助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2、通过写信的形式,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 设计意图: 老师通过让学生课后给家里的垃圾分类,强化了垃圾处理的意识,进而又让学生通过集体协商,以写信的形式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为爱护四周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培育社会责任心《垃圾的分类》教学设计3 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相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行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情愿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打算 1.电脑课件(录像内容:漂亮干净的办公楼又脏有乱的小区) 2.布置干净的白色玩具区域和脏乱的兰色玩具区域 3.事先打算收集一些废旧品材料各类实物垃圾,如旧报纸、果皮、废纸盒、矿泉水瓶、清洁精瓶、衣拉罐、废电池等) 4.打算可回收和不行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 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漂亮干净的办公楼又脏有乱的小区)提问探讨 小挚友们跟老师一起观看录像,老师提问一下: 1、小挚友都看到什么了?你们喜爱是哪个地方?为什么? 2、说说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假如到处都是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 4、我们应当怎样爱护我们的环境呢?垃圾应当怎样处理呢? 二、幼儿参加评比“玩具区域” 小挚友们跟老师一起参观玩具区域,好好视察,看看哪个小挚友视察的好? 1.老师带幼儿参观玩具区域,引导幼儿视察、比较环境,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喜爱哪个区域?为什么喜爱这个区域? 2.请幼儿思索后,用贴笑脸红苹果的形式评比出“干净区域”。
3.引导幼儿相互探讨:为什么你们不选兰色玩具区域?假如你住在那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4.老师小结:兰色区域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爱而白色区域整齐有序,受人欢迎激发幼儿整理垃圾的欲望 5.老师介绍垃圾箱,让幼儿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老师视察幼儿分类状况,在操作中引导帮助幼儿正确的分类 6.给幼儿说明什么叫可回收、不行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等 不行回收的垃圾有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三.嬉戏:看谁做得越快越正确 老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假如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0”的动作;假如是不行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四、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进一步分类 1.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兰色区域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观赏变得干净漂亮的“玩具区域”,并告知幼儿垃圾肯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活动延长: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向家长宣扬“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1、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忱主动主动地投入探究之中,能够留意力集中地倾听老师及其他幼儿的讲解和回答;并能主动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绝大多数幼儿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了回收和不行回收的物品,培育了幼儿仔细视察、归纳概括的实力;活动延长将教化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要求肯定的家园协作,激发幼儿初步的了解 幼儿参加主动,本班幼儿的水平和个别差异应当有更深的了解利用幼儿熟识的玩具区域引导活动,吸引幼儿的留意力,在活动过程中有效的调动和保持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主动性;在活动中能适度的给幼儿以帮助并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