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高三数学上学期第3周周考试题 文 试题.doc
13页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3周周考试题 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60分)1、已知集合A={x|x>2},B={x|(x﹣1)(x﹣3)<0},则A∩B=( )A.{x|x>1} B.{x|2<x<3} C.{x|1<x<3} D.{x|x>2或x<1}2、若z=1﹣i,则复数z+z2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A.(1,﹣3) B.(﹣3,1) C.(1,1) D.(﹣1,1)3、设x∈R,向量=(x,1),=(1,﹣2),且⊥,则|+|=( )A. B. C.2 D.10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单调递减的函数是( )A. B. C. D. 5、已知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B. C. D. 6、已知, , ,则下列不等式关系成立的是( )A. B. C. D. 7、把函数y=cosx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然后把,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 (纵坐标不变), 则所得图形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y=cos(x+ ) B.y=cos(2x+ )C.y=cos( x+ ) D.y=cos(2x+)8、函数y=Asin(ωx+φ)(ω>0,|φ|<,x∈R)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A.y=﹣4sin( x﹣) B.y=﹣4sin( x + )C.y=4sin(x﹣ ) D.y=4sin( x+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A+B)=,a=3,c=4,则sinA=( )A. B. C. D.10、函数f(x)=xln|x|的大致图象是( )A. B. C.D.11、如图,一货轮航行到处,测得灯塔在货轮的北偏东,与灯塔相距,随后货轮按北偏西的方向航行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东北方向,则货轮的速度为( )A. B. C. D. 12、已知函数满足,当时, ,若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数根,则实数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0分)13、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__.14、设函数则的值为__________.15、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4,且2=, =,则=_____.16、设与是定义在同一区间上的两个函数,若使得,则称和是上的“接近函数”,称为“接近区间”;若,都有,则称和是上的“远离函数”,称为“远离区间”.给出以下命题:①与是上的“接近函数”;②与的一个“远离区间”可以是;③和是上的“接近函数”,则;④若与(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是上的“远离函数”,则.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17、(12分)已知函数f(x)=x2+2ax+2,x∈[﹣5,5],(1)当a=﹣1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y=f(x)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减函数.18、(12分)已知函数(为常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3)当时,的最小值为-2,求的值.19、(12分)已知a,b,c分别为△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c=asinC+ccosA.(1)求角A;(2)若a=2,△ABC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20、(12分)随着使用的不断普及,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携带进入校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是堵还是疏,就摆在了我们学校老师的面前.某研究型学习小组调查研究“中学生使用对学习的影响”,部分统计数据如下表:不使用使用合计学习成绩优秀人数18725学习成绩不优秀人数61925合计242650参考数据:K2=,其中n=a+b+c+dP(K2≥k0)0.100.050.0250.0100.0050.001k0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1)试根据以上数据,运用独立性检验思想,指出有多大把握认为中学生使用对学习有影响?(2)研究小组将该样本中使用且成绩优秀的7位同学记为A组,不使用且成绩优秀的18位同学记为B组,计划从A组推选的2人和B组推选的3人中,随机挑选两人来分享学习经验.求挑选的两人中一人来自A组、另一人来自B组的概率.21、(12分)已知函数.(Ⅰ)直线为曲线在处的切线,求实数;(Ⅱ)若,证明:.从22、23题中选做一题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 I)写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和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II)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求△OAB的面积.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函数f(x)=|x﹣2|﹣|x+3|(1)求不等式f(x)<3的解集;(2)若不等式f(x)<3+a对任意x∈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高2015级9月阶段性测试文科数学 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60分)1、【答案】B 2、【答案】A3、【答案】B解:因为x∈R,向量=(x,1),=(1,﹣2),且⊥,所以x﹣2=0,所以=(2,1),所以=(3,﹣1),所以|+|=,故选B.4、【答案】D 【解析】逐一考查所给的函数:A. ,函数是奇函数;B. 函数是偶函数,在区间是增函数;C. 函数是偶函数,在区间不具有单调性;D. 函数是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5、【答案】C【解析】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所以为假命题, 为假命题, 为假命题,故选C.6、【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所以, <=2= ,所以. 7、【答案】B解:把函数y=cos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可得函数y=cos(x+)的图象;然后把,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cos(2x+),8、【答案】B【解析】解:方法一:由函数的最大值为4,则丨A丨=4,由=6﹣(﹣2)=8,则T=16,ω==,∴y=4sin(x+φ),由图象过(6,0),则sin(6+φ)=0,即6+φ=2kπ,k∈Z,∴φ=2kπ﹣,φ=2kπ﹣,则y=4sin(x+2kπ﹣)=﹣4sin(π+(x﹣+2kπ))=﹣4sin(x++2kπ),当k=0时,φ=,满足|φ|<,∴函数的解析式y=﹣4sin(x+),9、【答案】B【解析】解:∵A+B+C=π,∴sin(A+B)=sinC=,又∵a=3,c=4,∴=,即=,∴sinA=,故选B.10、【答案】A解:∵函数f(x)=xln|x|,可得f(﹣x)=﹣f(x),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排除C,D,又f′(x)=lnx+1,令f′(x)>0得:x>,得出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排除B,故选A11、【答案】B【解析】由题意,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速度为,故选B.12、【答案】D【解析】因为,当时, ,所以.因为方程 有两个不同实数根,所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作出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分析知当且仅当时,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故选D.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常用的方法和思路: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函数的值域问题解决;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0分)13、【答案】14、【答案】【解析】由函数的解析式结合题意可得: .15、【答案】-解: =44cos90=0,2=, =,则=(﹣)(+)=(﹣)(+)=2﹣2﹣=16﹣16=﹣.16、【答案】①③【解析】命题①命题①正确;命题②当时不满足“远离区间”的定义命题②错误;命题③由图一可得该命题正确;命题④由图二可得该命题错误.综上真命题的是①③.考点:1、命题的真假;2、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涉及特殊与一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 利用导数处理不等式问题.在解答题中主要体现为不等式的证明与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命题①命题①正确;命题②当时不满足“远离区间”的定义命题②错误;命题③由图一可得该命题正确;命题④由图二可得该命题错误.综上真命题的是①③.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17、解:(1)当a=﹣1时,函数表达式是f(x)=x2﹣2x+2,∴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x=1,在区间(﹣5,1)上函数为减函数,在区间(1,5)上函数为增函数.∴函数的最小值为[f(x)]min=f(1)=1,函数的最大值为f(5)和f(﹣5)中较大的值,比较得[f(x)]max=f(﹣5)=37综上所述,得[f(x)]max=37,[f(x)] min=1(2)∵二次函数f(x)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开口向上∴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是(﹣∞,﹣a],单调增区间是[﹣a,+∞),由此可得当[﹣5,5]?(﹣∞,﹣a]时,即﹣a≥5时,f(x)在[﹣5,5]上单调减,解之得a≤﹣5.即当a≤﹣5时y=f(x)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减函数.18、试题解析:(1).所以的最小正周期.(2)单调递减区间为.(3)当时,,所以当即时,取得最小值所以,所以.19、解:(1)由c=asinC+ccosA,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sinC=sinAsinC+sinCcosA,∵sinC≠0,∴sinA+cosA=1,即2sin(A+)=1,∴sin(A+)=,又0<A<π,∴<A+<,则A+=,即A=;(2)∵△ABC的面积S=bcsinA=,sinA=,∴bc=4,由余弦定理知a2=b2+c2﹣2bccosA=b2+c2+bc,得a2+bc=(b+c)2,代入a=2,bc=4,解得:b+c=4,则△ABC周长为4+2.20、解:(1)根据上方公式求得K2==11.538>10.828,所以该研究小组有99.9%的把握认为,中学生使用对学习有影响;(2)记A组推选的两名同学分别为C、D,B组推选的三名同学分别为a、b、c,则从这5人中任取两人有CD、Ca、Cb、Cc、Da、Db、Dc、ab、ac、bc,共10种取法,其中一人来自A组、另一人来自B组有6种取法,故挑选的两人中一人来自A组、另一人来自B组的概率为P==.21、试题分析:(1)由导函数与切线之间的关系可得;。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