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05933887
  • 上传时间:2023-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1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地理学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区位理论: 定义: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其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占有场所的事物即为区位主体内涵:1 )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区位主体已知)2 )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在空间区位已知)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古典区位论 建立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和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产生于19世纪初,在20世纪得到较大发展现代区位论形成于二战以后,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论应运而生古典区位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缺乏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现代区位论: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等多种具体目标;还要考虑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选择也不同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条件(区位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区位条件非经济因子区位因子成本因子经济因子-■■运费因子收入因子一非运费因子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元素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作为劳动对象,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区位型工业的空间收益,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只有在距市中心较近的区域布局 才有可能获取收益,因此在城市内部,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存在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 用将形成较为显著的圈层分化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是经济活动动力基础能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能源因子成为影响经济区位选择的主要因子之一由于常规(不可再生)能源的强污染性,更多的国家一方面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进行强 污染企业的国际转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需求门槛: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需求门槛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和经济合理 性,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需求 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而不同对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影响: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2)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不同的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市场特性一般包 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市场特性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不同区域 的不同消费习惯,可带来区域间需求结构的不同3)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政府应保护企业的合理竞争,建立公平的竞争 环境,以使市场保持相对自由的竞争状态市场秩序和管理: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祛码市场意识: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市场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因而经济活动的区位吸引力就存在差异。

      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政府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1.政府通过制定规划以及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引导、调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2.在促进国土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发展以及限制经济活动在另一地区发展的 规划2)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经济 活动的重要保证,政府以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原则,增加市场的开放度,维护市场秩序并加强管理, 加强市场的法制环境建设,都将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3)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区位一般是经济 活动的行为主体的期待收入大于成本所决定的对于那些成本高、期待收入低于成本的地区,如果政府鼓 励其发展,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客观上起到增加该地区期待收入的作用,当期待收入大于成 本时,经济活动就可以在这一地区兴起与发展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费距离相关,站场费与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

      以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例,站场成本是水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公路;线路运行成本是公路高于铁路, 铁路高于水路,综合考虑,公路适合短途运输,铁路适合中途运输,水路适合远途运输运费会由于定价制度不同而不同,定价制度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就 远距离递减定价而言,在其端点配置经济活动则是有利的在现实中,交通手段在途中变化的转运点经常存在,在转运点布局产业一般不需要重新支付装卸费,因此 中间转运点是从运费角度来看的最佳区位交通便利的区域,尤其是铁路交通枢纽、港口对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具有很大吸引力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衡量交通便利程度要考虑到交通网的结构,即要考虑连接度和通达度连接度(3 =E/V):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的程度,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n通达指数Ai= ZDj ,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途径i=1n n分散指数D=2 2Dj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通达性越好i=1 j=1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形成机制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 R= PQ-CQ-KtQ= (P— C— Kt) 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同一产品相同)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单位产品运费▲产品重量、产品体积、产品耐储存等性质有关地租收入R对于某一固定农作物产品,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零地租点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2.地租曲线一一由市场点 (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即地租收入为零及以下)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每种作物(或特定生产方式)都有一条地租曲线且斜率不同,不宜运输的斜率大,反之斜率小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在城市近处种植运费成本相对其价格而言过高的作物;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种植相对于农产品价格而 言运费较小的作物;在城市周围,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 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即杜能圈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评价(1)为地理学、区位学、经地学创建了一种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演绎法)(2)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3)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客观经济活动中也有范例)(4)农业活动、经济活动即使自然条件一致、投入的生产要素一致,但所获得的经济地租回报有一定的空间分异(5)任何活动都有相对的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势 理论的局限性(1)现实中不存在杜能孤立国的条件,尽管杜能对其进行修正(2)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3)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4)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5)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逆杜能圈: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在城市近处的农民,由于农地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 用地,对农地的资本劳动投入会较少;而远离城市的农民,由于农地难以转化为城市用地,对农地的投入 较多,从事集约度高的土地经营。

      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基本概念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合作,相关设施共享)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如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理论重点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区位,是运费指向论所要 解决的问题为了简化要素便于研究,其他因素如运输方式、货物的性质等都可以换算为重量和距离,工 业生产中的运输重量主要来源于原料及最终产品的重量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按原料的空间分布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局地原料: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料局地原料分为纯原料和损重原料纯原料:在工业产品中包含其全部重量的局地原料损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重量损失,只有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的局地原料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 Mi +1最小运费原理 :当Mi〉1时,工业布局于原料地当Mi〈1时,工业布局于消费地(市场)当Mi=1时,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在生产工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且同消费地不在一起时,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当原料地为多个,并不同消费地在一起,区位图形为区位多边形。

      韦伯对区位的推求,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运费最小点为区位三角形或多边形的重心综合等费用曲线▲等费用曲线:指运费相等各点的连线,以某一点(市场或原料产区)为圆心的同心圆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即该点所有运费的总和)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并在运费 分析上,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理论主要解决了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在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 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二是在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 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胡佛的区位理论: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做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场站作业费和线路 运输费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他提出了运费最小区位分析方法, 结论表明,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最小运费点,相对的在三角形顶点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点不是费用最小点 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之差的最大点即利润最大化点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概要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