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
76页开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 自然状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2345′至12548′,全市幅员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东部与安达市、肇东市、哈尔滨市相邻,西部与齐齐哈尔市相接,南与吉林省大安市、白城市、松源市相毗邻,北与富裕县、依安县接壤区内公路、铁路发达,交通较为便利东南距哈尔滨159km西北距齐齐哈尔139km二、 地形、地貌大庆市处于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上,大地貌为微起伏波状平原境内无山无岭,地势东北偏高,西南偏低,稍高处多为平缓的漫岗,平地多为耕地、草原,低处多为排水不畅的季节性积水洼地和沼泽三、 气象、水文大庆市地处较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干旱、半干旱,四季气候差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暂;秋季凉爽早霜;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3.8℃,年降雨量在350—450mm之间,且主要集中在7—9月,水面蒸发量800—900mm以上,无霜期120—150天大庆市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并表现为明显的闭流区特征境内湖泊、泡沼星罗棋布,但很多泡沼多为碱性泡子,碱性强、盐分含量高,未经处理不能做灌溉用水。
嫩江、松花江从大庆市西、南流过,为境内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西北部有无尾河——乌裕尔河、双阳河水系,河水在境内散流形成了大面积沼泽湿地和湖泊(著名的扎龙湿地和连环湖即分布于此)从70年代开始,先后建成了以嫩江为水源的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引水工程以及相应的蓄水工程排水系统基本完善,通过排水系统将市区的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排入松花江大庆市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源充足,易开采,地下水资源约为12亿立方米第二节 地质概况(一) 地质构造规划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松嫩中断(坳)陷带的中南部中央坳陷带内,西部为斜坡区,北部为倾斜区,东部及东南部为隆起区区内Ⅳ级构造有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构造带,黑渔泡凹陷、朝阳沟阶地、泰康隆起等二) 地层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规划区自侏罗纪以来沉积了厚度约6000m的含油建造发育有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1、前第四系地层侏罗系(J):为陆源火山碎屑岩系,厚度近2000m白垩系(K):为内陆湖盆沉积的泥岩、砂岩,厚度近3000 m由泉头组至明水组白垩系发育齐全,层序稳定,是石油地下热水的主要储存构造和开采层位,开采深度一般为1000—3000m。
第三系(N):西部地区分布有大安组(N1—2d)和依安组(E2—3y) 2、第四系地层(Q)大庆地段仅发育有上更新统的泰康组(Q1t)为近期湖相沉积的泥岩、砂岩及砂砾岩,在大庆地区构成第三系承压水盆地,是大庆地区主要供水层位为泛滥河湖平原沉复合的粘性土和砂类土,厚度50—100m,有中更新统林甸组(Q2l)、中更新统下荒山组(Q2x)、上荒山组(Q2s)上更新统齐齐哈尔组(Q3q)、顾乡屯组(Q3g3);及近代河流冲积物(Q4lal)、现代河流冲积物(Q42al)、风积层(Q43eoll);砂类土中分布第四系潜水及承压水,也是大庆地区的主要供水层位,开采深度100m以上第三节 人类活动概况大庆市是一座新兴城市,1955年前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原,1955年起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至今已成为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大庆市由于石油的开采,石油化工工业的兴起,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过度开垦草原以及不合理的利用,草原长期超载过牧,泡沼污染等原因,使生态环境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2、林地面积小,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低;3、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4、油田开发区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受到污染;5、地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6、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第四节 经济发展概况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大庆油田已26年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16.24万吨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石化产品达120多种辟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计算机、食品、建材为主导的产业群体,产品品种达2600余种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7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2亿元,第二产业952.5亿元,第三产业103.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327元大庆市基础设施良好,邮电通讯发展迅速交通发达,滨洲铁路、让通铁路从本市穿过,公路纵横交错教育、科研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第一节 立项的必要性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油田面积广阔,开发时间较长,保持原油稳产5000104T/a以上已持续26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工业的迅速崛起,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如土地沙化、盐渍化、沼泽化、草原退化、地面水污染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
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省国土资源厅做出了对大庆及大庆周边地区因油田生产造成的生态地质环境破坏进行治理的总体安排,选择重点区域进行勘查治理示范,旨在通过对大庆油田重点区域的水体、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全面系统的研究,科学地评价区域地质环境质量,找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和地质灾害,加以评价、评估,提出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科学对策,并进行综合治理,达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矿产资源,高效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目的,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庆油田经过四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及油田、城市建设,原生的生态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产生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沙化、盐渍化(盐碱化)、沼泽化及土壤、地表水体污染,导致耕地、草原退化,大部分地区盐渍化与沼泽化伴生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详述如下:一、 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由于石油开采过程中,一直遵循“地上服从地下”的原则,加之过去重生产、不重保护与恢复,致使大面积的土地在受到油田大型施工机械的碾压、施工作业后,地面的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的通透性差,雨季慢慢形成积水洼地,排水不畅,使地下水中的盐碱成分通过毛细作用慢慢上升,而干旱使洼地又变成裸露地块,盐碱的积累使之逐渐形成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碱斑。
地面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和碱斑的形成,使局部的生态环境恶化,随着降雨的减少,干旱的频繁发生,反过来又影响了地面植被的生长,恶性循环使得裸露地块逐渐扩大,经长年风蚀,逐渐沙化全市212万ha(包括所辖四县)土地中,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103万ha,占全市总面积的48.6%,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70万ha,盐渍化面积33万ha近20年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了57.78万ha大庆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域内有8大沙丘,二大荒坡,其中小林科沙地面积近1万亩,直接对县城内龙虎泡油田、敖古拉油田造成直接危害,大有沙进人退,埋没油田之势沙化以每年500—1000米的速度推进,距离让胡路中心35千米,距离萨区腹地足50千米2001年4月7日的沙尘暴及2002年3月份几次尘暴天气,严重危害大庆市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沙化土地必须进行综合整治、保护工作二、 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草原是大庆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资源全市现有草原面积68.9万ha,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草原类型主要是草甸草原类和草本沼泽类,目前亩产干草50kg左右油田开发前,大庆的自然植被基本是草木,盛产弛名中外的优质羊草,属于“蒙古植物区系”。
据1982年普查资料统计,全市天然草场面积84万ha,大部分为可利用天然草场,且牧草品种繁多,天然草场野生植物达300多种,草质优良,平均亩产干草181.3kg油田开发过程中,修建油田路、埋设各种管线,挖掘引水渠,建筑油水泵站及厂矿等,占据了大面积草原,加上因之产生的土地荒漠化的侵蚀,使得20年间草原面积净减少15.1万ha,并且仍在逐年退化减少现有草原极度退化4.71万ha,退化总面积47.18万ha,占草原总面积的71.8%,而且草原“三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杜尔伯特自治县境内由于沙地植被的破坏,已形成了300多个大小不等的风蚀坑三、 林地面积小,布局和树种结构不合理全市现有林地面积19.3万ha,其中用材林6.5万ha,防护林10.86万ha经济林1.14万ha,薪炭林0.8万ha森林覆盖率为9.1%,低于全国16.55%的7.45个百分点现在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而主要风害方向西北部杜蒙一带林地较少,中部油田开采区、城乡结合部、松嫩两江堤岸等重点部位仍然缺林少树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地区,由于油田开采引起的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面积较大,造林难度大,成本高大树种结构方面,寿命短、防护效能高的针叶林少,只有0.67万ha占3.5%。
这种结构不合理和分布不均衡使防护效益发生区域性中断,降低了森林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使市区扬沙和浮尘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白风暴”天气四、 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大庆市湿地资源丰富,经卫星遥感测定,现有湿地面积56.3万ha,其中沼泽、苇地等14.43万ha,水域41.87万ha主要分布在肇源县、杜蒙县、林甸县和市区湿地类型属河流及河漫滩沼泽湿地、湖泊及周边沼泽湿地、草甸沼泽湿地全市现有县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7个,保护区面积为24.9万ha,占湿地总面积的44.2%,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面积位于大庆的杜蒙、林甸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兽类13种、鱼类13种、鸟类176种由于油田的深度开发,范围不断向外延伸,大量的湿地被开发利用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污染排放物加剧,“落地油”及钻井过程中产生化学泥浆和洗井废水使得许多湿地变成了泥浆池、排污池、废水排放池等土壤、植被及湿地水体的大面积污染,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在逐渐减少五、 地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地下水超采严重全市地表水域面积41.87万ha,其中:湖泊面积17.57万ha,占水域面积的41.96%,水库面积4.2万ha,占10%。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每年9.6108m3由于石油生产、石油化工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加之大庆地区地处闭流区,地面泡沼水迳流条件性差,致使地表水遭到较为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高锰酸钾、总磷,非离子氨和PH值、矿化度、化学耗氧量及生化耗氧量超标,出现石油类物质由于采油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在大庆长垣附近已产生两个区域性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面积分别为4500km2、1600km2(包括林甸、杜蒙、安达部分),中心水位降分别为36.00m、44.00m由于漏斗范围内承压含水层压力减小,含水层释水压密,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现已发现了输油管扭曲破裂和油井井管断裂等现象由于开采漏斗的存在,深层地下水已发现局部污染现象六、 地方病该地区除原有地方病,如氟斑牙、氟骨症、碘缺乏症外,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主要为烃中毒烃是石油中的化学成分,也是致使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肇州是地方病的重病县,同时也是我省西南部主要干旱县份,病情、旱情十分严重,病情主要是氟中毒病氟中毒病区遍布全县18个乡镇场,182个村,737个自然屯,患病人数19.83万人,患病率达46.99%。
氟中毒分为氟斑牙和氟中毒两种类型,8岁以下氟斑牙患病人数约19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