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设计美学思潮.pdf
22页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思潮 一、 多元化发展 西方在历经现代社会的发展之后,于 20 世 70 年代步入后现代社会时期,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在许多艺术领域展开,并逐渐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统一价值取向标准的对神圣与崇高的向往被单体个性的张扬所取代在一种比现代建筑更加强调人文关怀的背景下,伴随国内建 筑设计市场的开放,中国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师的实验场,在北京、上海几乎绝大部分标志性建筑都由外国人设计,而且这些设计都很大胆 ,具创新精神对库哈斯央视新大楼的追捧即体现了中国建筑界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神往与倾慕,而对该方案的批评则反映了坚守本土文化传统者的惯常立场各种思潮、人物与创作实践呈现出了极其多元的态势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准则 2 语言与哲学 建筑与语言有着极其相似的同构关系 建筑与语言都是所指和能指的符号系统建筑设计的思维过程与语言的生成过程是一致的过程解构主义从语言和书写理论入手,有着宏大的关怀视角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它融会了西方哲学反形而上趋势的成果,而非理性主义思潮之大成埃森曼在威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和其他一些艺术作品中,把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取消中心”和“文本的游戏思想作出了建筑形象上的直观表达,建筑成为其哲学思想在现实世界中的载体。
建筑学人士不断在探索理论体系的同时就必然要借用语言和哲学工具来思考! 3 简约与建构 在习惯了现代建筑的流动空间、 后现代主义的隐喻和解构主义的分裂特征之后建筑界开始关注一种继承和发展了现代建筑一个明显特征的潮流—向简约的倾向呈现出现代建筑传统的生命力纳为一种美学特征不过,这些“简约”,不免被归为作品的多样性以及简约背后所包含的丰富性甚至复杂性是超越了当年现代派建筑师们的想象力的从表象上看,这种倾向似乎要给充斥着符号和媚俗的建筑界注入一股清流,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呈现,因为其中众多的建筑师是力图将这种实践与回归建筑的建造艺术本原的思考联系起来的 简约的审美倾向是与结构逻辑的建构和材料的表达密不可分的 4 技术与媒体 信息时代里,现在很多事物都是通过影像来实现,用眼睛来生活 ,通过最新科技,建筑可以成为一个“简约”回归,这种设计趋势的主题是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和创造,即要求去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性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如香港维多利亚港沿岸大厦闪烁着的迷人光彩,建筑的本体已消解在符号化的宏大的城市背景之中了在这样一种文化传播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的社会价值标准逐渐多元化;电视普及,互联网的传播学地位急剧上升;原来以语言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转变为由视觉形象为主导;媒体业进一步细分观众。
审美的视觉化倾向在相当程度上泛化了,审美过去是艺术家的专利,如今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追求建筑也不再是建筑师的专利,业主、公众都有参与、评判与选择的权利然而,视觉永远不能代替其他的感官,人们需要实在的触感,它是重要的生活内容,人需要实在的感觉,需要身体与建筑直接发生关系,这种感觉在媒介上是无法实现的,媒介无法体现材料的魅力建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影像代替的,它起着给人触感的作用比如木头,触摸时有特殊的质感,敲出来的是木头的声音,石头又有石头的真实感在家 工作时 ,这种新的生活模式更加强了材料体现出实在 感的重要性过去 ,人们到市中心去工作 ,要从郊外 坐火车 ,或者坐汽车 ,道路、铁路都是人们实在的经 历而现在 ,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地方 ,什么都通过网 络媒介进行 ,在这样的环境里 ,实在感就只能在建筑 材料上集中体现可是现在自然的材料越来越少 ,于 是也就越来越重要 5 建筑创作 对于以上提到的语言与哲学、简约与建构、技术 与媒体的建筑思潮 ,是在中国建筑开始从表现宏大叙 事主题转向对现实世界的关注的背景下发生的 ,后现 代的宏大叙事和总体性的丧失与差异的强调形成了 自下而上的力量 ,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建筑界。
全球化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在比较有 影响的文化理论体系中 ,找不到一种属于中国人原创 的体系 ,这说明我们处于难以接近学术中心的边缘状 态建筑界也是如此在中国 ,因为当前还没有形成 完备的现代建筑理论体系 ,只有整体移植西方的建筑 理论 ,所以 ,我们难以看到有深度的建筑理论与批评 来指导我们的创作又由于媒体时代形象审美渐成 主导 ,建筑艺术在造型艺术中又是与大众关系较密切 的一种形式 ,故而关于建筑的审美批评也以一种更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 ———本体的建筑 +边缘化 的语言 在西方 ,因为有跨越整个 20 世纪的现代主义建 筑完备的发生发展背景为参照系 ,所以构不成对建筑 设计与理论正常发展的侵袭 ,而在中国 ,因本土体系 的柔弱 ,这样的语言与批评只会引起新一轮的理论方 向的盲目与无所适从我们有目共睹的是 ,在中国本 土 ,国外建筑师不断推出新作 ,无论怎样的大工程中 标或实施 ,都普遍缺乏有力度的建筑学价值意义上的 批评 ,建筑界整体表现出“失语”状态 ,显示出一种主 观的不作为 关乎建筑学价值的讨论与评判很少见,而建筑理 论与批评的大众化倾向却十分明显。
大众对建筑批 源泉,但是立足于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社会与文化环 境,在历史大关系的背景下,具体分析当代中国建筑 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426 ]我们可以看 到,除了那些认真实践着其所追奉的哲学思想的建筑 师之外,也有相当多的建筑师拒绝承认建筑理论和批 评家为其贴上的流派标签他们认为属于哪一种建 筑流派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如何解决建筑“此时此地” 的问题,即解决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建筑形式与功能 问题———这仍属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大范畴 在多元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建筑的意义不仅在它 本身,同时也在于感受它的方式,不同的人是依靠不 同的直觉来感知建筑的建筑理论不应当成为独断 的一家之言,不必再以威严晦涩的面目出现就设计 与充其量只是丰富了建筑学的外延 ,形成建筑学科对 大众与其他领域的开放 ,但这并不能在根本上影响建 筑学的基本评价体系 一方面 ,面对重新审视传统的压力 ,这很大程度 是全球化的压力带来的 ,一方面 ,面对被瓦解的布扎 体系和蜂拥而入的当代理论在这里 ,布扎体系仍然 顽强地固守在国内的建筑学教育 ,然而它培养的结果 早就不适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尖锐的矛盾越来越 严重。
另外 ,新的建筑理论的进入给国内建筑界带来了 思想的进一步混乱 ,国外建筑师的大量挤入加剧了这 种混乱的程度似乎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越来越在 建筑界形成规模 ,言必称殖民主义的人越来越多然 而这种情绪救不了自己 ,也救不了中国建筑所幸的 是 ,也有很多理性的人们在不断探索当代中国自身的 建筑学内容 ,包括部分建筑师 当代美学思潮的多元化固然是我们建筑创作的 师进行建筑创作而言 ,有没有理论并不重要 ,理论也 没有想象的复杂 ,有了工艺、材料、技术的平台的支 撑 ,想象的空间和感情的融入 ,这就是建筑艺术 ,虽然 其中不乏来自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 ,但在建筑设计 中 ,受影响的设计人自身的感受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 所谓普遍的言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理论和思潮的 透彻了解不一定能做出好的设计 ,重要的是个人认真 地感悟和积极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史蒂文 ·康钠.后现代主义文化 :当代理论导引[M].严忠志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2] 斯蒂芬 ·贝斯特 ,道格拉斯 ·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陈 刚 译.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 迪 尔.后现代都市状况 [M].李小科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 社 ,2004. [4] 高 飞 ,刘 敏.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美学倾向观察 [J ].中外建 筑 ,2006 (6) :40 -42. [5] 赵巍岩.当代建筑的美学意义 [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 ,2001. [6] 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788 《工程与建设》 2009 年第 23 卷第 6 期 现代设计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包括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的发展和独立设计事务所的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重点,是美国这两种类型的设计职业发展状况 美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制造业萎缩、服务行业兴盛,到信息工业再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的这个过程,因此美国在设计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具有其它国家发展参考的意义,因为美国设计超前的发展速度,从而为世界各国的设计发展奠定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美国在 20 世纪的 50 、60 年代中,设计始终保持沿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发展第一条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的、主流的、代表美国资本主义的作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流行的主流风格也自然影响世界各国,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源头世界各国的高层建筑设计、企业室内设计、办公家具设计、飞机场建筑设计、公共设备设计、公共标志设计、公共场合采用的平面设计、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等等,都有明显的美国影响比如美国最大的办公家具是室内设计、生产集团诺尔公司(Knoll) 、米勒国际集团(Herman Milier) 、美国铁箱公司等等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国采用和模仿的样品美国家具设计家查尔斯·依默斯(Charles Eames)设计的家具成为全世界各国采用的标准办公家具 而美国的汽车企业中的工业设计部门更加是一个重要的典型。
美国的设计事务所在 50 年代以后成为美国大企业的设计核心,这在其他国家是很少有的,别的国家往往采取在本身企业中建立设计部的方式, 而美国企业则习惯雇用独立设计事务所从事设计,包括一些非常大型的设计项目比如提格设计事务所为波音飞机公司设计飞机内舱,包括波音 707 型内舱(1956 年) 、波音 747 型内舱(1960 年)以及雷蒙· 罗维为美国国家宇宙航空局设计“太空实验室”( kylab)的内舱和用品等等 这个时期美国设计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人物是艾利奥特· 诺耶斯(Eliot Noyes , 1910-1977) 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美国设计家应该首推他了 他从 50 年代开始为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世界著名的 IBM 公司从事设计工作他参与改革打字机设计的工作,把沿用了多年的键盘式打字机改成字球型打字机,是打字机发明以来的一次最重大的改革他也参与了 IBM 的企业总体形象设计工作,为公司树立了非常准确和鲜明的国际形象诺耶斯的工作还包括为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Mobil)设计加油站,他设计的这种加油站由干功能、形象完整,直到现在为止还在使用之中,他为莫比尔公司设计的企业形象,明确、鲜明、有力、突出,是美国 60 年代到 70 年代企业形象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
美国企业设计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汽车设计,随着有计戈 lJ 的废止制度在美国汽车行业中的确立, 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设立了庞大的汽车式样化部门,对汽车外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促进市场销售美国大部分重要的设计家都曾经设计过汽车美国汽车设计在 50 年代到 60 年代中期经历过一个非常夸张、 艳俗、 虚华的设计风格阶段,这些汽车设计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崇尚,也是英国“波普”设计运动的影响根源之一,这种设计到1965 年前后,开始逐渐被淘汰了美国汽车设计这种追逐奇形怪状、哗众取宠的造型方式开始越来越受到评论界和社会的批评 1965 年,美国评论家拉尔夫· 那达( Ra1Ph Nader)出版了他影响很大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unsafe at any speed) ,他提出那些巨大的美国轿车,虽然装饰华贵,但是从工程角度来说是不安全,他称这些汽车是死亡陷阱,既浪费能源,也不安全,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随着70 年代初开始的全球性能源危机,美国人不但意识到那些庞大的轿车是不合适的,同时由于能源缺乏、费用高涨,也不得不放弃这种耗油极多的大车,从市场上、从生产上、从消费意识上开始逐步转向小型汽车 (compact cars) , 这是汽车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
从此以后,汽车设计开始迈向一个崭新的方向这种转变,同时也为日本汽车占领世界和美国市场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现代设计在 90 年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体现在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两个领域里这个变化来自市场、企业本身的变化、设计技术的变化三个主要的方面长期以来,设计基本被企业视为提供产品、包装、建筑形式的活动,特别是工业设计,其实只是造型设计70 年代,美国企业往往都要求设计公司提供新的产品造型,并没有其它的要求80 年代,这种态度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除了产品和包装等等的外型设计之外, 企业开始要求设计公司为它们解决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设计一个产品同时必须考虑它的技术特征、技术应用方式、材料、结构这种新要求其实表示企业内部发生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原来设在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削减,而广泛采用社会专业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减少企业开支,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广泛采用社会上的专业力量资源这种新的要求,自然造成了设计业的变化 90 年代以来,这种变化更加迅速,企业目前已经不仅仅要求设计公司为它们提供产品的外型设计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而更加要求设计公司提供市场研究、 顾客研究、 设计效果追踪、 人体工程学研究。
设计公司要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计配套服务,即从使用者的调查研究、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型制作和原形生产、人体工程学研究、电脑软件设计,一直到产品的包装和促销的平面设计活动等等美国重要的经济刊物《商业周刊》 ( BusinesS week , Junes , 1995) 1995 年6 月 5 日一期刊载的 1995 年度最优秀美国产品设计报道说, 有些企业甚至要求设计公司具有全球活动的能力, 特别是能够设计出既可以在北美销售的产品,同时也能够设计出在世界各地,比如欧洲和亚洲销售的产品,以及配套的包装、广告设计等等这种情况,是自从现代设计形成以来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对于设计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刺激因素 美国比较重要的企业设计集团包括有: 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一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设计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设计部(AT & T) 、汤姆逊日用电子企业设计部、苹果电脑公司设计部、布莱克·戴克公司设计部(世界最大的电熨斗和其它家用电器生产集团之一) 、贝尔运动器材公司设计部(Boll Sports) 、赫尔曼· 米勒公司设计部(Herman Miiler ,世界最大的办公家具和设备生产企业之一) 、微软公司设计部(世界最大的电脑软件开发公司) 、克朗设备公司设计部、迪金逊公司设计部、3M 公司设计部(电脑与电脑附件集团) 、康宁公司设计部(C iba Corning) 、数字设备公司设计部(Digital Equipment) 、IBM 公司设计部,等等。
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以前大部分杰出的企业设计部门都在汽车公司内,而现在大部分在电脑与电脑相关企业内, 比如微软公司、 苹果电脑、 IBM 电脑、数字设备公司、3M 公司,等等,都是电脑企业中的世界巨子,说明设计重点的转变 最能说明美国企业设计方式的例子应该是汽车设计 美国的汽车设计是世界企业设计的开端,具有最完善的体系和方法,设计的确能够对企业的前途、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在汽车业也体现得非常突出比如福特汽车公司 80 年代由干连续投资错误,造成企业的极大困难,福特汽车公司设计部门因此全力开发新车,最后是在 1986 年推出了中型的金牛系列( Ford Taurus ) ,市场销售立即转好1993 年,金牛超过原来在美国市场上雄居第一的日本本田雅阁中型车,成为美国销售量第一的车型,年销售量超过 30 万辆1996 年,福特汽车公司重新改造了金牛,美国的《商业周刊》载文称金牛-重新塑造美国最佳销售的轿车,高度评价这次新的改型金牛的成功,引起理论界的广泛注意,一个好的设计、好的产品能够挽救福特这样一个巨大的企业,设计的重要性因而得到更加广泛的认识美国作家艾里克· 陶伯出版最能说明美国企业设计方式的例子应该是汽车设计。
美国作家艾里克·陶佰出版了著作《金牛-挽救了福特公司的汽车的开发制造》 ,全面地讨论了金牛成功的经验和经过 另外一种设计范畴则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在建筑设计中,很早就有独立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但是工业产品的独立设计事务所和平面设计、 广告设计的独立设计事务所则出现得比较晚 英国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的奠基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于 1564 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1907 年,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建筑家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成立的设计事务所是现代意义上最早的独立设计事务所1927 年到 1928 年,美国出现了几个独立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其中诺尔曼· 贝尔· 盖迪斯和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的事务所影响最大,后来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独立设计事务所 早期的设计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并不仅仅设计工业产品或者平面产品 比如罗维的设计事务所的设计范围从包装到火车头, 从企业形象到航天器, 从汽车到协和式飞机, 可以说是无所不包,非常丰富。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设计发展处于比较早期阶段,设计行业还没有发展到高度专业化的阶段, 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外型处理 早期的独立设计事务所的设计人员大部分是从实用美术行业发展来的,他们对于视觉上的美观性有很好的处理能力,但是却缺乏真正处理复杂问题的专业背景 美国独立设计事务所在战后开始进人一个新的设计领域: 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ldentity) 美国战前成立的不少比较重要的设计事务所,如雷蒙· 罗维设计事务所、沃尔特· 提格设计事务所,都开始为大企业设计标志和整套企业形象, 这是美国设计在战后的一个重大的发展而被称为 CI 的这个企业形象设计范畴,从单纯设计视觉标志逐步发展到企业行为标准和企业本身的管理思想标准 (Ml , mind identity)上,到 80 年代,变成了所谓“企业形象系统设计” ,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独立设计事务所开始出现专业化的分工趋向到 80 年代,分工已经非常精细,涌现了不少高度专业化的独立设计事务所, 比如工业产品设计、 平面设计、 包装设计、 服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广告制作等等。
这种情况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在使设计的专业水平提高、设计制作的水平提高这两个方面与设计有关的一些特殊门类,比如人体工程学、材料学、传播学、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市场研究等等,都由专门的公司处理,设计公司与这些公司之间建立了协作关系 精细的职业分工是设计行业,特别是独立的、不依附于大企业的设计事务所中出现的新发展 大部分设计事务所都必须建立与企业的密切关系因此,设计公司存在的时间越长,企业顾客也就越多,设计公司也就更加稳固到70 、80 年代,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等,基本都被 20 来家独立设计事务所垄断虽然收费高昂,但是,因为这些公司设计得好,有丰富的经验,因而一旦企业需要设计,也还是比较愿意找它们小设计事务所,特别是新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只能以低廉的收费向中小企业推销自己的服务 80 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的第一代设计事务所的领导人基本退下岗位,相继去世他们的设计公司也或者关闭,或者易手,或者改变领导,从而形成了给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以发展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的新情况,是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以前一个大型设计事务所要雇用上百人,罗维的设计事务所在 80 年代初期雇用人员多达 400 人,其中一个原因是需要大量人手来完稿,设计上当时还是依靠大量的手工劳动。
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简称 Pc) ,设计上主要采用两个体系,一个是 IBM 兼容电脑,80 年代西方基本采用 486DX 型,1994 年末出现了新一代的 586 系列 (称为 Pentium , 体系) , 1995 年 8 月 24 日,美国电脑软件公司微软公司( Microsoft)推出了崭新的视窗体系-视窗-95;另外一个是美国的苹果电脑,其设计专业机型称为玛金托什, 90 年代引入了可以与 IBM 兼容的 Power Mac 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个人电脑价格低廉,人人都可以支付得起,且个人电脑的速度、设计专用软件的发展,使它逐步取代了大量的人力劳动,而新的设计软件,比如插图软件(Illustrator) 、摄影工作室软件(Photoshop) 、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软件(Autocad 和 Cad) 、平面设计软件(corallDraw)等等,又极大地促进了设计的发展,所以,用人力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采用个人电脑只要几小时就可以完成,并且质量高,误差少,无论是人力还是办公场所都大大地被节省了一个受过良好设计教育的人,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些附属设备,加上机、机和复印机,就可以自己开业。
这样一来,大型设计公司开始面临困难,逐渐解体,或者进行人员的削减,小型设计事务所大量涌现大企业也不再迷信几个大设计事务所,而开始转向一些虽然默默无闻,但是颇有生气和创意的小设计公司和个人 独立设计事务所在美国发展得非常杰出, 这个与美国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观念是有密切关系的与美国相比,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则没有那么多、那么丰富的独立设计事务所,日本设计师都希望能够为大企业提供成为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的服务, 这个与大部分美国设计师希望独立开业非常不同欧洲则基本两者兼有 90 年代是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独立设计事务所发生新的急剧变化的新阶段由于企业对设计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要求设计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设计,同时还包括了上述的市场、顾客研究、人体工程学研究等等方面,设计公司不得不重新扩展,但是扩展的涵括范围不再是设计人员,而是工程技术、市场研究、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等的设计相关科目 设计公司也因此成为一个为企业服务的综合公司而设计公司的费用又因为电脑的急剧发展而大幅度提高,80 年代的简单的个人电脑被更加复杂、更加强有力的专业设计使用的、称为工作站(working station )的电脑系统取代,其中以目前西方最普遍使用、最强大的 SG 电脑为中心。
仅仅 10 年以前,设计还是铅笔尺子的事情,在美国,10 年前一个设计事务所的投资只是 100 美元、一张绘图台、铅笔和丁字尺现在,一个基本的小型设计事务所的设备则起码要包括一套配带有设计软件 Alias3-D 的 SG 电脑 (90 , 000 美元) 、一台 IRIS 高分析度彩色打印机(100 , 000 美元) 、一套专门用干工程设计的电脑软体 ( 70 , 000 美元) , 把设计变成模具 (手板, 即正模型) 的软件一激光模具信息转换系统 CAMAx ( 50 , 000 美元) 、激光开模具机(200 , 000 美元) ,另外还要用于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的苹果一玛金托什电脑几台,复印机、机是基本设备,更不在话下成立一个完整的设计事务所,目前需要的投资已经不再是区区几百美元,而是几十万美元,甚至百万美元因为整体设计技术的发展,己经不容不变,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设备,根本不可能取得项目,也得不到顾客这种技术条件的变化,使原来已经开始从大转小的设计公司又出现了从小变大的情况 不过这个变化已经不是人员的增加,而是设备投资增加和专业人员取代一般设计师无论是建筑设计事务所, 工业设计事务所还是平面设计事务所都面临这个新的技术和设备挑战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又涌现了一系列高度技术化、 高度专业化的设计公司 这些公司在设计上显示了新的、依赖高等科技和设备的活力和弹性 现代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50 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前的设计是探索性的、知识分子化的、理想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战后则变成商业主义运作的主要工具,成为成熟的体系,深深地卷人到企业活动、商业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无法分开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