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的自然观.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95961107
  • 上传时间:2023-04-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5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的自然观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以暴力取得政权, 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 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特王室又在英国复辟, 笛福出生于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 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笛福28 岁那年,即 1688 年,资产阶级又赶走了斯图亚特王室,重新掌了权,笛福成年后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总而言之,在笛福生活的时代, 主要是资本主义在英国蓬勃发展之时, 英国本土的大贸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建立并发展起来, 新兴的资产阶级正如日中天,热情饱满他们勇于向海外拓展,于是英国的对外经济掠夺和海外殖民扩张也随之兴起和迅猛发展起来丹尼尔 ?笛福博览群书,兴趣广泛,精力过人,在经商的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办报刊、积极撰写时政文章,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物都显示了极大的兴趣, 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有散文评论、小说、游记、经济贸易著作、政论 并在 59 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 其主要作品有四部:《辛格尔顿船长》,《摩尔 ?弗兰德斯》,《大疫年记事》,《鲁滨逊漂流记》。

      其中《鲁滨逊飘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由于笛福的人生经历, 使得笛福自己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 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 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 充满活力, 不信天命,相信“常识”这基本是笛福在小说中描写的共性,在逆境中要挑战自己,挑战自然,挑战社会,挑战在当时看来不可能的一切情况《鲁滨逊漂流记》 中主人公鲁滨逊的求生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 , 鲁滨逊本着坚毅的性格 ,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 , 孤身一人在荒芜人烟的岛上生活了 28年 落难初期 , 他除了对大自然的恐惧之外 , 还要时刻面临着岛上各种动物的挑战,曾经也绝望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存的本能促成他无穷的动力, 他不仅制器具, 种粮食, 还养牲畜,与野人决战, 最后以鲁滨逊战胜大自然且在荒岛上平安生存下来而结束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占主导部分的第二部分均是描述主人公在荒岛上经历因此,笔者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最能体现的就是笛福的自然观, 一种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一种就是人类应该征服大自然的观点鲁滨逊努力征服自然并让它为自己服务, 鲁滨逊到岛上的第一步是建好自己的家,使安全有保障,是征服海岛。

      把海岛变为自我需要一部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安全得到保障. 才有可能对海岛其它部分进行探索, 从局部征服走向全部征服鲁滨逊建立了三个家:“城堡”“乡间别墅”和“山洞” 三个家的建立, 标志着鲁滨逊终于成了海岛的主人 在他登上荒岛的第 10 个月里, 他站在山坡看着草木繁茂,一片葱茏,就像人工种植的大花园的山间盆地,暗自欣喜:“这全都归我所有,我是这里至高无上的君主,对这岛国拥有主权;如果我有后代, 我可以毫无问题地把这主权传下去 就像任何一个英国的领主把他的采邑原封不动地传下去一样 在“星期五”出现之前的十多年里,鲁滨逊饲养的各种动物就是他的臣民 他教会了一只鹦鹉说话 这只鹦鹉在他巡岛回来时会问候他等到他救下“星期五”父子和西班牙人后, 就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统治秩序 “星期五”父子和西班牙人成为臣民, 鲁滨逊是他们的全权统治者和立法者 其总督身份宣告确立 此时的鲁滨逊已经完全征服了这个海岛 把海岛变成了他的私人财产 其目的是为了支配其自然资源 最后, 鲁滨逊不遗余力地重建传统的社会统治机构,他做了“星期五”的主人,岛上的君主,漂流到岛上的欧洲人的操纵者 在此方面 鲁滨逊是个地地道道的殖民者,他掠夺环境以满足他作为消费者和创业者的无度需求, 随心所欲地将它从自然状态改变成文明状态。

      以鲁滨逊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在剥削、压迫殖民地人民的同时,也在压榨、破坏自然鲁滨逊是近代西方社会征服、 占有、 改造、 统治自然的典型,是建立在越来越广泛, 彻底地掠夺和利用自然的基础上的工业社会发展进程的象征, 是殖民者对新大陆处女地入侵, 推行殖民统治的缩影鲁滨逊可以在任意的“蛮荒”之地“漂流”进而占有、命名、教化与征服,他在自己的 28 年的荒岛生涯里,历经了采集渔猎、 农业和畜牧业、 手工业和初步的制造业等人类文明史的几个重大阶段,他在园艺、建筑、航海等方面都有探索.他勘探了整个小岛, 充分发掘和利用岛上的所有资源. 并努力将其变成他的财富,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世人传达了一个基本的信息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在征服、改造自然的劳动生产中,只有在荒原中创建文明, 才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才是人类的最高成就通过这些我们了解到笛福所主张的自然观,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这种自然观对 21 世纪的地球现状而言是消极的 21 世界的人类为笛福所推崇的自然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片的森林消失,水土严重流逝,全球的温度逐渐上升,海岸线的逐年提高,全世界的人类面临诸多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类深陷生存危机, 人类甚至连呼吸、 饮水和行走这些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行为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美国生态文学作家爱德华 ?艾比认为荒原是真正的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未被人类干扰破坏的自然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荒野加以人为地改造,那么, 人类真正的文明将彻底压抑和摧毁, 人类就绝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现如今的工业发展阶段, 工业模式经济威胁和毁灭了大自然, 是绝不能保证我们大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大自然的肆意掠夺、侵害和毁灭的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因此,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人类,应从文学生态学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我们现阶段的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要从以人为本转变到以 自然为本, 不能在地球生态灾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 还一味地赞扬对于自然无节制的征服和占有的行径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大, 对自然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寻求更合理和更持久的生态生存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可持续发展每次,当环境威胁我们时,人类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 发现原来我们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渺小的一员日本 9.0 级地震, 台湾“莫拉克” 8.8 级台风, 中国汶川 8.0级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地震,山东干旱,俄罗斯森林大火……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已经在警示人类: 为满足欲望而生存必然造就一个占有的文化, 消费至上的文化, 而不是健康存在的文化。

      应该追求尽可能简单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以征服自然、蹂躏自然的方式来证明自我, 实现自我和弘扬自身价值 笛福的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点在 21 世纪是必须要逐渐被根除掉的,否则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岌岌可危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