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高考作文集锦9篇.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9850044
  • 上传时间:2021-10-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71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作文集锦9篇高考作文集锦9篇 高考作文集锦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 篇1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 高考作文 篇2   1.公安战线的楷模任长霞,一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济贫,顾及人民大众利益:入乎其内,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用一腔热血保一方的安宁入乎他人,全心呵护有难的人,让奉献之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出乎自己,时时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以律己,从不给家人谋半点私利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2.矮个子给邓亚萍的成功带来了阻力,可是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独占乒坛,让各国运动员发出和邓亚萍生活在同一时代,简直就是一种悲哀的感叹河南考生《巅峰上的蜗牛》)  3.21岁的刘翔在奥运会110米跨栏中创造了亚洲飞人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有刘翔的定位准确、敢于拼搏,也有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花在刘翔身上的训练费用就达300多万元河北考生《亚洲飞人的奇迹》)  4.田世国,一个事业正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捐献出自己的重要器官肾,来抢救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80多岁的老母亲他的举动感动了整个中国。

      安徽考生《什么?是该这样!》)  5.徐本禹,一个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大学生,刚刚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却选择到贵州一个偏僻荒远的山区去支教两年安徽考生《什么?是该这样!》)  6.在史铁生的旧居,有一棵合欢树这棵树载满了史铁生对他的母亲的纪念是母亲的身影给了他力量,让他在书页上站立起来,成为疾步如飞的正常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广东考生《一棵树的纪念》)  7.鸟翼上沾上了黄金,鸟儿便不能飞翔了泰戈尔《飞鸟集》(湖南考生《心灵奔跑》)  8.如同道家所讲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如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一切顺应自然,顺其潮流,不刻意追求创新,不刻意追求脱俗,过好当下每一分钟,就可以体会生活的快乐湖南考生《心灵奔跑》)  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湖南考生《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1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湖南考生《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11.余秋雨说,每当他做一件事达到巅峰时,总会冷静地退出,反观自身,检修全面的视觉,准备下一个起点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12.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13.罗曼罗兰说:累累的创伤,是生命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伤口,都标志着前进一步河南考生《巅峰上的蜗牛》)  1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山东考生《别人的风景你的梦》)  15.一粒沙子,可以看出一个世界;一张脸上,可以看出一座天堂希尔(江西考生《脸中窥世界》)  16.日本经济学家小泉信之曾说过:潜心读书会让你的脸变得与众不同江西考生《脸中窥世界》)  17.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福建考生《圆润锋芒》)  18.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福建考生《惑》)  19.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福建考生《张扬与内敛》)  20.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席慕容(北京考生《安于心》)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怎样的美好祝愿: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怎样的真情告白: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是怎样的离情别意?(北京考生《安于心》)  22.三毛在《友人送我一棵草》中写道:草会枯萎,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位不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的心,这份感恩的心传递开去,去帮助更多的人广东考生《纪念》)  23.一个老年妇女患了痴呆症,连丈夫和孙女都不认识了,可她却认识自己的女儿,每天叫着女儿的乳名,还从自家的饭桌上偷菜给女儿吃病魔夺走了这位老人的健康,却夺不走她的母亲的心江苏考生《不肯死去的心》)  24.一个乡下老汉追寻将自己儿子打成重伤后潜逃的凶手,就在凶手慌不择路掉进冰窟窿时,老汉却跳进冰窟窿去救那个凶手事后有人问老汉为何要救凶手,老汉回答说:我抓凶手,是因为我是父亲;我救凶手,也因为我是父亲河南考生《儿子凶手》)  25.一对精神空虚的夫妇由网上聊天到约会,不想丈夫所约的是自己的妻子,妻子所约的是自己的丈夫真是一场闹剧!(河北考生《约会》) 高考作文 篇3   《妙文铭》  意不在高,有情则诚境不在远,有悟则赢。

      斯是作文,文以载道立意上辩证,排比中比喻文段有规范,古今通中外可以引诗词,据经典无审题之大意,无书写之烦忧开头引人趣,结尾引人思山人云:夫复何求?  解读:根据高考作阅卷标题,仿照《陋室铭》拟写了这篇《妙文铭》,以帮助大家明确好的作文是什么样的  “意不在高,有情则诚境不在远,有悟则赢以往我们都倾向于追求立意的高远,孰不知道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不是你的文采,也不是你的立意,而是你笔下的真情实感,当然,有真实的情感和感悟,再加上好的文采,那便是锦上添花素材运用也是如此,强调真情实感,而非生搬硬套比如,我们一定要写《感动中国》的人物吗?不一定,因为他离你的现实生活也许很远,不一定真正能给你启发但换个角度说,一定不能写《感动中国》的人物吗?也不一定,也许他的的确确从精神上打动了你,触动了你的内心,让你有了真情实感如此观之,没有什么所谓的素材是能写不能写的,关键还在于你是否对其有真实的领悟  “斯是作文,文以载道高考是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对中小学教育方向的引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考作文一直在积极地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传承美好品质全国卷素来有作文材料结合社会热点的命题习惯,比如,20xx年全国卷将汶川地震作为作文材料。

      20xx年新课标卷材料即为社会热点话题,I卷为“女儿微博举报父亲起违反交规”,II卷为“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  “立意上辩证”当我们追求立意深刻时,我们在追求什么?其实,我们是在追求辩证的思维方式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大众所认可,换个角度立意,为何不能写常理的另一面呢,“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就拿我们常举例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大部分同学都用这一事例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辩证思考,我们知道,事物发展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才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同理,若非孟轲自己知道刻苦努力,就算孟母一年三六十五迁,天天换环境,也成就不了伟大的孟子再举一例,当我们谈垃圾分类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资料的回放再利用,正所谓,垃圾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和资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的理念让垃圾不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回收后,亦可转化为资源  “排比中比喻”翻阅优秀作文,你是否会发现,在语言写作上,大多优秀的作文都运用到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我们所谓的炫文采的段落,常可见一组文采飞扬的比喻句的排比写法如大家最熟悉的优秀作文名句:“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文段有规范,古今通中外古人写诗讲究“起承转合”,推及文章写法亦是如此高中作文一定要合理分段,有些作文一段到底,让人一眼看去,根本无法分出重点,这对于阅卷老师把握其行文结构和思路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另一种作文则是频频分段,更有甚者,800字作文分出十段,行文毫无结构感可言对于高考作文,我们更多的主张以800字作文以五段为黄金分割点,通过段落的划分来突出行文的起承转合,起笔要直入主题,不一定要拘泥于古人所要求的“起要平直”,纵观而今的高考阅卷,反而文章起笔惊艳的开篇更受青睐,这一点看阅卷现场公开的真正的满分作文即可知承”便是承接开篇的话题,展开叙事或是议论,在作文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占两到三段的篇幅,段与段之间可并列,亦可递进,也可以通过形式来突出结构,如议论文可将分论点放到各段段首,用排比句的形式加以串联,这样行文结构一目了然转”是一定要有波折,正所谓“转要变化”,往往行文变化转折之处,更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深刻,这又回到我们强调的行文构思的辩证思维上来说,比如我们写包容这一品质,可以由事及理地写作,开篇我们写观察红茶后发现,不管红茶跟什么样的饮品调和在一起,都能生产一种新鲜的美味饮料,我们且称红茶的这种特性叫作兼容,于是乎从生活中这一观察联想到了人的品质,与之相对的不就应该是包容的个性吗?接下来,承接开篇写包容,最后转折强调包容也不是无原则的,毫无原则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