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LP14种回应术—陈育林.docx
15页NLP14种回应术1 .意图:将注意力引向信念背后的目标或意图例如:我非常赞赏和支持你对自己诚实的愿望 (正面意图=诚实)很难改变这个信念「我已经持有这个信念这么久了一一诚实(意图)2 .重新定义:用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新词来替代信念陈述中所用的字眼例如:是的,对于你抱住不放的某些东西,可以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了!相信了这么久一抱住不放 很难改变一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我同意要超越熟悉的界限一开始会觉得有些不习惯信念一熟悉的界限 很难改变一要超越,一开始会觉得不习惯3 .后果:将注意力引向信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 加强)信念例如:预期某些事很难,你最后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容易得多真正承认我们的担心,会让我们能够放下它而专注于我们想要的4 .向下分类:分解信念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例如:既然持有一个信念的时间较短会更容易改变,也许你可以回想你刚刚习惯这个信 念的时候是怎样的,想像你那时已经改变了它或许,与其试图马上改变整个信念,不如一点一点地改变,那样更容易更有趣5 向上归类:将信念的某个要素总结和归类到更大的分类中,从而改变(或加强)由信念 所定义的关系。
例如:过去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知识跟自然更新的过程重新联结时,可以快速发展所有改变的过程都有自然的周期,没法飞跃问题在于,你的这个信念,自然生命周期 的长度是多少?6 .比喻:找出由信念所定义的一个关系的比喻,这个类比可以挑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 的总结例如:信念就像法律一样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为新的东西投票, 再老的法律也可以被迅速改变信念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问题不在于程序有多老,而在于你是不是懂编程语言恐龙可能会为它们的世界变化之快吃惊,虽然它们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7 .改变框架大小:从不同的情境重新评估 (或强化)信念的含义,这些情境包括:更长(或 更短)的时间框架、较大的人群(或个人观点)、更大的或更小的视野例如:你可能不是第一个或唯一这样想的人 或许能够成功地改变这个想的人越多, 未来其他人就越容易改变这种信念若干年后,你可能很难想起你有过这样的信念8 .另一种结果:转向一个不同的目标, 而不是信念所确定或暗示的目标, 以便挑战(或加强)信念的适宜性例如:不需要改变信念只要更新它就可以问题主要不在于改变信念而是让你的世界观与现在的你一致9 .世界观:从不同的世界观的框架,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
例如:你很幸运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他们的限制是信念造成的, 他们完全可以改变这些限制你已经比他们超前很多了艺术家经常把他们的内心挣扎变成创作灵感的源泉 我想知道,你改变信念的努力,可能给你带来哪种创新?10 .现实检验策略: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所说明的事实,人们从对世界的认知中提取出 这个事实以便建立他们的信念例如:详细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持有这个信念‘很长时间’了?当你想着改变这个信念时,会看到或听到什么,让改变显得很困难?11 .反例:找出一个例子或“违反规则的例外” ,来挑战或丰富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例:很多其他心理过程(例如记忆),我们拥有它越久,它就越弱越容易扭曲和改变为 什么记忆这么不同?我已经看到,当人们得到适宜的经验和支持,可以立刻建立和改变很多信念12 .准则层次:找出信念所确认的准则, 并根据比它更重要的其他准则来重新评估 (或强化)信念例如:信念适合和支持一个人的愿景与使命的程度,比有这个信念多久更加重要个体的一致性和完整,值得我们付出任何努力去实现13 .反击其身:根据信念所定义的关系或准则,重新评估信念陈述本身例如:改变信念的困难主要是时间问题,那你持有这个观点多久了?时间长的归纳总结难以被改变,你觉得改变你这个信念有多难?14 .超越框架:从动态的、个人化情境的框架重新评估信念一一建立关于信念的信念。
例如:或许你有很难改变信念这个想法,是因为以前你缺少轻松改变它们所需要的工具 和认识也许对你来说,你的这个信念:将难以改变某个信念,是让你停留在这里的好借口?也 许你现在的方式中有你喜欢的地方,或者有些部分你喜欢?浅谈NLP的回应术模式这些内容主要来自罗伯特迪尔茨 Robert dilts的<语言的魔力>这本书主要介绍 sleight of mouth 回应术第一部分:NLP语言一:导引篇人生在世,要有大的作为,最要紧的是识人用人, 用人最要紧的是看出其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她的各个角色下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因本质潜于暗处,所以识人用人,要伺机而动,不可急于出手,以免对方隐藏或扭曲本质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气度,先听别人怎么说,再顺势而为千句万句,一个人的本质在于其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 有什么样的信念价值观系统就有什么样的人,人是症状,而信念价值观是本质信念是动机的核心,价值观是行动的核心,规条 则是这两者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个人的心理、性格、角色、身份和使命所以识 人用人,就是从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出发,得出她的心理、性格、角色、身份和使命,如此 可以用之此时可以做与人有关的任何事,比如辩论,说服,模仿,同化等等,甚至可以建 立、影响和转换社会信念。
与NLP的其他技术相比,回应术模式提供了用谈话改变信念的技巧从她的名字看,她就 有虚怀若谷和后发制人的品质首先认识到,一个人只会相信她自己,只会被她自己说服,表面上看她是被别人说服, 实际上还是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以后, 被自己说服的,所以不要一上来就从我的角度说服她, 而要从她的角度让她自己说服自己, 而让她自己说服自己,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她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出发,顺势而为, NLP回应术就是这样的方法,她通过 NLP特有的语言模式,绕过对方话语的表层结构, 转换成对方潜意识中的深层结构, 直接让她自己与自己交流, 直至自己说服自己言语赋予我们力量,她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时也容易给我们造成迷惑和伤害 回应术就是一种将有害言语变成有益言语的 NLP技巧二、理论篇整个NLP大厦的基石,是 地图不是实景”这一原理这一原理意味着,是我们的关于现实 的心理模型,而非现实本身,决定着我们如何行动 据此原理,由于人们混淆了地图和实景, 会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混乱以言语为例,我们的言语和概念比起独特的经验来要少的多, 从而我们容易将两种或更多的情境当成一个,甚至混淆NLP的12条前提假设和 NLP精神都可以从这一原理推出。
NLP的核心信念是,如果你能丰富或拓宽你的地图,你会感觉到同样的现实为你提供了更 多的选择,结果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可以表现的更有效更聪明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扩大感官体验事实上大部分 NLP技术都建立在观察技能的基础上,试图将对情境的直接感官体验最大化 因为我们的地图可以和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对照, 而经验是由感官所接受的外部环境信息, 和内部出现的相关的记忆、幻想感觉和情绪等构成所以扩大感官体验也意味着, 我们要尽量放下内部的过滤器, 直接拥有对外界的感官体验, 以尽可能的避免不适当的删减、扭曲和归纳整个回应术的核心概念是框架, 她在互动中为思想和行为提供了关注点和方向, 建立了环绕互动关系的边界和约束,因此会极大的影响对具体体验的解释和回应方式 她的衍生概念是超框架,也就是框架的框架,即建立关于信念的信念把握住框架就能致人而不致于人,举 个小例子,比如如果、当、虽然、但是和同时这些连接词,通过改变位置和调换次序,可以加强言语的积极感或者削弱言语的消极感, 即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体验, 而且为体验设立了框架NLP的基本框架包括结果框架、就像框架以及反馈而非失败框架就像爱因斯坦所说,你 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回应术即是如此,她的最根本目标之一,是通过换框来帮助人们改变观点:1从问题框架转向结果框架 2从失败框架转向反馈框架 3从不可能 框架转向就像框架。
换框是NLP所认为的改变的核心过程,她拓展了我们对情景和体验的感知,也是回应术的 的根本机制操作篇中的十四种方法都是在此前提下才能发挥有效的正面作用 亦即,换框也可以向负面的方向进行,只要把上述三种基本框架的使用方向倒转过来就行为了很自由的使用十四种方法, 我们需要明晰信念的语言结构, 因为一个人说的话, 不一定每一句都是信念价值观规条的表达, 我们首先需要识别出她们 在回应术里,有识别她们的方法:信念常会以复合等同或因果的形式表达: 复合等同这一语言陈述,意味着经验的不同方面等同,即A等于B,或者A意味着B,这种语言模式主要用来对价值观下定义,以及为符合或违反价值观寻找依据; 因果式陈述,则将价值与体验的其他方面连在了一起, 这种语言结构,用来界定特定价值观的原因和后果其一,复合等同只是定义而非证明,可能造成扭曲和过度简化,其二, 我们只能感知事情发生的顺序,不能感知事物的原因,可能造成混淆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离决定和管理内心体验的那些真实的重要关系和规则越近, 就会离直接感知到的事物越远我们在世界上用来运作的基本规则,和世界本身运作所依循的规则, 在我们的经验中是不被察觉的上面说的是信念的形式结构, 下面给出信念的后设结构, 她有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感官体验,她是信念的原材料;第二个维度是价值观, 她为信念赋予与信念同一方向的意图;第三个维度是内在状态,她是我们的注意力过滤器;第四个维度是信念产生的特定后果预期, 她决定了信念的用途。
后设结构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扫除思想病毒, 所谓思想病毒是指这样一些信念, 这些信念不能被经验中的新资料和反例自然更新和修正 产生思想病毒的一个原因是构成思想病毒的信念的某些重要部分是被预设的,而不是信念外在陈述的那些要扫除思想病毒,我们需要识别 出思想病毒建基于其上的其他信念和前提假设,让它们浮出水面信念成为思想病毒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自我参考, 陷入循环论辩中,罗素提出把类别作为自身成员之一时就会产生矛盾, 运用在回应术中就是十四种方法中的反击其身, 让其产生自相矛盾,暴露出该信念不适用的领域,除此以外扫除思想病毒的方法还有运用超框架, 和转换理解层次等综上,回应术能有效发现和清除思想病毒的暗藏信念和假设操作篇在实践中,为了获得对某个信念的更丰富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价值观, 然后系统的通过某个连接词来找出相关的支持性联想或假设, 这些联想或假设就是信念 即在价值观后再顺势加上诸如--因为我,因此我,只要我,所以我,虽然我,如果我,当我,与此同 时我等等比如 因为”说明了实现的原因, 因此”说明了信念的影响, 只要”说明了信念的关键情境,所以"说明了信念的意图, 虽然”说明了信念的替代选择或限制条件, 如果”说明了信念的限制或结果,等等。
通过这些连接词我们可以发掘出关于信念的方方面面, 更好的认清信念信念的改变可以通过信念的链接来完成, 即在相邻的状态之间有某种程度的重叠, 逐渐向同一方向累积势能,这样会更自然,像五步脱困法就是此种方法举一个信念链接的例子如: 问题状态是 挫败”,那么稍微负面的可以是 困惑”,挫败”和困惑”有共同的特点,接下来稍 微正面的是 好奇”,类似的,困惑”和好奇”也具备某些共同特征, 例如它们都包含对结果的 不确定,最后正面的是激励“,好奇”和激励”的相似处在于它们都想要进入特定的方向, 这样每一个环节都有共同点,从而可以链接,事实上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