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docx
11页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鸡大国,养鸡规模越来越大在实际生产中,种蛋孵化率是影响我国养禽业尤其是种鸡场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种蛋孵化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种禽自身、饲料营养、种蛋方面、孵化条件以及日常管理等因素1 种禽自身因素1.1 遗传因素家禽孵化率的性状受遗传控制,遗传力约为0.10% ~0.15%[1]种禽的遗传结构与孵化率有关,不同家禽种类、品种或品系,其孵化率不同据王茂增等[2]报道,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结果表明,白壳蛋种鸡、褐壳蛋种鸡、粉壳蛋种鸡种蛋的孵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近亲繁殖会使种蛋孵化率降低和雏禽品质下降,杂交时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可提高据文献报道,近亲繁殖系数每增加10%,其孵化率降低4.4%[1]1.2 年龄因素种禽年龄对孵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母禽刚开产时孵化率较低蛋种鸡在产蛋高峰期8~13月龄时所产的种蛋孵化率最高,之后随着种禽年龄增长,其孵化率又开始逐渐下降另外据报道,种鸡在不同时间段所产的蛋孵化率也有一定的差异,在8∶00~14∶00时间段所产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1.3 种禽健康状况种禽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的孵化率。
种鸡感染一些疾病如蛔虫病、球虫病、鸡白痢、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禽脑脊髓炎、鸡霉形体病等均会影响种蛋孵化率有些传染病还可以由种蛋垂直传播,如白痢、霉形体病等,鸡患有此类传染病所产的种蛋不宜留作种蛋用潘贵毅等[3]孵化试验表明,鸡白痢阳性鸡的种蛋的孵化率下降了14.6%2 饲料营养因素种禽的日粮营养水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或比例不当直接影响种禽的产蛋量、产蛋质量及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尤为敏感生产中应饲喂营养水平均衡的饲料,以提高种蛋孵化率3 种蛋方面3.1 种蛋质量主要包括种蛋来源、蛋重、蛋形、蛋壳结构外观及厚薄、蛋壳清洁度、蛋壳颜色、蛋的内部等方面的影响3.1.1 种蛋来源种蛋品质的优劣主要由基因遗传和日常饲养管理两方面因素决定种蛋应来自遗传性状稳定、生产性能高且稳定、孵化率高、没有经蛋垂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日粮营养供应全面以及饲养[来自www.lW5u.CoM]管理完善的种禽群种蛋最好通过自繁自养获取,不宜外购种蛋3.1.2 蛋重蛋重是影响种蛋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种蛋时,一般要求肉用鸡种蛋蛋重为52~68 g,蛋用鸡种蛋蛋重为50~65 g[4]。
种蛋蛋重应符合各自品种的要求,种鸡的最佳蛋重范围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种蛋孵化率和雏鸡质量蛋重过大,孵化率会降低;蛋重过小,孵出的雏鸡小,影响生产性能珍珠鸡的种蛋蛋重为34.2~46.0 g时其孵化率较高[5]三黄鸡种蛋的适宜蛋重为50.1~60.0 g[6]康相涛等[7]报道,豫州褐壳种蛋蛋重为53~56 g时,其孵化率最高,为86.7%3.1.3 蛋形种蛋的形状要求正常,以卵圆形为最好应及时剔除破壳蛋及畸形蛋,过圆、过长、腰凸、两头尖等形状均会影响孵化率,不宜留作种蛋使用蛋形指数(长径/短径)因种禽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选择蛋形指数应符合本品种的标准形状标准的种鸡蛋的蛋形指数为1.35左右,小于1.30的蛋形较圆,大于1.39者蛋形细长[8]杨俊奎等[9]认为山鸡种蛋蛋形指数为1.20~1.30时的孵化率最高3.1.4 蛋壳种蛋蛋壳应致密均匀,结构正常,蛋壳表面正常,厚薄适中蛋壳厚度在0.32~0.4 mm为佳蛋壳过厚、过硬影响啄壳,孵化时受热缓慢,水分不易蒸发,气体交换能力差,常导致胚雏闷死在壳内;蛋壳过薄,易破损,孵化时受热快,水分易蒸发,微生物易侵入胚雏,影响孵化率。
厚壳蛋、薄壳蛋、裂缝蛋、沙壳蛋、破蛋、软蛋、过大及过小蛋均会影响种蛋的孵化率,不宜留作种蛋用另据李广新等[10]报道,用浆糊或胶水修补蛋清未流出的破损种蛋,可继续用于孵化,其孵化效果与完好种蛋差不多,孵化率稍低于完好种蛋,且差异不显著3.1.5 清洁度种蛋蛋壳表面应洁净、无粪便及泥土等污物痕迹,蛋壳粘有少许污物的可经清洗消毒后尽快入孵,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种蛋容易堵塞气孔,影响气体交换,孵化时易导致种蛋胚胎死亡,降低孵化率而且蛋壳被污染时,微生物易侵入蛋内引起变质腐败,因此不宜用于孵化3.1.6 蛋壳颜色种禽品种不同,种蛋颜色也有差异种蛋颜色的选择应符合本品种要求,如北京白鸡种蛋为白色蛋壳;伊莎褐鸡、北京红鸡则为褐色蛋壳3.1.7 蛋的内部照蛋检查时有发现种蛋气室较大、系带松弛、有血斑及肉斑、蛋白稀、蛋黄不完整等,此类均不宜作种蛋用3.2 种蛋的保存3.2.1 种蛋库的要求种蛋库场地应远离鸡舍,库内要保持清洁并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蛋库的隔热性能需良好,库内应配备恒温控制设备以及制冷设备,需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库内通风良好3.2.2适宜的保存期保存种蛋时间一般以1周内为佳据报道,贮存3~5 d的种蛋,其各项孵化指标最好。
随着保存期的延长,种蛋孵化率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种蛋贮存时间超过4 d,随后每多贮存一天,出雏时间就会推迟30 min,孵化率会下降1%[11]3.2.3 适宜的温度种蛋保存时间不同所需温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贮存种蛋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贮存期在3 d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贮存期在3~7 d之内,温度为16℃~17℃;若贮存期在7 d以上,应以12℃~13℃为宜种蛋贮存温度过高,胚胎会开始发育,虽然其发育程度被限制,但由于细胞的代谢会导致胚胎的衰老和死亡,影响种蛋孵化率;贮存温度过低,胚胎易受冻而使其活力下降,从而影响种蛋孵化率,当贮存温度低于0℃时,会使胚胎受冻而导致死亡3.2.4 适宜的湿度种蛋贮存的适宜湿度为70%~80%[12]湿度过高,种蛋表面易回潮,增加种蛋霉变可能性,降低孵化率;湿度过低,蛋内水分易蒸发,导致胚胎脱水,影响孵化率3.2.5 种蛋的放置种蛋贮存时不能平放,应使种蛋钝端朝上或锐端朝上种蛋贮存期在3 d 内,种蛋的钝端朝上为好;贮存3 d以上,种蛋宜锐端朝上放置[13]入孵时,种蛋应钝端朝上放置,利于孵化3.2.6 种蛋入孵前的升温若需要长期贮存种蛋,为了提高孵化率,在贮存期间需对种蛋进行定期加温工作。
据报道,种蛋贮存前的预热,胚胎早期死亡率会下降,受精蛋出雏率有所提高另外,上机前对种蛋进行预热,也可以提高孵化率4 孵化条件的影响4.1 温度温度是种蛋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保证孵化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使孵化率达到最优和获得优质的雏鸡种蛋孵化的最适温度因种禽的类型、品系、种蛋大小、蛋壳厚薄、孵化季节和孵化机器类型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种蛋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7.8℃,出雏期间略低,为37℃~37.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孵化率均有很大影响孵化温度过高,种蛋胚胎的发育迅速,使孵化期缩短,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雏鸡质量变劣;孵化温度过低,种蛋胚胎的发育迟缓,使孵化期延长,导致死亡率增加有实践证明,孵化种鸡蛋时,对于容蛋量在3 000枚以下的小型孵化机,采用“变温孵化法”的效果比较好,具体为:孵化0~5 d,38.5~38.3℃;6~12 d,38.3~38.0℃;13~18 d,37.8~37.5℃;19~21 d,37.3~37.0℃4.2 湿度在孵化阶段,孵化湿度应遵循“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孵化初期55%~60%的湿度,使胚蛋受温良好以及减少水分蒸发;孵化中期50%~55%的湿度,利于胚胎发育;孵化后期65%~70%的湿度,利于胚胎破壳出雏。
孵化湿度的调整还需根据种禽的年龄做适当调整4.3 通风换气孵化机的通风换气设备需良好,安装有排气管道,结构符合要求种蛋孵化过程中,随着种蛋胚龄的增加,应逐渐加大机内的通风换气量尤其是孵化后期,需加大通风换气量,通气孔全部打开,风扇转速稳定正常,但需注意不能通风过度孵化机内的O2含量在21%,CO2含量在0.4%时的孵化率最好[14]据报道,当孵化机内的CO2含量超过1%时,每增加1%,种蛋孵化率会下降15%,当CO2含量上升至10%,种蛋胚胎会全部死亡4.4 翻蛋种蛋孵化过程中,为了定期改变蛋中的胚胎方位,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促进胚胎的运动、保持胎位正常,同时使种蛋受热均匀,需对种蛋进行定期翻蛋一般每1~2 h翻蛋一次,孵化至18 d时停止翻蛋翻蛋需轻、慢、稳,以向前向后各转45°角为宜4.5 照蛋种蛋孵化过程中,定期照蛋1~2次,检查种蛋胚胎的发育情况,检出并剔除无精种蛋和胚胎死亡种蛋4.6 调盘为了减少温差对种蛋孵化的不良影响,可在种蛋孵化至第 5、10、15 d时进行调盘调车工作,以利于提高孵化率4.7 凉蛋孵化种蛋经常超温时,需要进行凉蛋工作凉蛋有助于散热作用,促进气体代谢、血液循环,利于胚胎发育[15],并可提高种蛋孵化率、雏鸡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
据刘海斌(2001)报道,在种蛋孵化至第16 d开始,每天进行2次凉蛋,孵化率得到提高另外,水禽种蛋孵化至16~17 d,需要进行凉蛋5 日常管理5.1 种蛋的收集每天产出的种蛋应及时收集,若鸡舍卫生条件好、无污染,可每天收集种蛋4次左右;但在鸡舍卫生条件差且有污染的情况下,应每2 h收集1次种蛋睡觉前最后收集一次种蛋,切忌种蛋留在产蛋箱过夜,因为过夜容易污染种蛋一般情况下,产蛋率在60%以上后,每天应至少捡种蛋6次[16]5.2 种蛋的消毒种蛋自母禽体内产出后,无污染的种蛋接触到粪便、垫料等即被污染,若不及时捡蛋和消毒,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种蛋内,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做好种蛋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捡蛋前后都需用消毒液清洗手,种蛋捡集后及时熏蒸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即将种蛋放置于密封的消毒厨,(30 mL 40%的甲醛溶液+15 g高锰酸钾)/m3空间,密闭熏蒸20~30 min潘琦等[17]研究发现,采用甲醛熏蒸消毒,种蛋的孵化率高达92.2%纪双清等[18]试验结果表明,用1∶100的复合碘溶液或百毒杀对种蛋进行喷雾消毒,可以达到生产实践常用的甲醛熏蒸消毒法的同等效果,而且成本更低,对人员和孵化工具无不良影响。
种蛋孵化时,需对种蛋进行第2次消毒装运种蛋车辆要清洁卫生,做好定期对蛋库房清洗、消毒工作5.3 种蛋的管理种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加强蛋库的管理,合理安排蛋库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工作;②种蛋装卸需及时、快捷、轻、稳、准,尽量缩短种蛋入库前的暴露时间;③种蛋需较长时间贮存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住种蛋,不仅减少了蛋内水分的蒸发,也延缓了CO2的逸出,因而可减缓孵化率的下降[13];④蛋库应分期定点存放种蛋,不要混合贮存种蛋,做到先入库种蛋先入孵;⑤人员和物资工具都需进行严格的消毒方可进入蛋库,禁止闲杂人员等进入蛋库;⑥定期检查蛋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⑦加强种蛋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综上所述,影响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种鸡的孵化率,必须做好种鸡繁育工作,确保种鸡质量,饲喂营养水平均衡日粮,注意卫生和消毒,严防种鸡疾病,保证种蛋质量,加强种蛋贮存和孵化过程的管理,重视人员的培训管理,控制好从种蛋的产出到种蛋孵化出雏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Reference:[1]劳创波.影响种蛋孵化效果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12):46~48.[2]王茂增,王磊.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及关键控制技术[J].畜牧与兽医,2011,43(11):48~50.[3[来自wwW.lw5U.com]]潘贵毅,谢洪斌,张信.种鸡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