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过关9常见地貌类型(有解析).doc
13页考试要求常见地貌类型1.运用视频或其他方法观察地貌景观图片,能够识别相关地貌并能描 述其景观特点2.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区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常见地貌类型[题组冲关 ]题组一喀斯特地貌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 完成 1~3 题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C.①②④B.②③④ D.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流水沉淀作用有关的是 ( )A.①C.③B.②D.④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1.A2.D3.B[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 “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 2 题,由图示可第 1 页 共 13 页知, ①②③ 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 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 钟乳石,主要是因流水沉淀作用形成的第 3 题,景观 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 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 柱等][核心精要 ]一、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2.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的发育过程(2)河流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组成部分洪积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分布山前中下游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 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 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图示第 2 页 共 13 页三角洲河口多呈现三角形,地势平 坦,河网稠密,河道由 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 放射状分布(3)河流弯道的侵蚀与沉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 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图所示 )题组二河流地貌下面图 a 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 b 为某地景观图 据此完 成 4~5 题图 a图 b第 3 页 共 13 页4.图 a 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C.先变粗,后变细B.由粗到细D.先变细,后变粗5.图 b 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 a 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4.B5.A[第 4 题,①~④处位于上游到下游的不同河段,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第 5 题,图 b 地貌景观为瀑布, 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 a 中的①处]甲、乙、丙、丁为四地景观图(下图)据此完成 6~7 题甲乙丙6.四地景观中属于河流地貌的是 ( )丁A.甲B.乙C.丙D.丁[答案 ]C7.甲地景观可能位于我国( )A.福建省 [答案 ]CB.山东省C.甘肃省D.山西省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学习河流沉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麓冲 积扇的形成过程实验材料:小米、绿豆、黄豆等,矿泉水瓶,书,白纸第 4 页 共 13 页实验步骤:Ⅰ.将白纸平铺在桌上;Ⅱ.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Ⅲ.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Ⅳ.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1)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麓冲积扇的 特征?(2)水流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 6 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麓冲积扇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麓冲积扇不同颗粒大小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体的外形呈半圆锥状,与冲积扇形状类似第 (2)题,从出山口到冲积扇扇缘,由于流速减缓,搬运物体重量减轻, 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变小第 (3)题,从实验可看出,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 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 但由于所选的混合物颗粒形态、大小不同,导致实验中冲积扇的沉积物颗粒大小 分布与实际情况出现相反的状况。
第 (4)题,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替代书本;用泥 沙替代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把泥沙和水一起倒下[答案 ](1)具有2)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分布规律3)不能因为没有水流携带,混合物完全受重力和惯性作用,较大颗粒会出 现在外缘4)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把泥沙用水搅和倒下,就能够显示出不同颗粒的沉 积状况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第 5 页 共 13 页1.风沙地貌 (1)风沙侵蚀地貌类型成因特点风蚀蘑菇雅丹下部遭受风沙侵 蚀风沙沿裂隙磨蚀突起的孤立岩石,上部宽大,下部窄 小沟槽和垄脊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丘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而陡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如下图 所示:2.海岸地貌 (1)海岸侵蚀地貌(2)海岸堆积地貌 类型海滩砾滩沙滩泥滩沙坝特点海滩由物质颗粒较大的砾石组成海滩由颗粒较小的沙粒组成 由淤泥组成 呈长条形堤状海岸类型岩石海岸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砂质海岸题组三风沙地貌第 6 页 共 13 页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 类似于“蜂巢”据此完成 9~10 题9.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10.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河西走廊C.三江平原B.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B.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9.C10.A[第 9 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根据地貌特点可知应为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 10 题,该地貌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 区的特殊地貌,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 11~ 12 题11.关于沙丘的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12.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B.缓坡沙粒小于陡坡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11.A12.C[第 11 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第 7 页 共 13 页作用,而在陡坡一侧沉积第 12 题,风力越大,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 的沙粒多被搬运;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 ]13.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 5~10 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 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1)实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 何规律?(2)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并说明沙丘坡度与风向的 关系。
[解析 ]第 (1) 题,以吹风机模拟自然界的风力作用,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第 (2)题,风从缓坡吹来,背风坡坡度大[答案 ](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2)如下图: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题组三海岸地貌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 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 “鼓浪石” 据此完成 14~15 题14.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侵蚀 C.海浪侵蚀B.风化和风蚀 D.流水侵蚀第 8 页 共 13 页15.下列地貌由海水作用形成的是( )A.沙滩B.岩礁C.岩洞D.巨岩14.C15.A[第 14 题,岩洞是受到海浪的侵蚀而形成第 15 题,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岩洞、岩礁、巨岩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 ]题组四等高线地形图16.能正确表示图中景观地形特点的等高线 (单位: m)地形图是 ( )B[由图可知,图中景观是两座山峰,中间是低洼处,说明是鞍部地形,图中 A 是山峰, C 是盆地, D 是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 17~18 题17.图中字母 A 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18.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 米C.230 米B.200 米D.330 米第 9 页 共 13 页17.D18.C[第 17 题,读图可知,图中字母 A 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第 18 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为 600 米,乙山峰的海拔为 830 米, 则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830-600=230 米 ]下图为太湖西山岛等高线 (单位:m)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0 题19.从地形部位看,图中登山步道位于 ( )A.山脊C.鞍部B.山谷D.陡崖20.关于西山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路沿河修建B.站在甲地一定能看到乙地C.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差约为 200 米 D.岛上适宜种植橡胶19.B20.C[第 19 题,由图可知,登山步道位于甲和丁之间,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地形第 20 题,西山岛上的公路位于岛屿东南部,不是沿着河修 建的;甲和乙中间隔着山脊,互不通视;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丙、丁两地之间有 3 条等高线,相对高差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