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和常人方法论ppt课件.ppt
67页西方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1第十一讲第十一讲第十一讲第十一讲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o一一、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o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o三、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三、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o四、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四、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o五、五、简短的评价简短的评价2生平与著作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是美国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现象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学社会学的创始人3oo1899189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银行职员家庭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银行职员家庭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银行职员家庭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银行职员家庭oo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毕业后承继家族传统,在银行工作。
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毕业后承继家族传统,在银行工作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毕业后承继家族传统,在银行工作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毕业后承继家族传统,在银行工作oo19321932年年年年社会世界的意义改造社会世界的意义改造社会世界的意义改造社会世界的意义改造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19671967年年年年, ,此书翻译成英文,改名为此书翻译成英文,改名为此书翻译成英文,改名为此书翻译成英文,改名为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oo19381938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继续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继续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继续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继续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兼职任教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兼职任教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兼职任教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兼职任教oo19531953年以后,放弃双重工作生涯,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年以后,放弃双重工作生涯,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年以后,放弃双重工作生涯,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年以后,放弃双重工作生涯,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从事社会学研究。
从事社会学研究从事社会学研究从事社会学研究4oo生前:生前:The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 The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 / 1932./ 1932.oo19591959年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纳坦森、同事、遗孀一起整理出版年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纳坦森、同事、遗孀一起整理出版(1962196219661966)四卷本文集:)四卷本文集:Collected PapersCollected Papers. . (社会实社会实在问题在问题、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研究、现象学哲学研究现象学哲学研究)oo19731973年和年和19891989年,舒茨的学生卢克曼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出两卷年,舒茨的学生卢克曼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出两卷本的本的生活世界的结构生活世界的结构出版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World, 2 vols. With Thomas Luckmann /1973-1989., 2 vols. With Thomas Luckmann /1973-1989.oo中译本:许茨:中译本:许茨:社会实在问题(舒茨文集第一卷)社会实在问题(舒茨文集第一卷),霍贵桓,霍贵桓等译,华夏出版社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2001。
5第一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第一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o 舒茨构建理论的出发点:o 1、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社会个体的主观意识在韦伯是由个体赋予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在胡塞尔则是个体发挥意识构造作用的纯粹自我;o 2、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意向都是追求科学有效的解释与结论 6一、韦伯的引导oo 舒茨的整个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韦伯有关社会学舒茨的整个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韦伯有关社会学的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建构的的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建构的oo 1 1、舒茨同意韦伯关于、舒茨同意韦伯关于“价值中立价值中立”、“理想类理想类型型”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建立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建立“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宏的宏伟目标以及将伟目标以及将“个体的行动个体的行动”作为研究社会现象最作为研究社会现象最基本起点的看法基本起点的看法oo 2 2、舒茨不认同韦伯的将个体的意义行为作为社、舒茨不认同韦伯的将个体的意义行为作为社会学分析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的看法,同时还指出会学分析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的看法,同时还指出韦伯没有指出韦伯没有指出“行为行为”和和“行动行动”、行动之、行动之“主观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意义和客观意义”之间的区别。
之间的区别oo 舒茨认为,应该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进行科学舒茨认为,应该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进行科学地阐释,将每个意义结构进行化约和还原,只有这地阐释,将每个意义结构进行化约和还原,只有这样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和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样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和地位才能得到巩固7o二、柏格森之桥o 柏格森的理论既是舒茨建构个体行动与个体意识之间相连接的桥梁,也是舒茨由柏格森走向胡塞尔、由意识心理学走向现象学的桥梁o1、柏格森对于科学的态度及其理论初衷与舒茨接近o 2、柏格森对于传统哲学理性方法的批评吸引了舒茨o 3、在康德和胡塞尔那里,舒茨没有发现其要寻求的问题的答案8三、以现象学为工具o 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当然就o不会有什么现象学社会学 o1、胡塞尔对社会世界的一般取向 成为舒茨思考的出发点以及对意识 的本质的看法也为舒茨所借鉴 o2、舒茨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批评性地继承的o所以可以说现象学社会学直接源于舒茨对于“理解社会学”的熟读以及对于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接受9第二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o一、舒茨的行动理论 o二、舒茨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10o一、舒茨的行动理论o 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是建立在对韦伯理论的深挖和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它既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起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o 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中,舒茨借助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和“内在时间意识”和“绵延”的概念对于韦伯的行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标志着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初步的形成11o(一)舒茨对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o 舒茨认为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基本定义以及其对“行动”和“行为”的区分是需要进一步的审查在舒茨看来,“行动”来源于个体行动者的意识经验;而“行事”则是行动的结果o 舒茨是在韦伯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分析的宽度,将对行动发生的过程以及意识流内经验的构成的分析作为我们了解行动者背后意义和动机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也是舒茨关于社会行动的新的要素和贡献12o(二)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o 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进行行动的时候,就出于绵延的流中,无法对意识流的经验赋予意义,只有当行动者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并进行反省的时候,意识流中的经验才获得意义o 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13o(三)行动的意义和动机o 主观意义:只有行动者本人才最o意义 清楚o 客观意义:对每个具体的个体而言o 都是既定的o 原因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过去o动机 的事件历史所决定的理o 由o 目的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行动 o 未来要实现的目的所产o 生的理由 14o(四)社会世界的行动o在舒茨看来,任何一个行动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生活世界是他们生活、工作、展示自己的舞台。
1、理性行动:有道理的、合乎道理的 有意的行动 可预期的、逻辑的行动15o2、行动过程及设计o 行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他在行动者心中是一个已经完成的时态,而此设计的过程是在设计之前,心中要有所确定的结构的某种观念o 行动者的设计是建立在他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o 全部设计过程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理想化,这种理想化又包含着一种特殊的构造16o3、自由、选择与兴趣o一、行动是行动者的个人意志自由抉择的结果o二、行动者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受到其兴趣的影响17o1、对于舒茨的行动和自由关系问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o2、舒茨关于行动的定义与韦伯的看法有哪些异同点18o二、舒茨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o(一)“生活世界”的涵义o 舒茨的“日常生活世界”指的是这样一个主体间际的世界:他在我们出生很久前就已经存在,同时也被其他人、被我们的前辈当做有组织的世界来经验和解释现在,它对于我们的解释和经验来说是既定的我们对它的全部解释都建立在人们以前关于它的经验储备的基础上,都建立在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由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传给我们的 经验基础上,这些经验以“现有的知识”的形式而发挥参照图式的作用19o舒茨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中将社会世界的结构分为四个领域:o一、直接经验的世界o二、同时代人的世界o三、前人的世界o四、后人的世界o这是他日后现象学社会学分析的基石和起点。
20o(二)生活世界的分层o 生活世界是根据不同的维度而建构的o 舒茨在分析生活世界时加入了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具体行动者的行为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而是受到特定环境和时间的局限,而行动者所有关于行动的计划和安排也都无法脱离客观的外部环境o 同时舒茨加入了对意识流时间“现实化”的分析o 舒茨进一步分析了日常存在的生活世界之社会安排21o(三)生活世界中知识的来源、构成和分配o 知识存库是指现成地掌握在行动者手头的知识储藏库,是在行动者的长期日常生活行为中自然地积累,并时时在行动中其作用的那些知识22o 库存知识发挥作用的形式oA、类型化类型化o 类型化类型化有几个含义:首先,类型化强调库存知识不是科学知识那样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一些处理不同类型的情境的办法组成的;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类型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人与情境的某种现象社会学性质23oB、关联性关联性o 关联性就是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o 关联结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舒茨称之为三个关联系统:即主题关联、动机关联和解释关联 24第三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第三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o一、舒茨关于文学文本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分析o 首先,舒茨分析了语言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作用和功能。
诗歌语言的“表达性”、戏剧语言的“沟通性”、小说语言的“描述性”o 其次,分析不同文学艺术形式中存在的不同社会关系25o二、舒茨的音乐社会学思想o 舒茨有关音乐的社会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o 第一部分有关音乐本质的分析音乐是一种非实在的观念性对象(ideal objects)o 第二部分是对音乐知识社会来源问题分分析o 第三部分是对音乐内社会关系构成的分析,这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26第四节、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o一、基本立场o 1、方法论的个体主义立场贯彻舒茨学术生涯和著作的始终o 2、在对待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基本态度上,舒茨是一种“折中的”做法和态度27o二、理解的方法o 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方法,是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种独特方法o “理解”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o 1、作为人类事件的常识知识所具有的经验形式o 2、作为一种特定的认识论的问题o 3、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方法28o三、社会科学的两级构想o 舒茨的“一般性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