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docx
14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 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 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三、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壁垒(一)新能源汽车技术壁垒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车载电源的核心技术主要涉及硬件电路拓扑、软件算法控制以及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等,需要根据下游整车的定制化需求和集成化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对行业厂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定制化需求下,企业需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体积重量等技术指标以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协调、匹配和优化,并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过去积累的实践经验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最终及时大规模的满足客户对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需求在下游整车厂对集成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新进入者、甚至是行业内现有的参与者,如果无法积累足够的产品开发能力,实现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集成产品供应商的角色转变,将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综上,在前述背景下,行业新进入者将面临以上的技术壁垒。
二)新能源汽车资质认证壁垒电驱系统和车载电源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整车厂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认证,包括研发技术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检测试验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由于涉及供应商经营的众多方面,导致认证周期长、难度大,同时供应商在后续年度还需要持续满足认证标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一旦进入下游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名单,就会与下游客户形成相对稳定的互信合作关系,客户粘性和稳定性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证,形成资质认证壁垒行业内这种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稳定的客户关系和资质认证是进入的重大壁垒三)新能源汽车产品定制化壁垒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主要通过同步开发的定制化方式获取订单,即供应商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新开发的车型项目同步开发配套的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产品,通过客户的测试认证之后开始批量生产并销售,即在量产销售前需要通过客户的同步开发的定制化产品认证在产品定制化开发过程中,供应商通常会深度参与到客户整车开发流程,在开发中与整车厂共同研讨相关技术参数,共同确定产品的最终技术指标由于在物理尺寸、性能参数等指标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定制化,且开发周期长,测试认证难度大、费用高,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产品一经认证,为保证整车及零部件质量的稳定性,整车厂通常不会转换其他供应商供货。
因此,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产品一经通过整车厂的产品认证,就会与相应的整车车型形成稳定的配套关系,供应商与整车厂亦达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该行业的产品定制化壁垒四)新能源汽车规模壁垒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厂商的产销规模对其参与行业竞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容,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产销规模快速上升,各大整车厂均面临一定的供应链压力为保证供应的稳定性,下游整车厂客户一般要求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产销规模及相应的大规模生产经验,这是由于只有达到一定产销规模的供应商,才可实现快速、大批量、持续稳定的供货保障,而行业新进入企业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供货能力;此外,针对不同的车型,整车厂一般会要求供应商具备多规格和多型号的生产经验,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满足多样化产品供货要求二是行业厂商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提升、整车厂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提高自动化组装水平已成为行业内生产工艺的主要发展趋势,使得供应商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动化产线开发能力和持续投入的资金实力此外,为满足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供应商不仅要具备技术实力较强的团队,还要建成高标准的开发测试平台和研发实验室。
为达到前述要求,供应商需在前期投入较高的成本为有效分摊前期投入,供应商需要通过产品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优势行业新进入者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需要综合考量前期投入成本和后期批量化收益的匹配关系,若不能获取足够的批量化订单并形成规模优势,将无法分摊前期的投入成本甚至出现经营困难五)新能源汽车人才壁垒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产品和车载电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是行业厂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产品和车载电源产品涉及硬件拓扑电路、软件控制算法、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综合应用,需要对电子电气架构、电力电子、控制算法、功能安全、信息安全、AUTOSAR、电磁兼容、可靠性验证等专业领域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人才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产品开发和经验积累,才能为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保障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更新,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管理团队需要具备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能力,能够敏锐地判断行业发展走势,快速准确地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研发成果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如何获得和培养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是艰巨的挑战四、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1、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行业为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众多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前述国家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我国充分借鉴前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汽车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的产业政策,以充分发挥汽车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提出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综上,国家产业相关法规政策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市场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6年的50.7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34%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原因是:一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国家战略;二是双积分产业政策的推动作用;三是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有利于从供给端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四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对引导和提升下游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六是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在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子控制单元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自主品牌在与全球汽车巨头及其配套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中难以胜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汽车整车厂商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迎来产业转型升级、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期整车市场中,自主品牌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的销量分别列居2021年全球厂商销量排名中第2、3、7名,自主品牌比亚迪、理想汽车和长安汽车的6个车型入围2021年全球车型销量排名前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厂商在电池、电驱系统产品和车载电源产品等众多领域均实现较强的竞争优势,涌现出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内厂商综上,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厂商将充分利用技术积累、客户优势、成本优势等本土优势,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核心部件制造商,巩固弯道超车的优势4、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和外资整车厂在国内市场布局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国内外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的新业态造车新势力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相对缺乏产业链积累或路径依赖,同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的重叠度较小,更倾向于寻找开发新的供应商体系,将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交由具有行业经验、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的第三方核心零部件厂商。
此外,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特斯拉在上海独资设厂投产,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低成本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的背景下,远离本土的特斯拉对国产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有利于带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二)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1、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叠加新冠疫情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进而可能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受到不利影响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若未来行业景气度下滑,将为行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2、新能源汽车行业芯片,功率器件等半导体材料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芯片、功率器件等半导体材料较多,国内行业主要由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厂商供应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芯片、功率器件等半导体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积极开展国产芯片、功率器件等半导体材料的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已有部分国产车载控制芯片、驱动芯片、MCU芯片、功率器件等完成了从设计到量产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在部分新能源汽车车型获得批量应用;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源、电驱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有利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使得国产芯片、功率器件等半导体材料获得更多应用机会,从而形成供需良性互动发展,促进上游车规级半导体材料的快速迭代优化,推动国产化进程。
五、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一)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与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发,规范无线充电设施电磁频谱使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