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要学会自我调整.pdf
1页关注新闻 热线29600002013年 7月 4日/星期四/责编 耿亮/见习版式 刘莎/校对 艳萍A8 8老人要学会自我调整老人要学会自我调整本报记者 别致核心提示 201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 1.94亿, 预计 2013年将突破 2亿大关,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4.8%老年人 口急剧增多, 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 各地发展不平衡, 留守父母越来越多近日,“常回家看看” 入法在社会上引 起了热烈讨论但是,“常回家看看” 入法就能解决老人的寂寞吗?到底如何才能让老年人安度幸福的晚年, 如 今也成了热议话题条款只是 倡导性的行为规范“针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现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借鉴了国外成功经 验, 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权益进行立法保 护, 还对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 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作了规定 强调了子女对年老父母的监护责任, 以及 子女单位须担负督促职工尽孝道的义务, 让 ‘常回家看看’ 多了一重法律保障《老 年人保护法》 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一种 责任, 这部法律推动整个社会去关注老年 人, 让子女和单位有意识地去关爱父母, 在促进家庭和谐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
” 河南论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予皖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予皖说:“新条款在本质上没有增 加任何新的法律上的义务, 对于忽视、 冷 落父母的子女在人身和经济上也暂无任 何惩罚措施, 对于条款要如何实施、 执行 等具体细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这一 条款只是一个倡导性的行为规范, 并不是 强制性的、 惩罚性的, 只具有指导性 ” 王予皖表示,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 奏越来越快,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子女不 能经常回家也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 孝敬老人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品质要 想达到法律规定的” 常回家看看 “, 主要 还得靠自觉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孝顺并 不矛盾, 即使不能经常回家, 但哪怕一个 短信, 一个, 对老人来说都是一种精 神慰藉 ” 王予皖说 “此外, 要想让 ‘常回家看看’ 落到实 处, 让父母的期盼得到满足, 还需要社会 共同努力 ” 王予皖说, 没有假期, 请假扣 钱等都会成为年轻人回家的 “拦路虎” 因此, 广大用人单位应本着更加人性化 的理念, 给职工回家提供方便和支持 “另外, 法律在倡导孝道的同时应进一步 完善社会配套制度, 比如有些子女想把 老人接到身边赡养, 涉及随迁问题, 国家 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 诸如住房和户籍 都需要有相关政策支持, 只有这样, 才能 让更多的人都 ‘常回家看看’ 。
”老人要学会自我调整“ ‘常回家看看’ 入法体现了整 个社会对老年人保障的重视, 在一 定程度上是一种人权的进步近年 来, 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 务体系越来越完善, 但大家关注更 多的是老年人物质上的保障, 实际 上 , 他 们 最 需 要 的 是 精 神 上 的 慰 藉 ” 郑州卓越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 席咨询师韩敏说 韩敏说:“通常情况下, 老年人 会处于一种各方面失落的心理状态 中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晚年后, 最怕精神孤独、 寂寞, 怕成为社会和 家庭的累赘年纪大了, 身体不如 从前, 很多事情力不从心, 再加上生 病或独处寡居, 让他们更加失落 职业生涯的结束, 也让他们缺乏存 在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无用 感、 无力感和价值的丧失感很容易 让老年人出现抑郁、 低落、 封闭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又会导致一 些躯体疾病这时候子女不在身 边, 更会加重老年人的精神空虚 ” “但子女即使经常回家, 也只是 陪着父母吃一顿饭, 聊聊家常, 无 法深刻体会老年人内心的失落感 很多子女将父母的生活起居照顾得 无 微 不 至 , 却 很 少 关 注 他 们 精 神 上的需求, 在这样的前提下, 即使 子女整日陪在父母身边, 也无法填 补父母精神上的空虚。
” 韩敏说 对于老年人如何才能拥有一个 幸福的晚年生活, 韩敏表示, 老年人 的自我调节是关键在现代社会, 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父母 完全依靠子女是不现实的, 让子女 陪伴身边其实只是解决问题的被动 方法, 老年人自己要发挥主动性 ” 韩敏说,“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 而且无论哪个阶段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并不需 要依附于谁年老并不等于无用, 年纪大了也同样拥有追求美好生活 的权利 ” 韩敏说, 老年人发展个人的兴 趣爱好, 寻找自己的兴趣圈是一个 很好的办法人是群居动物, 向往 群体生活老年人可以参加合唱 团、 舞蹈团和一些公益活动, 这些圈 子能帮助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因 此, 老年人退休后, 一定不能一个人 闷在家里, 要主动走出去, 构建富足 的 精 神 生 活 , 这 是 子 女 无 法 替 代 的 ” 韩敏说 韩敏建议, 对于子女, 除了照顾 好父母的起居、 改善他们的生活环 境外,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父母与时 俱进, 顺应社会潮流, 让父母和自己 一起进步, 帮助他们构建充实的、 愉 悦的精神世界孩子幸福我们才幸福随着现代生活观念、 居住方式 的改变, 子女常伴父母身边的情况 已经少之又少。
对于孩子 “缺席” 自 己的晚年生活, 心疼儿女的父母显 得异常贴心 今年 70 岁的黄玉梅, 儿子在上 海工作当记者和她谈到立法要求 孩子常回家时, 她犹豫了半天, 对记 者说:“这个事, 好, 也不好我也想 儿子陪在身边, 但儿子挣钱不容易, 他工作忙, 经常加班, 每月还给我寄 钱我咋样才幸福啊?只要他能经 常 给 我 打 个 电 话 , 报 报 平 安 就 行 了现在都有, 啥时候想他了 都能打, 还有电脑, 不回来也能在电脑上看见他, 我可知足 ” 虽说 知足, 但记者看到, 黄玉梅的眼睛里 闪着盈盈泪花 提起 “常回家看看” 入法, 今年57 岁的李中民说:“我女儿在深圳, 前年 在那里安了家这是好事, 说明大家 现在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了, 但 也要考虑到子女的难处, 哪个孩子不 想自己的爹妈?可很多客观因素限 制着他们, 让他们回不来女儿放假 说要回来我还老不让呢, 好不容易有 个假, 让她来回路上折腾啥?她休息 休息, 出去玩玩不好吗?当父母的辛 苦一辈子图啥?不就是希望孩子能 快快乐乐的吗?她要是天天啥也不干, 没有自己的朋友和工作, 光在家 陪着我, 我还不高兴哩。
” 最后, 李中 民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幸福我们才 能幸福啊 ” 今年 61 岁的王艺告诉记者, 她 的儿子、 女儿都在开封我的孩子 倒是经常带着孙子、 孙女回来看我, 可他们就是不回来, 我也不舍得去 告他们啊我是能常见着他们, 可 我这人爱唠叨, 他们衣服穿少了、 工 作咋样, 我都想多问几句, 说多了他 们就烦, 嫌我啰嗦 ” 王艺自嘲地说, “要说老年人咋样才幸福, 就是子女 别嫌父母唠叨孩子们多跟我说两 句话, 我都可高兴。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