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贵港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附解析).pdf
9页广西贵港市 2022 年中考化学真题广西贵港市 2022 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百炼成钢C死灰复燃D蜡炬成灰【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死灰复燃是指重新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的燃烧,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铁犁的使用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铁犁的犁头由生铁制成,生铁属于()A盐B碱C合金D有机物【答案】C【知识点】生铁和钢【解析】【解答】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少量的碳等,属于铁的一种合金;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生铁是铁的合金分析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石油D煤【答案】B【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解析】【解答】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 B【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 NaClB称取 NaClC量取水D溶解【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取用 NaCl,瓶盖需要倒放,选项不符合题意。
B.称取 NaCl,需要左物右码,选项不符合题意C.量取水,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齐平,选项符合题意D.溶解需要使用烧杯,不能直接在量筒内,量筒只能量取液体,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取用药品时瓶塞倒放分析;B、根据天平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分析;C、根据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分析;D、根据溶解需要使用烧杯,不能直接在量筒分析5我国提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下列为实现该目标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大力提倡植树造林B开发氢能源汽车C露天焚烧秸秆做肥料D使用新技术捕集、利用二氧化碳【答案】C【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活动,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所以开发氢能源汽车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故符合题意D、使用新技术捕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6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ABCD【答案】B【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第一层只能容纳 2 个电子,已经稳定,选项不符合题意B.第二层最多容纳 8 电子,该原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符合题意C.要变成 8 电子稳定结构,容易失去最外层的 1 个电子,选项不符合题意D.已经成为 8 电子稳定结构,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易得电子,小于 4 时易失电子分析7为了强化安全意识,某校举行了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B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C实验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应乘电梯快速逃生【答案】D【知识点】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解析】【解答】A、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以防食物霉变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B、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不符合题意;D、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因为电梯随时可能因断电而停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食物霉变危害人体健康分析;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C、根据剩余药品需统一处理分析;D、根据高层失火要防止断电分析8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猜测合理的是()AKNO3、NaOH、BaCl2BK2CO3、H2SO4、AgNO3CNaCl、MgCl2、Cu(NO3)2DNaNO3、NH4Cl、Ba(OH)2【答案】A【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硝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都是无色的,且交换成分无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不发生反应能共存,符合题意;B、碳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钾,则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硝酸铜是蓝色的,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则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及反应现象确定混合后是否可得到无色溶液9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图中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afBbcCdcDea【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符合题意;C、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如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D、氧化亚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及铁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出各点对应物质,然后确定物质间转化是否可以实现分析10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的实质是 OH-与 H+结合生成 H2O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 K+、Cl【答案】D【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从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均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氯离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水分子增加,反应实质是 OH-和 H+结合生成 H2O,不符合题意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K+、Cl-、H2O,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钾离子和氯离子不变分析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氧气可以做燃料B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降水都是酸雨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答案】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能燃烧,不具备可燃性,氧气不可以做燃料。
A 推理不符合题意;B、pH 5.6 的降雨称为酸雨,酸雨呈酸性,但呈酸性的降水不都是酸雨B 推理不符合题意;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电灯通电也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都是燃烧C 推理不符合题意;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 推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 pH5.6 的降雨称为酸雨分析;C、根据发光放热的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分析;D、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析12把一定量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A滤渣只含有 Cu、ZnB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ZnSO4C滤渣含有 Cu、Zn、MgD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MgSO4【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氢前金属,当镁恰好与硫酸铜反应完全时,此时滤渣只含有铜、锌,故 A 不符合题意;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锌氢铜,镁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镁反应完全之后,锌才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属于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锌,一定不含硫酸铜,故 B 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锌,可能含有镁,所以当镁过量时,滤渣可能含有铜、锌、镁,故 C 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锌,一定不含硫酸铜,当硫酸铜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时,此时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硫酸镁,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一定量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然后锌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现象B除去 CO2中混有的 HCl 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 NaOH 溶液C分离碳酸钙与氯化钠固体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蒸发D鉴别 NaCl、NH4NO3、NaOH、Mg(OH)2四种固体取样品,加水,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D【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检验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B、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洗涤、蒸发,得到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取样品、加水,氯化钠溶于水,且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对于物质的鉴别,需通过现象的不同加以区分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pH=13 的某碱溶液D向一定量 NaOH 和 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答案】A【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固体质量先不再变化因固体质量相同,则有催化剂的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少,放出氧气的质量少,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少,剩余固体的质量较大故 A 符合题意;B、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关系式为,48 份质量的镁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则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故 B 不符合题意;C、pH=13 的溶液显碱性,则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pH=13 的某碱溶液,溶液的 pH 变大,继续加入溶液,溶液的 pH 升高,但是始终小于 13,故 C 不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 NaOH 和 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