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pdf
43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 姓名:白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李仲生 @ - I - 摘 要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高校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庞大, 这无疑给北京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增添了很多压力与严峻的形势 而作为高等院校的 硕士研究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整体水平也相对较高,是 21 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 展中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高校的培养模式与学生的择业观 念,以及人事制度与研究生就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相匹配,给硕士研究生的就业 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用互联网方便、 快捷的联络方式,通过走访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与硕士研究生本人的访谈,对硕 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全面了解 在对该议题的文献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 上,比较分析所得针对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成果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我国与 北京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继而深入分析硕士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硕士研 究生培养单位以及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 对策与建议。
笔者认为,硕士研究生的顺利就业,应该关注与硕士研究生息息相关的个人综合 素质、重视并正确引导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念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硕士研究生的 就业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参照国家出台的各项相关政 策,对毕业研究生进行有利的就业指导,不容忽视的是,在培养过程中要狠抓硕士研 究生的质量,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择业观 性别歧视 户籍制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 第 1 页 共 41 页 1 引 言 1 .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 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 大,从本世纪开始,我国的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就业难” 问题,对于此问题 的讨论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予以了高度关注与研究, 鉴于前几年的硕士研究生总体上 供不应求的态势,以及大众对硕士研究生高学历、高就业的乐观态度,人们对硕士研 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硕士研究生无疑是属于国家的高级专 门人才,他们志向高远,对前途充满憧憬,对未来一派乐观,然而,生活环境的单纯, 社会阅历的缺乏,又使其面对纷繁激烈的人才竞争难免无所适从,有时不得不承受理 想和现实间的巨大落差。
尤其是在人口数量庞大、高校众多、人才济济的首都北京, 竞争激烈的程度与就业压力就会显现的更加突出与亟待解决 硕士研究生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困难已经成为社会、 高校以及学生个人密切关注 的问题事实上,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不少问题是令人担忧的,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 加以解决,势必会给我们的事业发展带来不应该有的损失面对当前的局势,需要我 们来更好的了解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期望与择业心理, 从而更好的了解当前研 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客观、有 价值的信息与方案 1 . 2 选题的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 WTO 以后,国外资本与技术的介入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从而有利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加入 WTO 后国内各企业将 面临更大的挑战,对硕士研究生的素质、能力以及培养单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 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数量重多、人口规模庞大,这无 疑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增添了很多压力与严峻的形势而作为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 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整体水平也相对较高,他们肩负着国家实施“ 科教兴国” 的中 坚力量,也是 21 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其就业不仅关系到 毕业硕士研究生的自身未来的事业发展, 也影响到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绪与对未 来就业形势的分析、把握,以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而且 也影响到国家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高校的培养模 式与学生的择业观念,以及人事制度与研究生就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相匹配,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 第 2 页 共 41 页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在一定意义上,也会对高等教育的自身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 意义 1 . 3 文献综述 本世纪初的几年,国内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研究并不多见,到了最近一两年, 由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 就业难” 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许多专家和学 者开始更多的转入此问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的学术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从宏观层面上阐述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在就业中存 在的问题、原因及相应对策蒋秀卿、罗恩立等(2006)从宏观的大环境着手,以分 析国家政策、 高校的就业指导为立足点, 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在研究生就业中的影响, 对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王慧 娟、赵红霞(2006)从毕业研究生的专业、供需比、流向等几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研 究生的就业现状,详细论述了产生此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 效措施苗壮、刘益平、张海艮(2006)从供给与需求、供给内部的结构矛盾、需求 方的需求特点, 以及研究生对于就业预期的不合理等方面阐述了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 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旷毓君、 刘鹏(2006)以高校扩照为背景,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深入研究我国研究生就业的 特点及原因,提出了从培养环节入手来缓解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张国(2007)从人才 市场、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硕士研究生本人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并提出了化解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及对 策李海萍(2007)在对目前研究生就业遭遇的最大障碍— — 市场壁垒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就研究生就业市场壁垒消解的路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禁止就业年龄歧视、保 障妇女平等就业、推进户籍配套改革、培育就业市场主体以及实现就业资源共享几个 方面何理想(2006)针对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从近几年研究生就业状况出 发,提出了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给出了解决 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夏航(2006)针对研究生“ 就业难” 的现状和新特点,从 研究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培养单位的原因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几个方面 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尹发跃(2007)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全面比较、系统整理和分析了研究 生培养单位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以及社会对不同专业的人才的需求情况张庆玲、 张斌、张宝和(2007)采用文献定性分析方法,对研究生社会资本相关内容进行了实 证分析,阐述了研究生社会资本的内涵、作用、研究生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 第 3 页 共 41 页 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的就业形势, 并提出研究生从社会资本角度提高自身就业率的途 径 2、针对具体学科体系的硕士研究生及院校的就业问题及教育模式的分析张骐 (2006)通过对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与调查,分析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 的社会需求发展趋势, 以及影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差 异性, 并提出了加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龚庆杰、 张德会、 叶荣(2006)通过分析单一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问题,指出地质类研究生 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硕博连 读、企业培养和工程硕士是今后我国专业式主体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扩展赵会娜 (2007)通过对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需要政 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四方面入手来缓解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赵 艳(2007)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本专业 趋向的现象,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的主要原 因李海波、董维春、宋华明(2006)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的就业区域和单位类型 流向为侧重点,对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 应的政策建议倪雪琴(2007)通过论述影响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的相关因素,提 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3、从研究生的择业观念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王丽芳(2007)从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部分研究生就业时存在的心理误区,阐明了造成部分研究生 就业难的心理因素。
徐平(2006)从社会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三个方面 详细阐述了对研究生择业观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研究生择业观做相应调整的几点建 议张骐、王世贵(2006)以山东省某财经类高校的在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 过采取假设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硕士研究生择业的各因素与就业观,并据此 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唐明军(2007)从择业心理指导者和当局者的视角,分析了研究 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 提出了在研究生课程 里面设置就业指导课、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与招生人数应以毕 业生就业率为主要指标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杜文娜(2007)针对当 前研究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其学历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就业状态由易转难的形势,对 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个人原因,指出了高校 在研究生就业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范静静、罗远航(2006)通过对研究生就业压力 调查分析, 认为高校亟需加强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等 面的工作,同时提出加强毕业研究生就业心理压力疏导等对策,帮助研究生应对就业 压力秦攀博(2007)通过访谈调查部分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心理,分析了硕士生择业 良好心态的原因,重点探讨了硕士生存在的八种不良的择业心态,及其产生的深层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 第 4 页 共 41 页 背景,继而针对不良择业心态提出了建立以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支持系 统的干预措施。
李乐(2007)通过调查了解高校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密切研究生就业 指导工作的方向,为做好当前形势下的研究生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李 蓉、黄菲(2005)认为在影响研究生就业的诸多因素当中,个人因素的影响力日益突 出, 是分析研究生就业问题、 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满意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子, 探讨了导致研究生就业观念产生偏差的主观原因, 并且指出了高校在引导研究生就业 中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4、 基于就业目标的研究生能力培养、 指导与教育体制的改革 黎军、 张园园 (2006) 在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探索,从就 业角度探讨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措施:分层培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拓宽 研究生知识面, 加强交叉学科研究;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刘敏、金冉、徐俊祥(2006)以当前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为依据,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生 就业指导现状,指出研究生亟待提升其职业发展力与就业力,探讨了研究生全程职前 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实施职前教育的有效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