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婴儿上肢功能早期康复的研究.pdf
3页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婴儿上肢功能早期康复的研究田晶商淑云 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 11 0 0 3 2 )【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婴儿的上肢功能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 7 例脑性瘫痪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盖泽尔智能发育商比值,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在各能区之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发育商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P O .0 5 ) 附表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发育商差值的比较( x ±S )3讨论脑性瘫痪的康复越早越好因为患儿年龄越小,脑发育越不成熟,越不成熟的脑,其可塑性越大所谓脑的可塑性,即脑可以被环境或经验所修饰具有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姑’本研究早期( 1 岁以内) 开始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上肢功能训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仅促进了上肢功能的发育,对其他各个能区的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干预组大运动、语言发育商提高均值高于对照组,但P > O .0 5 ,尚无统计学意义;适应能力及社交发育商提高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O .0 5 ,差异具有显著性;精细功能发育商提高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O .0 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1 0 3婴儿2 岁以内,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早期干预可有效促进受损伤大脑的功能恢复,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门’,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疾病发作时,康复治疗即己开始¨’因此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可同时进行,通过系统的干预刺激,使患儿的神经及脑细胞兴奋,脑血流量增加视听觉刺激,被动运动等对预防或减轻脑损伤所致的伤残、发育落后及智力障碍有良好的效果自生命开始,婴幼儿的手就进行着如运动、社交、语言、认知学习等活动,使手能够探索及开始做有目的性的运动,但当患脑性瘫痪时,手及上肢的节律及协调性受到干扰,阻碍运动发育,妨碍日常生活及学习手也是1 个重要感觉器官,它能分辨软硬、大小、方圆、冷热、轻重等,这些活动由手部传至大脑皮层感觉区,然后考虑如何着手去做及用多大力量完成因此手及上肢功能在决定脑瘫患儿的转归中具有重要意义脑瘫患几经过康复只是会走路,距离我们康复的最终目的还差很远,康复最终目标是引导或帮助他们获得尽可能生活独立性,为将来能达到正常生活做准备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可塑性至少体现在3 个层次上,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神经元的条件性活动,以及皮层功能代表区的可塑性,经过反复训练的经验可以在脑可塑性的3 个层面上重塑脑的功能。
本研究从婴儿开始对脑瘫患儿进行上肢功能干预训练,明显的提高了患儿精细功能水平,并且对各个能区都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适应性及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手及上肢功能康复的重要作用因此,脑瘫的康复是1 个全面的康复,大运动发育要考虑,双手及上肢功能也要考虑,认知、社交、语言功能也不能忽视,早期康复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提示家长及康复工作者全面康复要从早期开始,从婴儿开始,只有早期开始全面康复治疗才能更好的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回归社会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4 参考文献l 林庆,2 0 0 4 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 0 0 5 ,4 :2 6 l2 李德炎,张兰亭主编.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0 0 3 :2 8 —3 13M a r ti n - A n c e lA ,G a r c i a - A li xA ,P a s c u a l —S a l c e d oDe ta 1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6i nt h e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f l u i da f t e rp e r i n a t a la sP h y x i ai sr e l a t e dt oe a r l ya n dl a t en e u r o l o g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P e d i a t r i c s ,1 9 9 7 ,1 0 0 :7 8 94 鲍秀兰,虞人杰,马树中e ta 1 .新生儿窒息与抢救治疗和早期干预并重.新生儿杂志,1 9 9 7 ,1 0 0 ( 5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