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心雕龙》对当下应用文写作的借鉴意义.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1498505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9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心雕龙》对当下应用文写作的借鉴意义    王晓【Summary】当下应用文写作仍然面临“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的矛盾,在主题表达、行文逻辑、写作对象、内容布局等方面问题重重刘勰《文心雕龙》中丰富的应用写作理论,对应用文写作突围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而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专门分析和阐释应用文写作方法的文章,更使这种引导意义明晰而且深刻《文心雕龙·奏启》篇指出 :“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形式上“辨析疏通,明白晓畅”,内容上“古今通变,忠于现实”,写作主体“情感真挚,沁人心脾”,是应用文写作突围的根据Key】《文心雕龙》;文体论;现代文学;明允笃诚;应用写作I207            A          2096-8264(2021)27-0031-02基金项目: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引导项目《〈文心雕龙〉与现代文体学研究》(项目编号:TYCX1915)南朝梁时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集大成之名著全书共分为十卷,每一卷又分为五篇,其中卷二和卷五是关于“分体文章论”(即文体论)的论述,共有三十四种文体,但实际上又远远不只这些。

      主要文体,如:诗、赋、赞等三十四种;其他文体,如:契、薄、录等四十六种在这八十种文体中,应用文体就占了四分之三,但是受古代“重文学文体轻应用文体”观念的影响,后世对应用文体的研究较少莫恒全先生提出:“应用写作理论是《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中客观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的应用写作论,对于现代应用写作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及现代文书工作,仍然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和理论的指导意义,是相当珍贵的文化遗产 ①刘勰《文心雕龙》中关于应用文体的写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不仅强调应用文体结构的整体性,还特别注重语言的正确运用以及思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尤其是应用文体除了达到它的实用价值外,还应该具有审美价值刘勰对应用文体的独到见解,对于提高当下应用文的写作水平,提供了意义重大的理论方法的引导一、辨析疏通,明白晓畅“辨析疏通,明白晓畅”,亦即辨别分析通畅,使人明白,这是应用文基本的形式特征溯本追源,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料,最早的应用文章源于殷墟甲骨刻辞有篇记事如下:壬午王田(畋)于麦菉(麓),只(获)商(商河)戠兕,王易(锡、赐)宰丰(饮)小兄(兕觥),在五月隹(唯)王六祀彡日②壬午时间,王去麦山打猎,获得商河角犀,他把商河的角犀送给宰丰,并用小酒杯饮酒,在五月王六祀三日。

      这篇记事虽然形式短小,但已经包含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经过,意思表达清楚明确,形式整齐,语言有次序,具有了较为固定的格式,这也充分体现了应用文的形式特点刘勰在《铭箴》篇云:“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③铭文的写作,要观察器物端正它的名称,所讲述的内容要和各种器物相适应他深刻的批评“李尤积篇,义俭辞碎,蓍龟神物,而居博弈之中,衡斛嘉量,而在白杵之末,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閑哉!” 如果语言烦琐,意义浅薄,分不清器物名称品第,便不能写好文章《诔碑》篇云“孝山崔瑗,辨絜相参:观其序事如传,辞靡律调,固诔之才也 ④刘勰讲诔,反对“烦秽”,赞成“伦序”“辨法”,“新切”“简要”,叙述要有伦次辨明,文辞要简洁,内容要核要,抒情要新切《檄移》:“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 ⑤檄文一定要使事情明白道理确切,气盛旺盛,话很决断刘勰对章表的要求,“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扼要明白,避免疏略浮浅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意义正确,文辞清新,扇扬其风,使能飞腾,弛聘其丽,使有光彩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每一种应用文体都要求文章通顺、表达清楚明确、文辞简洁应用文主要是为了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服务的,而不是供人审美、供人欣赏玩味,更不是供文人骚客比试高下的文体,它是一种供人实践运用、达成一定功利目的的文体。

      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追求艺术感染力,语言不一定要夸张修饰、描绘细腻,只需要用精准的语言叙述客观的事理当然,这也并不是否定应用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叶圣陶先生指出:“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可是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 ⑥因为应用文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写作要尽量做到不失体裁,遣词恰当;造诣完整,反对杂乱破碎二、古今通变,忠于现实“古今通变,忠于现实”,即写作要求通变,因革损益,在忠于现实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革新,这是应用文写作内容的基本要求王元化先生认为:“所谓‘变’,指的是作家的才性或独创性即篇中所说的‘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⑦作家凭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求会通,乘着旺盛气势来适应变革,便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形成独有的风格通变”除了要求作家的个性之外,还要强调继承,作品的体裁,有一定规格,这方面要参考前人的作品,是因袭,是继承;作品的文辞,作家的才气,要变化,要革新《汉书·食货志》里贾谊向汉文帝论积赎说:“今背本(农)而趋末(商),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秽之俗,日月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倾),莫之振救。

      ⑧这里把当时的社会情况,说的逼真形象,惊心动魄还有晁错向汉文帝言兵事,指出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写得极为具体,是经过实地调查来的刘勰在《奏启》篇中,强调表奏要确实切合,做到“夫王臣匪躬,必吐謇谔,事举人存,故无待泛说也 ⑨叙述的内容要符合当时的真实状况,并从内心发出声音应用文的实用性较强,必须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决不允许虚构和凭空想象只有真实地向社会各方面传递各种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它的文体价值才会有效地实现当前应用文写作除了要做到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身之外,写作者还要做到有所继承,有所革新刘勰对于议的写作要求,提出“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 ⑩应用文写作不仅要观察前代的事例来做参考,又要适应当前的情势加以变通最为关键的是,作者如果做到上述两点要求,并严格遵守应用文的格式,在内容写作中加入个人的创造,体现出作家独一无二的风格,作品也将会因作者和时代的不同而绽放光彩三、情感真诚,沁人心脾“情感真诚,沁人心脾”即应用文写作主体要做到真情实感、以情感人,同时情理和文辞也要配合得天衣无缝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情者,文之经”,都强调了作者的创作活动随时随地都取决于“情”,随时随地都需要“情”的参与。

      贺拉斯也提醒诗人要懂得“修辞立诚”的道理,你如果要我哭,你自己就得首先感到悲伤,文章如果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以情动人刘勰认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⑪,每个人都具有感情,受到外物的刺激而发生感应,有了感应才能唱出情志,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的情感是由“性情”所造成,外表的文辞和内在的性情气质一定是相符合的,所以,写作主体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祝盟》篇多次强调作者要感情真挚,表达出真实的意图,做到“修辞立诚”“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 ⑫,不说虚假浮夸的话《哀吊》篇关于“哀”的体制,刘勰提出“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一定要使感情融和在悲痛里,文辞能够使人流泪主体在写作时反映出真实的内心感情,文章才会光彩焕发表面看来,应用文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只求条理清晰,表达明确,内容真实,好像情感的因素占比很少实际上恰恰相反,应用文是由人来写作的,写作的行为必定具有私人化,主体在表述客观事件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隐晦地隐藏在字里行间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所说:“说话或作文都免不掉两种情感上的联系,首先是说话人对听众不能没有感情上的联系,爱或是恨,其次是说话人对所说的话不能毫无情感。

      ⑬当然,在实际写作中还应该根据应用文不同的种类,来灵活的表达情感,否则,得不到相应的效果,还会弄巧成拙文章只有写的合情合理,表达出真情实感,读者才能欣然的接受四、结语虽然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些文体已经“名亡”,但是其中的“理”对现代的应用文写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体与文体之间,并不是互相对立的,更像是互相依存和发展,我们不仅要用“辨异”的眼光分析不同的文体,而且还要用“求同”的眼光,充分地将各种文体融会贯通,实现文体之间的潜相交通注释:①莫恒全:《庶务纷纶因书乃察—— 〈文心雕龙〉应用写作理论概说》,《广西师院学报》2006年第2期②陈梦家:《殷墟卜词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52页③④⑤⑨⑩⑪⑫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61页,第177页,第316页,第178页,第369页,第53页,第147页⑥叶圣陶:《现代应用文写作语言发展趋势刍议》,《应用文写作》1995年第3期⑦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90页⑧金少英、李庆善:《汉书食货志集释》,中华书局2017年版⑬周国林:《应用文的情感运用》,《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第12期。

      Reference:[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陈梦家.殷墟卜词综述[M].北京:中華书局,1988.[3]金少英,李庆善.汉书食货志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7.[4]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3.[5]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黄叔琳.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全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