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分类课件.ppt
89页诗歌题材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风格恬静淡雅,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景物:郭外、郊外、山林、田园(水田、田家)、墟落、炊烟、草屋、柴门、荆扉 动物:鸡、犬、牛、羊、蚕、蛙、白鹭、黄鹂 植物:麦苗、桑叶、草木、豆苗、五谷(黍、稻)、桑麻、菊花、麦苗 农具:锄、犁、耒耜 人:野老、牧童、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隐者,山水田园诗的主要情感,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表达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隐居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渡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与隐逸有关的意象,景物:野径、空林、空山、孤云、古寺、古木、暮钟、菊花、采薇 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幽人、林叟 山水田园诗意境的特点: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远离尘俗(与明争暗斗的官场形成对比),,三、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山水田园诗的常用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诗歌中的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极少运用烘托、渲染、曲笔,而是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象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细节描写,,,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李白越女词五首),,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渡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借景抒情,高考题演练,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3分)(2)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隐士)形象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的描写,间接地描写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通过最后两句两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2)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友人陆鸿渐没有遇见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既有怅惘,又有着眷念不舍的情感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 徙倚:徘徊依:归依。
犊(d):小牛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薇,是一种植物 (1)诗的颔联与颈联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就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2)本诗以“望”开头,以“怀”结束,请简要分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及其情感3分),,(1)【参考答案一】运用白描手法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秋天的树色与落山的日晖,还有驱逐小牛而归的牧人与打猎归来的猎人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情景参考答案二】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夕阳西下时的群山与树木呈现出静穆萧瑟的特点,是静态描写;而放牧打猎归来的人们则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2)诗人在秋天的原野里寻寻觅觅,到日暮时分依然无可依靠,晚归的牧人、猎人与我素不相识,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真正懂得我内心的理想志向既然社会黑暗,求仕无路,那么还不如追怀古时的高士贤人,长啸当歌,隐居山林吧诗人心中充满了人生易逝、功名无望的失意与无助,表现了孤独之感和苦闷惆怅之情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二、边塞诗,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根据时代来分,主要有盛唐边塞诗和南宋边塞诗,但盛唐边塞诗多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气象,而南宋边塞诗多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边塞诗常见意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沙场、玉鞍、剑、马策、刀环等;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玉关)、阳关 三是边塞的自然景观:白雪、雪山、黄沙白云、冰川、黄河、黑山、海风 四是异域风物:羌笛、胡笳、琵琶等,,五是与战争有关的人:征人、戍卒、将帅、胡人 六是与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边塞诗常见情感,一、描绘边塞雄伟壮丽的独特景观,或反映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使至塞上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边塞诗常见情感,二、抒发将士们思乡思亲的情感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三、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对战争的厌恶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燕歌行高适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四、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诗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边塞诗的常用手法,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景抒情 情、景的关系有两种: 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情衬乐情,,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哀情衬乐情,,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以内地和边塞的景物作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用典,,2004年江苏高考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答: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朝马策与刀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怨景色单调09年高考题,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