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快乐读书屋一.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61086501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快乐读书屋一 苏格拉底的故事(两则)时 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两则小故事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从中领悟到“把握和相信自己,善于抓住最好的机会,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3、认识生字“渠、狱”,读写并弄懂“传承、发掘、竭尽全力、不无哀怨、麦垄、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对“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自己和重视自己……”“应该追求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两句话的理解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相信自己、把握机会的名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与2500年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格拉底的故事(两则) 二、探究新知:1、汇报重点词语:让学生把自己弄懂并会写的词语纷纷写在黑板上,再给大家领读,讲词义。

      2、汇报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一人叙述,其他同学补充或修正的方式,老师要注意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时的准确性和精练性3、分组讨论收获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则故事进行讨论:(1)找到故事中含义最深刻的一段话交流自己的理解;(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对自己或同学说点什么4、集中交流启示三、巩固练习: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把”字句:( )“被”字句:( )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改成陈述句:( )3、“我的蜡不高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指:( ),第2个“蜡”指:( ) 四、总结升华同学们,自信和机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干柴遇不到火种,永远不会燃烧;千里马碰不到伯乐,只能拉车;英雄生不逢时,只好仰天长叹只要我们树立自信,把握机会,那么成功离我们将很近很近请拿起你们的笔,写下想对自己说的话吧! 《论语》三则时 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孔子及《论语》。

      2、认识课后的6个生字,弄懂注释里的词义,会翻译课文3、联系生活实际,体悟《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三则语录,领悟其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了解孔子及《论语》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1、回顾前面学习的与孝有关的几则《论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十则,请大家想想,前十则中有哪些是讲“孝”的?(指名学生背诵前面关于“孝”的几则《论语》,大家补充或纠正2、大家齐背前面学习的关于“孝”的几则《论语》3、由曾子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引入新《论语》的学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的这句话既是对一个人的“孝”的要求,同时也强调了丧葬之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学而篇第一》,继续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孝”和“礼”的一些观点板书:《论语·学而篇》1.11——1.13)(二)分组学习三则《论语》1、提出分组学习要求:(1)各小组所有成员必须熟读要学习的一则《论语》,做到朗读流利,停顿准确2)各小组必须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共同合作,大致了解这则《论语》的主要意思,并能够流利地表达出来3)如果遇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留待全班交流的时候解决。

      4)学习后各小组必须派一个代表把自己本组学习的《论语》准确、流利地朗读出来,并解释意思2、教师出示三则《论语》的相关注释1.11:没:去世  道:主张,规矩1.12:先王:过去的君王 斯:这 由:用 不行:行不通1.13:信:承诺复:实践诺言 因:依靠 宗:遵奉,学习3、各小组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认真自学,教师参与学习,了解学生自学状况,适当进行点拨、引导三)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各小组按照教师的安排各派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形式:先朗读,后解释意思,可以在解释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各小组汇报的时候,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对理解不正确的进行点拨四)选取小老师讲解这三则《论语》1、根据刚才汇报的情况,大家推选三个朗读最好,表达流利、准确地同学担任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这三则《论语》2、教师对小老师提出要求:(1)带领大家朗读三遍,朗读时要求读音正确、停顿准确;(2)把每一句的意思解释清楚,并能够流利地连贯起来说上两遍,使大家都能够理解3)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帮助大家尽量把自己教的《论语》背诵下来3、小老师根据要求给大家讲解这三则《论语》五)教师检查小老师讲解成果1、教师随意指名三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三则《论语》,大家适当点评。

      2、教师随意指名六名同学说说这三则《论语》的意思3、全班推选优秀小老师,并说说理由4、全班自由说说这三则《论语》的意思5、全班齐读这三则《论语》六)教师总结1、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则《论语》,大家又有了哪些收获?(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2、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三则《论语》,懂得了一些孔子关于“孝”和“礼”的观点,而且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以大家为主,老师在旁边做一个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种方式,并积极地参与到我们这样的学习中来,使我们的《论语》学习更有效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讲一位伟人的故事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运用以前所学的讲故事的方法讲有关古今中外伟人的故事,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语言流利生动,条理清楚2、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大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查找古今中外伟人的资料,选择一位自己最敬仰的伟人,把他最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熟读、练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起导入:古今中外无数伟大的人,他们有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目光……他们的故事陶冶了人们的心灵,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今天,就请大家把课前查找的有关古今中外伟人的故事讲出来这些伟人的小故事中蕴涵着大智慧,犹如一扇扇虚掩着的门,从那门缝中透漏出的一束光,足以让我们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二、明确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目的及口语表达的要求三、分组讲故事 1、提出要求:4个一组,每人讲一个故事第一、语言要口语化,掌握好语气和语调,处理好语速和节奏;第二、通过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变化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气氛渲染出来 2、每组挑选一位代表到台前讲故事,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按本次口语交际要求评价讲得如何,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四、拓展思路: 出示一些古今中外的伟人的资料,指导学生自由补充五、总结升华 智者说: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能从小细节看到大景观;从小故事悟出深道理;从小事件总结出真智慧。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希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让我们一起总结今天的伟人故事会:点亮心灯,心中有爱,学会合作,走出自我,从小立下远大抱负,成就我们的精彩人生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1、分辨四组近义词并学会正确使用,能讲出本单元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找出病句的症结,并学会修改2、积累背诵名言警句,会介绍《论语》的主要内容3、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最近一段时间获取的新闻教学重点、难点: 讲出本单元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组织开好“新闻发布会”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和“日积月累”有关的名言警句,并读一读《论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一 二、迁移练习 1、分辨近义词先让学生说一说各组近义词意思的细微差别,再进行词语搭配和造句训练 2、体会句子的含义第一句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谈:重返校园的贫困儿童们之所以对邓小平这样感激,是因为邓小平一家人对祖国下一代的殷殷关心打动了他们。

      第二句要让学生联系自己来谈:只要相信自己、认识自己、正确把握自己能发展自己 3、修改病句 先让学生找出原句中的语病予以改正,然后列举出几个同类的病句再进行修改 参考答案:(1) 我想起了一件趣事2) 大扫除开始了,全校师生都参加了(3) 一走进公园,我们就看见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听到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三、日积月累 1、先读一读课本上的名言,再试着解读其意思 2、背诵自己最近课外积累的名言警句 四、作业:再搜集一些有关本单元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引言导入:指名汇报搜集的名言警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评议 二、知识窗 1、请学生读一读《论语》的简介 2、自由补充自己知道的有关《论语》的知识 3、请学生将自己熟知的一本书的梗概介绍给大家 三、窗外事 1、谈一谈自己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看法。

      2、讲讲自己平时对哪方面的新闻最感兴趣,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的 3、介绍自己最近一段时间获取的新闻 (1)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内容说清楚说准确 (2)抓住事件的重点,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四、知识延伸: 搜集有头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教学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