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74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390698046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9.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七单元 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4课 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教案一、 教学目标  目标 om] 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兰德尔·麦克维尔和卡顿·汤普森考证是非洲人创造了遗址文明大津巴布韦文明是非洲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陈述观点,问题探究古代非洲人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文明;科学工作者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两位学者的贡献加莱克初步论证属于班图的绍纳人创造了遗址文明;达文·比奇对绍纳史进行研究,进一步论证此观点 对比联系,广泛探究在追求科学与真理的道路上,要树立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启示与疑问启示:懂得理解与尊重历史;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反对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 疑问:遗址的起迄时间;遗址文明是一种非洲人,还是多种非洲人创建的;遗址所属国与穆塔帕王国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探究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概括阐释,问题探究我们对世界文明的探索应尊重历史;对人类历史的认识是复杂的、艰巨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究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非洲人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

       难点 为什么说大津巴布韦是非洲人创造的?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有三目内容,一是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介绍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即非洲人创造说与非非洲人创造说二是两位学者的贡献,英国学者加莱克和津巴布韦青年学者达文·比奇论证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属于班图的绍纳人创造的研究成果使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观点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三是启示与疑问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下获得一定的启示同时还有许多有关大津巴布韦文明的未解之谜有待人们去探索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增加学生对本课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兴趣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画的是今天津巴布韦国旗图案文字侧重指出国旗最显著的图饰特征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皂石鸟已经成为津巴布韦的标志,印在了国旗、国徽和硬币上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津巴布韦人民对自己祖先创造的文明是多么珍惜与敬仰建议教师,出示津巴布韦国徽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国徽中熟悉的图案,通过提问方式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所示图片是哪国国徽,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问题二:津巴布韦人把出土文物印在国旗、国徽上的寓意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另一种大津巴布韦文明不是非洲人创造的观点,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 教材介绍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理查德·霍尔等殖民主义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大津巴布韦文明不是非洲人创造的,而是近东人创造的 教材对这个问题的由来没有详细介绍,建议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史实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此观点 19世纪90年代初,英国人罗得斯的考古队与英国科学促进会共同举办了第一届遗址科学研讨会他们所研讨的正是卡尔发现的大津巴布韦他们聘请了研究远古时期文明的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本特期待能找到津巴布韦与古代各种外来文化(如《圣经》中提到的那些)联系的证据但自一开始,他就陷入失望中因为津巴布韦,在他看来,似乎是纯粹的非洲文化,并不十分古老他这样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但是,当他挖到4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鸟时,开始转变他说话的腔调了这样的艺术珍品,在他眼中,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亚述、希腊、克里特、腓尼基等古国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1892年,本特写了一本名为《马绍纳的城市废墟》的书,在描述这片废墟完全不同于它周围环境的地貌时,他写道:“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个标志,这片废墟是最著名的──古老、雄伟、神秘;高高耸立,与周围的原始小屋和粗犷的大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本特的继承人是发掘津巴布韦遗迹的官方考古学家理查德·N·霍尔此人在此遗址考古的时间是从1902年至1904年他的发掘方法具有破坏性他总是急于把遗址上的废墟恢复到他认为的“原来”模样所以,他鲁莽无情地把12英尺厚的泥土和石头从地堡的内部搬运出去这无疑是一种破坏:他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与本特的相符,即津巴布韦是由从阿拉伯或近东来的北方人所建造;正如霍尔所指出的:是由远古社会的更加开化的民族所建造    另外一种观点是以兰德尔·麦克维尔和卡顿·汤普森为代表,认为大津巴布韦文明是非洲人自己创造的1905年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委任德高望重的考古学家麦克维尔对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希望能够证明大津巴布韦并不是非洲人的遗产但是从挖掘出土的文物和遗址建筑的特点看,都属于非洲式的,麦克维尔严肃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是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非洲黑人的历史曾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被面纱遮盖的角落,但是,这段历史并非无法发现,现在这个面纱的一角已经被揭开他的宣言点燃了一场论战之火激起了殖民主义者的愤怒1929年,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又征招了另一位杰出的女考古学专家汤普森博士,重新对遗址进行考察。

      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称得上是科学工作的典范她证实了麦克维尔的论断,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文明是由班图人创造的她还说:“我……坚决不同意一再提出的调和性意见,即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在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建议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班图人的概况,以加深非洲黑人是大津巴布韦文明的创造者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如:黑人又叫尼格罗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广大地区他们可分为苏丹尼格罗人和班图尼格罗人两种,后者在民族、语言学上又被称为班图人班图人起源于喀麦隆高原的西侧在过去2 000年里班图人从早先居住的小块地区不断向外扩散这种扩散,在非洲古代历史上被称为班图人大迁徙路线大体上可以分成西、南、东三个方向向南迁徙的班图人人数最多,被称作绍纳人、卡兰加人、聪加人等的部落越过马夸人和瑶人的住区,到达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河间地区居住,其中绍纳人居住在今津巴布韦的西部 这里尤其要点明: 由于历史原因,殖民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麦克维尔和汤普森两位学者在恶劣的学术环境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科学精神奠定了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并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而殖民主义者们无论如何也不肯作出让步,他们决不承认非洲人有能力创造出如此伟大的建筑 建议教学时补充说明殖民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的原因欧洲人在非洲的领土攫取、传教热情、商业冒险主要都是基于一种主要看法,即当时的非洲人“低人一等”;他们的愿望可以被忽视,他们需要“较开化”的文明来“指引”那时,多数欧洲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总是住在泥土茅屋里——这是原始的象征而此时此刻所考察到的非洲文明具有如此高度的组织性和创造性,以至于建造了像大津巴布韦这样的著名石建筑物;这一概念对心安理得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欧洲人确实具有威胁性!于是,这种看法间接地抨击了在非洲大陆上的欧洲人的存在这对英国人和在罗得西亚的殖民者认为大津巴布韦不属于“非洲文化”的观点有很大的利害关系他们极力否认并企图控制此学说的传播 随着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关于文明根源争论问题就变成了政治问题殖民主义者的殖民行为引起了当地黑人民族主义者的仇恨,他们在1961年和1963年分别成立了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和津巴布韦民族联盟,来传播自己民族文化和与白人殖民政府进行政治斗争这场由学术问题引起的争论逐渐演变成了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反压迫之间的斗争。

      争论愈演愈烈直到1970年,罗得西亚的一位官方考古学家不得不认输,承认了这桩考古事实——大津巴布韦属于非洲!10年后,罗得西亚独立,一切权利归于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为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这名字是马绍纳语“Jin mba buwei”的英语形式,意思是“望族” 教学建议:可以请学生讨论问题一:麦克维尔和汤普森考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的依据分别是什么?问题二:殖民主义者极力否认大津巴布韦文明是非洲人创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三:学术争论为何会演变成政治斗争?黑人民族主义者坚持斗争的意义何在?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殖民主义者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的观念是引起争论的根源 第二目“两位学者的贡献” 教材主要介绍了英国学者加莱克和津巴布韦大学青年学者达文·比奇在论证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创造问题上的重要突破,津巴布韦国家档案馆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加莱克通过考古初步论证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是属于班图的绍纳人创造的建议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绍纳人的概况,及与班图人的关系或者请同学课后进一步了解班图人、绍纳人的情况,撰写一篇介绍小短文 加莱克从绍纳人石头建筑风格和生产工具特征上证明了遗址文明与绍纳人有关,这比麦克维尔等的研究更进一步。

      达文·比奇对绍纳历史的研究则更加系统和具有开拓性他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领域更加开阔除了考古材料,他还利用国内外的档案、语言学等去印证历史,增加了历史的可信度,使遗址的很多疑团迎刃而解这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考证的相关知识,如:孤证不立的原则;科学考证应注重三重证据:地上文献,地下文物,活的社会风俗,它们彼此相互印证;类型比较法与历史比较法,类型比较法比历史比较法更可靠等以引起学生对考古论证的兴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达文·比奇的研究视角与前人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注意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化和视角的变化是创新思维的宝贵品质同时在追求科学与真理的道路上,应具有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津巴布韦国家也非常重视对自己祖先文明的了解,国家档案馆出版了历史权威著作《津巴布韦史诗》,也为非洲人创造大津巴布韦文明作了有力证明现在这一观点已普遍为大家接受所有严肃的学者“都把大津巴布韦看成是非洲发展的产物,它是用当地出产的原材料,按照数世纪一直沿用的建筑原理建造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四卷,第387页 第三目“启示与疑问” 本目教材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总结与运用,也可作为本课的小结。

      主要解释启示的含义:启发指示,有所领悟 教材主要从对大津巴布韦文明的探秘和谁创造了津巴布韦文明这两个方面去解释非洲历史的线索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由此我们受到的启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在对待古津巴布韦文明问题上,我们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与态度,理解与尊重历史大津巴布韦文明不过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古代文明的代表而古代非洲还存在着很多文明王国,他们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生长在非洲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二、任何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都不可能抹煞非洲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任何无视非洲文明的做法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与践踏三、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艰苦探索、作踏实细致研究的科学精神教学中应就启示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阐释自己的观点 疑问:人类认识历史的过程是复杂与艰巨的因此人们探索历史奥秘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类历史不断接近真理的认识过程其中必然还会有我们目前不能揭示的奥秘例如,关于古代津巴布韦文明中,遗址的起迄时间问题,文明的分期问题,创造文明的是一种非洲人还是多种非洲人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