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医学基础.docx
8页康复医学基础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康复与康复医学一、康复:综合地和和谐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方法,通过进行训练和再 训练,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的、最大可能的取得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魄 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取得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从头走上生活,从头走上工 作,从头走上社会二、康复不是百分之百的恢复,它更重视疾病所致使的功能障碍包括:医疗康复,利用医 学手腕增进康复;教育康复,特殊教育和培训增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 业机遇;社会康复3、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4、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若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类慢性疾病患者和 年老体弱者五、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康复医疗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医疗 依托团队协作,康复医学并非医治医学的延续六、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医治7、康复预防:一级预防,避免致残性病损的发生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伤 残三级预防,避免残疾转化为残障 八、康复评定主若是指功能评估,包括躯体运动功能评定、精神心理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 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治的基础,它不仅能够帮忙了解刹残疾的水平,把握现存的功能状况,评 估功能恢复的潜力,从而制订出有效的康复打算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评定,能够指导康复 医治,检查康复医治的成效,并修订康复打算9、康复医治的方式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0T),言语疗法(ST),心理疗法,文体疗法(RT),康复护 理(RN),假肢和矫形器的应用,康复工程10、康复的方式:康复机构内康复和社区康复第二章、残疾学基础一、残疾:因外伤、疾病、发育缺点或精神因素等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致使不同程度 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是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残疾分:病损、失能、残障临时性残疾和永久性残疾(12 个月以上) 二、残疾学:研究致残的缘故和残疾的流行规律、表现特点、进展规律、结局和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是以医学为基础,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和政策法令的交叉性学科三、残疾的一样致残因素:一、遗传因素与孕期疾病;二、致残性感染;3、致残性疾病;4、营养不良;五、社会和心理因素;六、意外损害;7、致残性中毒四、残疾学的评定一、肌肉损伤的评定;二、关节损伤的评定;3、骨损伤的评定;4、神经损伤的评定残疾的分类,好好看看五、肌肉的残疾学肌肉的要紧病理状态:假性肌肥大、肌肉萎缩、肌肉挛缩假性肌肥大,萎缩的肌纤维周围蓄积有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所致,肌纤维直径没有增大 (一)、肌力消退:最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减小的状态,主若是可因年龄、废用性肌萎 缩、肌源性病变、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神经源性病变等因素所致(二)、肌张力异样1、肌张力: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肌张力异样是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特点2、肌张力的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行肌张力3、肌张力异样:肌张力增高(痉挛、强直)、肌张力低下(肌肉硬度变软、摆动现象、关节 活动范围增大及阻力减小)、肌张力障碍六、骨与关节的残疾学1、骨折:骨或骨小梁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大体可分为四期:肉芽修复期(2~3 周)、原始骨痂期(6~10 周)、成熟骨板期(8~12 周)、塑性期(2~4 年)2、骨与关节损伤后引发功能障碍的缘故(1)、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粘连;(2)、关节不稳固;(3)、创伤性关节炎;(4)、骨折不愈合 和畸形愈合;(5)、发育障碍;(6)、组织缺乏;(7)、肌肉挛缩、粘连、变性;(8)、神经障 碍七、周围神经损伤的残疾学周围神经多为混合性神经,即含有感觉纤维、运动纤维、自主神经纤维,故周围神经的损伤 致使的功能障碍也涉及了感觉、运动等多方面的功能1、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要紧障碍 (1)、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3)、反射障碍;(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八、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残疾学1、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瘫痪,其本质是运动模式的异样,分离、和谐、精神的随意运动模 式丧失,显现异样的运动模式2、中枢性瘫痪的异样运动模式 联合反映(当偏瘫患者健侧肢体做随意抗阻收缩时,会引发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活动,且 其各关节多为整体运动模式) 一起运动(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 联合反映和一起运动的特点:一、伴随痉挛显现而显现,呈正相关系;二、患侧异样反射活 动,肌肉失去自主操纵;3、依照必然模式显现,如屈肌一起运动模式,伸肌一起运动模式 等;4、偏瘫初期明显3、异样姿势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髓反 射4、中枢神经损伤后偏瘫恢复进程的特点和规律 一、初期“休克”状态;二、运动形式异样;3、肌力异样;4姿势反射异样;5 痉挛、僵硬、 交互性抑制障碍。
肢体恢复六个时期:1迟缓时期2 痉挛时期3一起运动4部份分离运动5 分离运动6 正常 第三章、人体发育一、发育:生物体生活史中,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进程 人体发育学的大体观点:人一辈子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进程;人体的发育是综合整体 的,而不是片面独立的二、人体发育的大体规律:1、生长发育是有时期性的持续进程;二、生长发育是一个不平稳的进程3、生长发育是有必然程序的渐进进程;4、生长发育既遵循一起的模式但又具有个体间的不 同性三、发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手眼和谐能力的发运顺序:1 躯体运动到分离运动 2 抓握稳固点近端到远端 3 眼手发育一起起特点:无目的-抵达-抓握-操作 4手掌抓握得手指抓握5尺侧抓握到桡侧抓握6 从抓握 到放开7 从防御手到功能手8从手到眼9利手发育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1、头尾规律;二、由远及近;3、由不和谐到和谐,由泛化到集中;4、由粗大动作到精细 动作;五、先有正面动作,后有反面动作第四章、运动学基础一、强度和硬度是骨的重要力学性能二、不同加载形式的骨性能1、拉伸;二、紧缩;3、剪切;4、弯曲;五、扭转;六、联合载荷三、关节运动的面和轴1、矢状面和矢状轴。
矢状面,人体分前后;矢状轴,前后2、额状轴和额妆面额妆面,人体分前后;额状轴,左右3、水平面和垂直轴水平面,人体分上下;垂直轴,上下四、关节运动的经常使用术语一、屈曲:关节绕额状轴运动,致相关关节的两骨彼此接近,其间的角度变小 伸展:关节绕额状轴运动,致相关关节的两骨彼此离开,其间的角度变大2、外展:关节绕矢状轴运动,该部份离开指定线向外侧活动 内收:关节绕矢状轴运动,该部位离开指定线向内侧活动3、内旋:向躯体前方旋转外旋;向躯体后方旋转为外旋五、关节可依照自由度分成以下类型:1、单轴关节:只有一个自由度,只能绕一个运动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如滑车关节,车轴 关节,蜗状关节2、双轴关节:有两个自有度,可围绕两个互为垂直的运动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如颗状关 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3、三轴关节或多轴关节,有三个自由度,但仍限于三度空间的运动六、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固性1、关节的功能取决于关节活动度2、阻碍关节活动度和稳固性的因素:1与组成关节两个面的弧度有关;2 与关节囊的和松紧度有关;3 与关节韧带的强弱的多少有关;4与关节周围肌群的强弱和伸展性有关3、运动链:是指几个部位通过关节连接二组成的复合链运动链可分为开放链(远端游离)和闭合链(远端闭合)七、肌肉的生物力学一、 人类骨骼肌具有三类肌纤维:红肌纤维(I型肌,慢肌),又称慢颤氧化型;白肌纤维 (II 型肌,快肌)又称颤糖酵解型;中间型纤维二、 肌力:肌肉运动时能最大收缩的力量。
阻碍肌力的因素:一、肌肉的横截面;二、肌肉 的初长度;3、肌肉的召募;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度的关系3、 肌肉的收缩形式:等张收缩(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等长收缩4、 肌肉的分类: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五、 杠杆的分类:第一类杠杆:平稳杠杆特点,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二类杠杆:省 力杠杆,特点,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特点,力点在阻力点 和支点的中间六、 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重) 省力,取得速度,避免损伤(运动对心血管的阻碍,好好看看) 第五章、神经生理学基础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一、大脑皮质运动区相关的要紧功能定位 1、对运动的调剂支配具有交叉性;二、对运动的功能定位具有精细型;3、运动与定位散布 排列呈倒置第五章、第六章名词说明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元、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脑的可塑性: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现实的能力 感受器:散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用来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幻的结构或装置 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发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机体多非损害性刺激产生的过强反映神经元: 问答1、简述大脑皮质的浅感觉中枢(感觉投射区)的特点1)、躯体体表柑桔传入向皮质的投射具有交叉性质,即一侧体表的感觉传入投射到对侧皮 质的相应区域,但头脸部感觉呈双侧性的投射;2)投射区域具有必然的分野,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部以下代表区在皮质的内侧面),上肢 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脸部代表区在底部,呈倒置排列,但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3)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感觉的灵敏度有关,感觉灵敏度越高,那么在大脑中央 后回的代表区越大二、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运动的支配特点 对运动的调剂支配具有交叉性、对运动的功能定位具有精细性、运动区定位散布排列呈倒置 3、感受器的分类: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感受器4 视觉、本体感受、听觉代表区别离在什么部位 视觉:枕叶皮层;本体感觉:中央前回;听觉:颞叶皮层5 浅反射包括哪些内容浅反射是刺激皮肤、角膜、黏膜引发的肌肉 迅速收缩反映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论述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与脑相连的12 对脑神经和与脊髓 相连的 31 对脊神经。
二、试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3、试述椎体系和椎体外系对运动的操纵作用 椎体系:治理各类随意运动,专门是四肢远端如手肌的精细运动 椎体外系:调剂肌紧张,和谐各肌群的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以维持躯体平稳和进行 适应性动作,并执行一些粗大的随意运动第七章、心理学基础康复心理学: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康复全进程,研究残疾人和患者在康复进程中内心 活动、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一、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行为与残疾的关系;二、内心医治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3、康复心理评定;4、为康复 对象、家眷等提供心理咨询;五、康复对象的心理;六、康复医治方式对心理活动的阻碍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原那么1、客观性;二、系统性;3、科学性;4、动态进展学;五、伦理学;六、理论联系实践 二、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可分为观观点、实验法、调查法、考试法;依照对象不同,能够分为个案法、群体 抽样法;依照时刻不同,能够分为横向法、纵向法、回忆法、和前瞻法 个案法:搜集单个研究对象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点及其他问问题的研究方式 观观点:看 调查法:通过会谈、访问、填写问卷等方式取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式。
三、认知: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熟悉和明白得事物的心理进程,是信息的同意、 编码、贮存、提取和利用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