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添加剂总论.ppt
54页食食 品品 添添 加加 剂剂泉泉 州州 师师 范范 学学 院院2024/9/14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添加剂总论食品添加剂总论泉泉 州州 师师 范范 学学 院院2024/9/14 食品添加剂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有利于食品加工有利于食品加工 •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 •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和原料的综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和原料的综合利用合利用 2024/9/14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一、食品添加剂定义一、食品添加剂定义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质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2024/9/14食品强化剂:食品强化剂:为平衡、补充、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料: :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 :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2024/9/14 日本规定:日本规定: 在食品制造过程,即食品加工中为了保存的目在食品制造过程,即食品加工中为了保存的目的加入食品使之混合、浸润及其他目的而使用的的加入食品使之混合、浸润及其他目的而使用的物质欧盟规定:欧盟规定: 在食品制造、加工、准备、处理、包装、运输或在食品制造、加工、准备、处理、包装、运输或储藏过程中加入到食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食品的储藏过程中加入到食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食品的组成成分其本身不构成食品的特性成分,并且本身组成成分其本身不构成食品的特性成分,并且本身不能被当作食品消费的物质不能被当作食品消费的物质2024/9/14美国规定:美国规定: 食品添加剂是直接或间接进入食品并成为食食品添加剂是直接或间接进入食品并成为食品一部分的任何物质。
所谓直接食品添加剂,是指品一部分的任何物质所谓直接食品添加剂,是指直接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所谓间接食品添加剂,直接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所谓间接食品添加剂,是指包装材料或其他与食品接触的物质,在合理的是指包装材料或其他与食品接触的物质,在合理的预期下,转移到食品中的物质预期下,转移到食品中的物质不包括偶然的污不包括偶然的污染物染物)根据这个定义,食品配料也是食品添加剂的)根据这个定义,食品配料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部分,这是美国与大多数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一部分,这是美国与大多数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不同之处的不同之处2024/9/14污染物:污染物: 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而是在生产(包括谷物栽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而是在生产(包括谷物栽培、动物饲养和兽药使用)、制造、加工、调制、培、动物饲养和兽药使用)、制造、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和保藏等过程中,或是由处理、装填、包装、运输和保藏等过程中,或是由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中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昆虫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中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昆虫碎体、动物毛发和其他外来物质残留农药和兽药碎体、动物毛发和其他外来物质残留农药和兽药均是污染物。
均是污染物 2024/9/14 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AC))19831983年规定:年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是指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特有成分的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物质,而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他们在食任何物质,而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他们在食品的生产、加品的生产、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储存等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由于技过程中,由于技术(包括感官)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或者术(包括感官)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或者预期这些物质或预期这些物质或其副产物会成为(直接或间接)食品中的一部其副产物会成为(直接或间接)食品中的一部分,或者改善食分,或者改善食品的性质它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为保持、提高品的性质它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为保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它既不包括污染物也不包括食品营养强化剂它既不包括污染物也不包括食品营养强化剂 2024/9/14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1、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达14000种2、美国 2700种以上(FDA)3、欧共体 近1500种4、日本 1100多种5、中国 2047种,其中合成252种,香料1531种,食品工 业用加工助剂114种,食品用酶制剂44种,胶姆糖基础剂51种。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目前在世界上采用的分类法主要有3种: 可按其来源、功能、安全评价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2024/9/141、按来源分类、按来源分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而获得的天然物质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一般化学合成品 人工合成天然类似物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可分2024/9/142、按功能作用分类、按功能作用分类不同国家和机构对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判定不同,因此分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将其分为32类联合国FAO/WHO于1984年曾将其分为95类,现将其分为40类欧共体仅分为9类日本分为25类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共22类。
2024/9/14⑴酸度调节剂; ⑿增味剂;⑵抗结剂; ⒀面粉处理剂; ⑶消泡剂; ⒁被膜剂;⑷抗氧化剂; ⒂水分保持剂; ⑸漂白剂; ⒃营养强化剂;⑹蓬松剂; ⒄防腐剂; ⑺胶姆糖基础剂; ⒅稳定和凝固剂;⑻着色剂; ⒆甜味剂; ⑼护色剂; ⒇增稠剂; ⑽乳化剂; (21)其它; (国标中序号为00) ⑾酶制剂; (22)香精香料;(国标中另列)2024/9/143 3、按安全评价分类、按安全评价分类目前以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为判断食品添加剂毒性大小的标准 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 CCFA )根据安全性评价资料,将食品添加剂先分成A、B、C类,然后再按用途各细分成两个小类 A类: FAO/WHO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或暂定ADI者,其中: A(1)类:经JECFA评价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值者。
A(2)类:JECFA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时许可用于食品者2024/9/14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评价,但未建立ADl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评价者其中:B(1)类:JECFA曾经进行过评价,但因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制定ADI值者B(2)类:JECFA未进行过评价者 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者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C(1)类:JECFA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C(2)类:JECFA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作特殊应用者注意 :安全性评价分类可有变化 B类:C类:2024/9/14一些常用缩略词:一些常用缩略词: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每日容许摄入量每日容许摄入量(mg/kg(bw))CCFA:: (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EC:: (European Community)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E.C:: (Enzyme Commission)国际酶学委员会国际酶学委员会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食品与药物管理局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良好生产规范GR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一般公认安全一般公认安全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组织I.U:: (International Units) 国际单位国际单位JECFA::(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家委员会LD50:: (50%Lethal Dose)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 (Lethal Dose)致死剂量致死剂量MRL:: (Maximum Residue Limit)最大残留限量最大残留限量MTDI::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
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NOEL:: (No—Observable—effect Level)无作用量无作用量RDA;; (Recommended Dietary A1lowance)推荐膳食供给量推荐膳食供给量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联合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2024/9/14第二节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要求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一)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期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中毒作用抗氧化剂则可以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 (二)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调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 2024/9/14(三)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提高产品质量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应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品质改良剂,可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
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和食品原料质量的提高作用非常重要 (四)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少超级市场已拥有多达万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 大都取决于防腐、抗氧、乳化、增稠以及不同的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各种食品添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 2024/9/14(五)有利食品加工操作,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 使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 (六)满足其他特殊需要,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配料糖尿病: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三氯蔗糖)缺碘地区:碘强化食盐,防止缺碘性甲状腺肿某些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黄酮类物质)可以用来生产功能性食品2024/9/14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一、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一、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危害性,特别是有些品种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十分关注,尤其是人们十分担心长期摄食食品添加剂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向食品中掺杂作假是长期以来一直担心的问题如用色素对质量低劣的或腐败变质的食品进行着色)各国政府已明令禁止,如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2024/9/141955 年日本森永乳业公司把含有砷的磷酸氢钠 (工业品 )作“ 乳质稳定剂 ”加入牛奶中,导致 12344 名婴儿中毒,其中 130名 婴儿死亡,原因就是这种工业磷酸氢钠与食品添加剂的磷酸氢钠在外观上无差异人们最关注和担心的是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具有的致癌、致畸作用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人类中出现的致癌、致畸作用与食品添加剂的消费有直接的联系,但在动物试验中确是事实亚硝胺:据报道在饮水中给予50-100mg/kg(bw)喂养动物,160-200天后全部动物均致癌2024/9/14经过JECFA、CCFA和各国政府的努力,要达到(1)、已将那些对人体有害,对动物致癌、致畸,并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品种禁止使用;(2)、对那些有怀疑的品种则继续进行更严格的毒理学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可用,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及残留量等现有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均已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试验和一定的安全性评价才得以许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已降到最低水平目前,国际上认为由食品产生的危害大多与食品添加剂无关人们通常把与食品有关的危害分为五类: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食物中毒)>营养问题(营养缺乏,营养过剩)>环境污染>误食某些天然毒物(如毒蘑菇)>食品添加剂。
2024/9/14二、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二、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明确规定;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 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5、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6、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2024/9/14(二)、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二)、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1、本身应该经过充分的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一定的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 2、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与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能被正常的解毒过程解毒后排出体外;或因不被消化道吸收而全部排出体外:不能在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而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3、在达到一定的工艺效果后,若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或被破坏,以免摄入人体,则更为安全4、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储藏;具有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防止腐败变质;增加感官质量;提高产品品质等作用,并应在较低使用量条件下具有显著效果。
2024/9/145、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有害物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允许的限量6、价格低廉,来源充足7、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特别是不得掩盖食品原有品质8、使用方便、安全,易于贮存、运输与处理9、添加于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2024/9/14(三)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三)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1、、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2、、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份;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份;3、、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4、、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四)带入原则:(四)带入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1、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剂;2、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大使用量;3、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水平;4、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2024/9/14三、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与监督管理三、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与监督管理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管理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 2、、《《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3 3、、《《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4 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5 5、、《《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6 6、、《《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7 7、、《《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8 8、、《《食品用香料分类和代码食品用香料分类和代码》》9 9、、《《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101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2024/9/14(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定义食品添加剂、定义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 (第九章第五十四条第二款 );营养强化剂 (第九章第五十四条第三款 );食品 (第九章第五十四条第一款 );食品不得加入药物 (第二章食品的卫生 ,第十条)。
2 2、、规定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经营、使用第三章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第十一条)2024/9/143、、食品卫生内容食品卫生内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属食品卫生: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食品[第二章食品的卫生, 第九条(十一) ]4 4、、确定主管食品卫生的部门职责确定主管食品卫生的部门职责食品卫生的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第三条)2024/9/14(二)、管理规定(行政管理)(二)、管理规定(行政管理)1、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轻工业部) 2、特种营养食品生产管理办法 (轻工业部)3、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26号令)4、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卫法监发[2002]159号 附件15、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卫法监发[2002]159号附件26、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7、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 )2024/9/14(三)、标准(三)、标准四级标准: ①国家标准 ( GB ) ②行业标准 NY 农业部标准(农业); QB 轻工行业标准 ③地方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 ④企业标准 严于国标、行标、地标2024/9/14标准等级:1、强制性标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2、推荐性标准 GB/T 推荐性国家标准;3、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2024/9/14标准内容:1、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2、卫生标准(卫生和毒理要求) 基础卫生: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物、添加剂使用标准 卫生规范:生产、经营环境卫生、人员、设备等 产品标准:产品卫生质量3、分类标准:归类与划分、系统编码4、检验标准: 分析与检测、毒理评估、等级划分2024/9/14标准式样2024/9/14(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内容(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内容1、类别:2、名称与代码:3、使用范围:适用的食品种类4、最大使用量g/kg:最大使用的限度5、备注:1)计算形式;2)残留限量 3)残留量计算形式 如: 苯甲酸盐,以苯甲酸计 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 亚硫酸盐,以二氧化硫计2024/9/14中国分类系统(分类和代码标准:GB12493 –1990 )⑴ 编码格式 GB □□. □□□ CNS □□. □□□⑵ 代 码: CNS ⑶分类编号 (类目标识 ): 00~ 20(二位数);不包括食用香料的分类、代码 ⑷编号代码 (同类编号 )例 焦糖色(加氨生产) CNS号: 08.110 焦糖色(不加氨生产)CNS号: 08.1082024/9/14中华人民共和国(例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例样)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GB12493 –1990分类号类 别代 码 食品添加剂名称英文名称01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01.101柠檬酸citric acid 01.201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01.301碳酸钾potassium carbonate02抗结剂Anticakingagent02.001亚铁氰化钾potassium ferrocyanide00其他other 00.009咖啡因caffeine 2024/9/14实例实例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1996类别名称(代码)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g/kg备注酸度调节剂柠檬酸( 01.101)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碳酸钾(01.301)面制食品饮料、矿物质饮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L防腐剂丙酸钙(17.005)生面制品面包食醋1.82.5以丙酸计2024/9/14第四节食品添加剂的评估第四节食品添加剂的评估一、食品添加剂的毒性评估一、食品添加剂的毒性评估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当以足够大的剂量摄入时都可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此即该物质的毒性所致。
毒性大小的分类; 物质对大鼠经口LD50的大小分为6类极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实际无毒、无毒 食品添加剂大多为低毒和实际无毒级,也有一些属无毒,仅有极少数品种如亚硝酸钠属中等毒注意:LD50不能反映物质对人类潜在的危害例如:反应停2024/9/14 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需进行一定的毒理学试验我国动物毒理学试验采用GB15193.1—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规定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阶阶段段试验试验 内容内容 目的目的 观察期观察期 一一急性毒性急性毒性 直接喂养直接喂养中毒剂量中毒剂量, ,毒性强度确定毒性强度确定LDLD5050值,值,48 h48 h二二遗传遗传( (积蓄毒性积蓄毒性) )30 d30 d喂养喂养致畸致畸(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30 d 30 d 三三亚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 90d90d喂养喂养 代谢、繁殖代谢、繁殖的影响,的影响,间接提供间接提供ADIADI值值 90 d 90 d 四四慢性毒性慢性毒性长期喂养长期喂养 致癌、遗传致癌、遗传的影响,确定的影响,确定MNLMNL值值2 2G G ~~3G 3G 2024/9/14 每日允许摄入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明显危害量(mg/kg(bw))。
单位体重的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可由动物的长期毒性试验所得到的最大无作用量(MNL)除以适当的安全系数(一般为100)而得种间毒性相差约10倍,同种动物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也相差l0倍 最大无作用量(最大无作用量(MNLMNL):): 长期摄食某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食剂量(mg/kg体重),它表示试验动物长期(终生)摄食某种受试物后对动物本身及其后代无影响的最大使用量 2024/9/14一般公认为安全者(一般公认为安全者( GRAS ))美国FDA规定的,于每年在CFR中公布凡属于GRAS者,均应符合下述一种或数种范畴1、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者2、已知其在人体内极易代谢(一般常量范围)者3、某化学结构与一已知安全的物质非常近似者4、在广大范围内证实已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者(在某些国家已安全使用30年以上)2024/9/14有关有关ADIADI的几种情况的几种情况1、类别ADI: 对毒性作用类似的几种化合物用于食品时所制订的ADI、用于限制其累加摄入 2、ADI无需规定: 根据已有的资料(化学、生物、毒理)表明某受试物的毒性很低,且其使用量和人膳食中的总摄入量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可不必制定具体的ADI。
3、暂定ADI: 某物质的安全性资料有限,或者根据最新资料对已制订ADI的某种物质的安全性提出疑问,要求进一步提供所需的安全性资料 4、ADI值不能提出: 安全性资料不充分,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以及未制订特性鉴别与纯度检测方法,不能制订ADI值2024/9/14添加剂最大用量的确定1、动物试验 ,确定MNL (mg/kg) 2、以安全系数推算:ADI = MNL × 3、标准体重者日均用量 A = ADI × 60 (mg) 4、膳食需要相应食品总量5、摄入总食品中平均含量 A / C6、单种食品中某添加剂最大用量2024/9/14 对新增物种的试验要求对新增物种的试验要求 1、国际组织允许,资料齐全者 须完成第一阶段的毒理试验; 2、引用部分国家已允许的, 经过前二个阶段的毒理试验; 3、创新的添加剂 须经过一、二、三阶段的毒理试验; 4、第四阶段试验是否进行 可根据前三阶段的试验结果而定; 5、任一阶段的毒理试验呈阳性时,即终止试验2024/9/14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评估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利弊权衡: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是有益无害。
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食品也都并非绝对安全;如;菠菜中的草酸盐;豆类中的植物血球凝集素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某些营养强化剂:VA、VD,过量使用也会引起中毒亚硝酸钠:肉类制品的护色剂,可使肉制品呈现美好、鲜艳的亮红色,而且还具有防腐作用,可以抑制多种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尤其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防止肉毒中毒增进肉制品的风味作用在肉制品的加工保藏中具有重要意义2024/9/14但人们不仅认识到其具有较大的毒性,而且还发现亚硝酸钠可以与仲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强致癌物质),因此不少人曾一再提出要禁止使用亚硝酸钠 如果禁用亚硝酸钠,护色方面(着色剂),对于如何有效防止肉毒中毒却是一大问题,而一旦发生肉毒中毒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生命危险 人们为寻求取代亚硝酸钠作了很大的努力,迄今为止未见有可取代亚硝酸钠的理想替代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变化2024/9/14 一、发展概况一、发展概况 2007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比2006年增长了18%,主要产品总产量达5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5%出口创汇超过27亿美元。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异VC和异VC钠、谷氨酸钠、柠檬酸、乙基麦芽酚、赖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E、黄原胶、天然防腐剂、木糖醇等出口形势依然较好 调味剂(主要是味精)55~60万吨;酸味剂(主要是柠檬酸)2025万吨; 酶制剂 25万吨左右;乳化剂、增稠剂 2万吨左右; 甜味剂(含糖醇) 10万吨; 香精、色素 4.5~5万吨 第五节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第五节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2024/9/14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厂家超过了500家,具有规模生产的厂家有200多家能够生产的品种近1200种有些品种属于我国特有资源产品,如某些天然香料酸味剂生产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数量众多厂家,产量具世界前四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已有部分品种可以出口,同时也进口部分高档产品以补充不足食品添加剂也和食品一样,市场走向全球化,今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9/14二、发展趋势二、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成分,并且已发展成独立的行业1、天然食品添加剂和改性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和改性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开发研究开发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更能得到保证。
回归自然是当今食品发展的一大潮流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与研究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天然食品添加剂除了安全性高以外,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等多种功能:茶多酚不仅防腐效果好,而且还能起防止蛀牙,抗衰老的作用2024/9/142 2、生物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生物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天然食品添加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生产一些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3 3、新型食品添加剂合成工艺的研究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合成工艺的研究开发制造成本高,产品价格昂贵,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能开发出一些高效节能的工艺,必将使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有很大的改进如红曲色素、乳酸链球菌素、黄原胶、溶菌酶等2024/9/144 4、食品添加剂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复配很多食品添加剂的配合使用都可以产生增效作用或产生一些新的效果,可以降低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提高食品的食用安全性5 5、专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专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水产品(甚至某个品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6 6、高分子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高分子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分子相对较大的物质(安全性高、热值低及效用持久)2024/9/14作业作业 你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要求:自查资料,1500字以上, 可以打印。
2024/9/142024/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