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新能源产业分析报告.docx
6页新能源产业分析报告 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一次能源以及通过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获得的二次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本规划统称为“新能源〞我市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具备较好发展根底,生物质能初具特色,半导体照明和能源动力电池得到较好培育,氢能产业蓄势待发,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集聚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掌握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根底,是我市加快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202023全市新能源集聚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70亿元 〔一〕光伏发电形成市场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应用系统方面的研发走在全国前列日新科技、珈伟科技、迪源光电、华灿光电、兴隆源等企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具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实力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日新科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电产品研发,其生产的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居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市场太阳能户用系统电池组件的最大供给商之一,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先后在部分北京奥运场馆、武汉植物园等工程得1 到成功应用。
珈伟太阳能〔武汉〕公司是珈伟集团在武汉设立的生产及运营中心,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生产高效率、低本钱太阳能电池、1w到200w的系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应用产品,已成为中国知名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供给商之一,产品95%销往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 〔二〕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形成特色 目前,武汉生物质能产业分为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三个方面在生物质发电领域,以凯迪为龙头的环保企业加大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投入,先后和全国产粮大省中266个县市签订了生物质发电供热协议,其中,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80个,已开工建设的22个,已并网发电1个在武汉及武汉周边城市实施的有江夏、监利、荆州、随州、襄樊等20个生物质热电项目在垃圾发电领域,武汉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汉阳锅顶山汉口府河、蔡甸千子山、江夏长山口、洪山群力村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建成能有效的实现垃圾减量,也将较好的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在生物柴油领域,艾瑞公司、达瑞科技企业采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转化技术、甲醇转酯化生产技术以及菜籽直接提取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等技术在武汉开始得到应用,并已进行的产业化生产,生物质柴油的产业化应用也将为武汉生物质能源新的增长点。
〔三〕半导体照明得到较好培育 半导体照明是XX省、XX市重点培育的新型光产业之一,XX省将“led半导体照明项目〞列为“百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计划〞首位,XX市被列入科技部21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并获批成为新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武汉迪源光电具备提供led照明整体方案的技术实力,产业园一期形成了年产外延片12万片、大功率芯片1亿只、路灯3万盏的生产能力 〔四〕氢能产业化加快推进 武汉氢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优势,武汉理工新能源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ccm技术的燃料电池核心组件mea制备技术等,建成了一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线,产品全部面向海内外市场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供给商,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银泰科技公司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银泰科技公司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领域确立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两公司力争做大做强燃料电池产业链,在国内确立领先地位 〔五〕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 我市风力发电和核能以设备制造为主,同时建成了一批风电示范项目国测诺德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技术从瑞典引进,现在是XX省内唯一一家从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类型横跨两叶片及三叶片风机,是中国风机市场唯一同时拥有两叶片和三叶片技术的风机生产商,我市形成以国测诺德系统总装集成为龙头、汽发、中船6803厂、461厂、471厂、3303厂、中科凌云、凌久高科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风电产业链国测诺德目前在东湖开发区拥有3.6万平方米厂房,在XX省拥有50万千瓦的风电厂另外,武汉中科凌云新能源公司研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为国际首创 核能装备制造目前虽然规模较小,但具备一定的根底和较强的技术实力武锅核电在江夏庙山开发区建成了14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新厂房,并购臵了专用组合机床等大型关键设备,在建造厂房、设备搬迁的同时,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配臵、基地建设及后续保障条件等方面全面铺开,根据专项产品封闭式生产的要求,新增的四大主要设备也先后完成了调试和验收。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研究和技术效劳的科研事业单位,现已建成保障国家核电运行安全的技术支持和后援体系,并构筑了核电无损检测技术、核电仿真技术、核蒸汽发生器设计试验与维修技术三大技术支柱,其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六〕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 我市培育新能源产业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研究所等及相关企业都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藏202023,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武汉能源研究院,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打造武汉高校、企业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聚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引领前沿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智能电网、新兴高效动力电池、碳减排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研发平台及新能源政策研究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新能源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虽然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的问题也比拟明显 〔一〕新能源产业本身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以生物能源为例,前期以秸秆等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正陷入原料供给不足的困境,有的项目甚至暂时停产或半途而废。
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因为原料油的问题,也呈进退两难状态从光伏发电和氢能的市场看,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二〕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新能源的研发 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转化,其资金投入较多,风险较大,如凯迪的太阳能柴油项目以投入前期研发资金10亿元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融资途径制约了新能源领域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具有部分和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扩大规模 〔三〕产业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武汉具有丰富的从事新能源产业的科技资源,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良好根底条件,烦富有成效的参与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较少,如武大、华工在燃料电池,生物能源领域所具有的科技优势尚未进行有效整合,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还不够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