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ppt
2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认识化学变化,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说 课 稿,,,1,,基本环节,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2,,一、说教材,教材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沪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因此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4,,,,,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能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定量研究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介绍,,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5,,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归纳、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6,,二、说教法,教学方法,,教学突破,,,7,,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一),、,教学方法,,8,,(二)、,教学突破,[经典回顾,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化学变化中物质类别一定要变,提出化学变化中的质量是否也要变的问题,,,引入课题,,,并演示一个实验9,,[合作探究,体验过程],,,在老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以达到体验学习的过程,突出重点,。
二)、,教学突破,,10,,[借助媒体,突破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水分解,的微观变化模拟动画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三)、,教学突破,,11,,三、说学法,学情分析,,学法指导,,,12,,(一),、,学情分析,认知状况,:,已认识一些化学反应,了解元素、化学式、分子、原子等知识,但微观知识的应用大多数学生依旧困难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方法还处于启蒙阶段心理状况:,对实验充满好奇与渴望,情绪都比较兴奋13,,(二)、,学法的指导,本课题,学生主要,通,以下三种方法来完成学习过程:,,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通过,观看,课件,,,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3、通过对生活中化学变化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巩固学习成果,1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验探究、探索新知,,质,疑解惑、升华新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15,,(,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硫的燃烧,铁丝的燃烧,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有变化吗?,,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入手,导入新课,目的在于告诉学生知识是连续的。
16,,(二)实验探究、探索新知,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根据小组所分仪器药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17,,实验,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1,(,红磷燃烧),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实验,4,(镁条燃烧),实验,3,(盐酸与碳酸钠粉未反应),反应后天平,不,,平衡,,18,,实验方案,实验,1,实验,2,,,,,实验现象,,,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关系,,,分析,,,浸没在溶液中的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又缩小,结论: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P+O,2,P,2,O,5,点燃,Fe+CuSO,4,Cu+FeSO,4,,,,,,,m,1,=,m,2,,M,1,=,M,2,,,19,,实验方案,实验,3,实验,4,,,,实验现象,,,反应前后称量结果比较,,,,分析原因,,,有大量,气泡,冒出,发出耀眼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物质,,M,反应前,>M,反应后,M,反应前,<,,M,反应后,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Na,2,CO,3,+HCl NaCl+H,2,O+,CO,2,,点燃,镁,+,氧气,,氧化镁,,,点燃,Mg+O,2,,MgO,,,,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有氧气参与反应,,20,,(三)质疑解惑、升华新知,实验,3,、,4,探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改进装置,再次实验,,,并分析归纳总结。
3,、,4,实验反应前后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21,,A,装置,B,装置,碳酸钠粉末,稀盐酸,改进后,的实验装置,,22,,动漫演示 突破难点,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不变,不变,,水电解微观示意图,,,氧原子,氢原子,,,,,,,,,,,,,,,,,,,,质量守恒的原因,(四)动漫演示 突破难点,,23,,①,100 g,水和,100 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 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③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本环节我设计了三道基础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24,,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2,、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3,、“,总质量,”,,不能忽略,气体、沉淀,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算在内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5,,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课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板书设计,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二、实质:,,26,,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1.,两个体现,,(,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四个突出,,(,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27,,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