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6页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 B.75 mL 3 mol·L-1氯化钙溶液C.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3 mol·L-1氯化镁溶液参考答案:C2. 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 B.Cl2 C.SO2 D.NO2参考答案:略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浓H2SO4稀释时,应将浓H2SO4慢慢加到H2O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参考答案:D略4. 2017年5月9日,最新发现的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终于有了中文名称根据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预测或说法肯定不合理的是( )A. 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NhO3是一种强酸B. Mc的最高价阳离子为Mc5+,氧化性比较弱C. Og是第七周期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D. 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参考答案:AA. 根据原子序数可判断Nh位于第ⅢA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NhO3一定不是强酸,A错误;B. Mc位于第ⅤA族,最高价阳离子为Mc5+,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比较弱,B正确;C. Og是第七周期中的最后一种元素,属于0族,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C正确;D.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D正确,答案选A。
5.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 .a b c d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Ⅱ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色,说明 .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答案: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2.d3. 氯单质的氧化比溴单质强 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紫红色考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依据氯气和氯化氢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除杂剂,结合装置中气体压强变化分析现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据此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选择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有水柱上升; 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故答案为:d; (3)D中是溴化钠,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所以现象为:溶液从无色变化为橙色;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故答案为:橙; 氯单质的氧化比溴单质强;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紫红色.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的检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氯气的性质、制法、装置的作用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VIA族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参考答案:C7. 关于氯气及氯水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纯净的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具有漂白性B.可用干燥的石蕊试纸验证氯水是否变质C.氯气能与铁反应,液氯不宜贮存在钢瓶中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参考答案:B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A.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B.氯水中含HClO可使试纸褪色,变质后为盐酸,不能使其褪色;C.常温下,铁与氯气不反应;D.氯水为混合物.解答:解:A.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HClO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B.氯水中含HClO可使试纸褪色,变质后为盐酸,不能使其褪色,则可用干燥的石蕊试纸验证氯水是否变质,故B正确;C.常温下,铁与氯气不反应,则液氯可贮存在钢瓶中,故C错误;D.氯水为混合物,而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D中氯水为混合物,侧重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 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②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③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 ④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单质铜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C略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B、油脂的水解反应,都是皂化反应C、淀粉和纤维素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D、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H2SB. 浓硫酸在常温下不与铁和铝反应C. 可将蒸馏水注入浓硫酸进行稀释D. 棉花接触浓硫酸后会变黑参考答案:D硫化氢有强还原性,浓硫酸能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2S,故A错误;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和铝反应钝化,故B错误;浓硫酸稀释放热,可将浓硫酸慢慢注入蒸馏水中进行稀释,故C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棉花接触浓硫酸后会变黑,故D正确。
11.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金属M的金属性比金属N的金属性强的是( )A.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常温时,M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N单质不能反应C.1mol M从稀H2SO4中置换出的H2比l mol N从稀H2SO4中置换出的H2多D.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M的化合价比N高参考答案:B【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可通过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②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③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等角度.【解答】解:A.比较金属性的强弱不能从最外层电子的多少来判断,例如Ca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Li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但Ca的金属性比Li强,故A错误;B.常温时,M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N单质不能反应,说明还原性M>N,M更活泼,金属性更强,故B正确;C.从酸中置换出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金属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与金属的活泼性无关,如1molAl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1molMg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但Mg的金属性强,故C错误;D.化合价高金属性不一定强,如氢氧化铝中Al为+3价,氢氧化钠中Na为+1价,Na的金属性更强,故D错误;故选B.12.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
从地壳中元素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镁 C.铁 D.钙参考答案:A略13. 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A.NaOH、H2SO4、(NH4)2SO4 B.MgO、Na2SO4、NH4HCO3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参考答案:C略1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B. 在16g18O2中含有10NA个中子C. 标准状况下,22.4L HF中含2NA个原子D.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参考答案:D【详解】A. 由于Cl2参加反应后的价态不能确定,也可能发生歧化反应,如1mo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次氯酸钠时,转移电子数为NA个,A项错误;B. 1mol18O含有10 mol中子,16 g 18O2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B项错误;C. 标况下,氟化氢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氟化氢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D. 铁生成四氧化三铁后,从0价转化为+价,故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 mol电子即8 NA个电子,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C项是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解题时要善于辨析,识破陷阱,排除选项15. 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加入金属铁有H2放出,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 Cl - K+ SO4 2- B.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