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pdf
6页《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唐);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宋代) 王勃 (649 或 650~676 或 675 年) , 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有《王子安集》诗风俊朗, 对于改变初唐诗风有重要影响, 散文 《滕王阁序》是传诵的名篇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卢照邻(约 636-约 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约 619-约 687 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擅七言歌行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 (一说名浩) ,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山人”是对隐士的称呼) 曾隐居鹿门山 有 《孟襄阳集》 崔颢 (hào)(704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 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诗歌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张籍(约 767~约 830),唐代诗人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 《征妇怨》 《采莲曲》 《江南曲》 高适(700—765),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 其诗作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 400 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有《王右丞集》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年受儒道思想影响较深,思想驳杂作品风格浪漫潇洒,狂放不羁为人豪爽,善饮酒,诗作中多有大醉时写的诸体皆通,尤其擅长古体歌行,影响后世深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岑参(约 715 年—770 年),唐代诗人,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官嘉州刺史,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今湖南常德)其诗歌吸收民歌营养,清新俊朗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27 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 首,已佚 《悯农》诗两首,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柳宗元 (773 年—819 年) , 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作品集为 《柳河东集》 元稹(779 年-831 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诗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创作“新乐府”,并称“元白”作品集为《元氏长庆集》 刘皂(生卒年不详),唐代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韩翃(754 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张继(约 756--约 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军事理论家,曾经为《孙子兵法》作注诗风清隽,思想深厚,咏史诗多有翻案之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李义山诗集》 温庭筠 (约 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有集《金荃集》 王湾(公元 693 年--751 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陆龟蒙(~公元 881 年),苏州人,是唐朝的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王昌龄,生卒年不详, 京兆万年人, 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王曾任江宁丞)”之称出身贫寒,行为疏放,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诗歌多边塞与闺怨之作,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郑谷(约 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雍陶,字国钧,唐代成都人工于词赋,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自负如是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韩氏,唐代宫女,生平事迹不详红叶题诗”一事详见于宋代传奇小说《青琐高议》 雍裕之(约公元 813 年前后在世), 唐朝人,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 艺文志》传于世 杜荀鹤(846~904), 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 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 朱温部下敬翔, 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 王建(约 767--约 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仕途不顺,沉沦于下僚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如《调笑令》 许浑(约 791-约 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 遂为丹阳人 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司马札,唐代诗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详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年均不详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 《全唐诗》收录其 349 首诗歌 范仲淹(989 年--1052 年),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文武全才,诗文兼擅;驻守北方,被敌方誉为“范无敌”一生奖掖后进,对欧阳修影响很大 周邦彦(1056 年-1121 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当时中央音乐机构)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 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 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散曲集《东篱乐府》,杂剧《汉宫秋》为其代表作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施肩吾 (780-861) , 字希圣, 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今浙江省富阳市人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 (或作《辨疑论》)等, 《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觉继承韩柳古文运动的传统,主张文学革新一生奖掖后进,为世所称,影响深远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唐朝余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因所作《青玉案》词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为世称道,号为“贺梅子” 李觏,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 李约(生卒年皆不详)字存博,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存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 范成大 (1126-1193) , 字致能, 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辛弃疾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作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有《稼轩长短句》 王安石 (1021 年—1086 年) 字介甫, 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被列宁誉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诗作 《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出身贫寒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礼部员外郎等职,直言敢谏,不惧打击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存诗 580 余首《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词人秦观才气很受苏轼的称赞,创作成就也很高,尤其擅长写词,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有《淮海集》 苏轼(1037 年-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名列 “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作品集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多是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王炎(1138—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
《宋史翼》有传炎与朱熹交谊甚笃有《双溪集》十七卷,词有《双溪诗馀》一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