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及解析.pdf
10页高三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及解析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 44 分 ) 一、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 共 22 小题 , 计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航天局称,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34 °37′N,120°35′ W)于当地夏令时2014 年7 月 2 日 2 时 56 分(北京时间2 日 17 时 56 分), “轨道碳观测者2 号”搭乘德尔塔 -2 型火箭升空它的主要使命是监测研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据此完成1~3 题1. 据材料可知 , 当地夏令时的具体做法是使时钟上的时针A.向前调快1 个小时B.向前调快2 个小时C.向后调慢1 个小时D.向后调慢2 个小时2. “轨道碳观测者2 号”卫星功能发挥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3. “轨道碳观测者2 号”卫星成功发射有利于进一步防治A.酸雨危害B.臭氧层空洞C.光化学烟雾D.全球变暖【答案】1.A2.B 3.D[ 来源 :学科网]【解析】试题分析:1. 从分析问题和选项入手,本题主要是是考查时间计算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位于西八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十六个小时。
北京时间2 日 17 时 56 分时该地区时为2014 年 7月 2 日 1 时 56 分, 而此时当地夏令时的时间为2014 年 7 月 2 日 2 时 56 分, 故时钟时针应向前调快 1 个小时2. 主要考查3S 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应用区别轨道碳观测者2 号”卫星的主要使命是监测研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其需应用遥感技术(RS) 获取相关信息资料,RS是借助传感器来接收遥远的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而获得遥感影像;B对 GIS 主要用来处理空间信息,它是在计算机里借助软件来处理信息的;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主要是用数字的手段将地球上的事物进行数字化; 故可排除A,C,D.3. “轨道碳观测者2 号”卫星是监测研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有利于预防治理由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产生的全球变暖考点:区时计算;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下图为亚洲某半岛20°纬线附近东西向植被与地形剖面图读图, 完成 4~5 题4. 导致该区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 纬度C.海陆位置D.地形5. 甲地农业生产A.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壤贫瘠B.具有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C.面临的主要灾害是旱涝D.主要优势农产品是黄麻【答案】4.D 5.C 【解析】试题分析:4.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
据材料分析可知, 该半岛为印度半岛, ①②③表示的植被分别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 导致该区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5. 通过区域的定位,甲位于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要产区,, 由于受高原西侧的西高止山的阻挡,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小;所以降水少、气候干燥, 云量少、光照强, 肥沃的黑土 , 十分适合棉花的生长. 印度德干高原西北部适合生长长绒棉;印度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甲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大 ,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灾害是旱涝考点:地方性自然带分异规律,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读俄罗斯境内某湖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构造断面图, 完成 6~7 题6. 该湖泊的成因主要是A.火山口积水B.向斜盆地积水C.冰川侵蚀作用D.地壳断裂下陷7. 该湖泊A.周围高山环绕 , 河流均从四周流入湖泊B.最大水深约为5000 米C.是甲、乙两处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D.属于外流湖 , 湖水为淡水【答案】6.D 7.D【解析】试题分析:6. 据等高线图中受力方向、构造断面图中地壳位移方向可知, 该湖泊的成因主要是地壳断裂下陷7. 该湖周围高山环绕, 河流多从四周流入湖泊; 据等高线特征可知, 湖水可从甲处河流流出,该湖为外考点:湖泊的成因及特征。
目前 ,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普遍, 中国务农人口平均年龄在40~50 岁, 再过 10 年, 将达到 50~60 岁出现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据此完成8~9 题8. 下列现象与农业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的是A.工业化与城市化B. 产业转移C.工业集聚D. 计划生育政策9. 应对农业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有①培养职业农民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④鼓励生育A.①③B. 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8.A 9.A【解析】试题分析:8. 本题紧扣材料 据材料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城市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 , 而且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仍在继续推进, 从而使我国的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普遍现象9. 培养职业农民能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机械化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减少劳动力需求考点:人口老龄化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 表示的是首位城市的相对规模 下表为我国东、 中、西部地区首位度变动表(1985~2009 年) 据此完成10~11 题1985 年2009 年地区高首位度中首位度低首位度地区高首位度中首位度低首位度2.275东部地区—5.257 广东1.843 浙江1.143 广西1.007 河北1.002 山东1.758东部地区—3.389 海南1.569 辽宁1.542 广西1.374 河北1.300 广东1.264 山东1.104 福建2.444中部地区7.40 3 湖北—1.975 山西1.638 吉林1.594 内蒙古1.543 河南1.009 安徽2.610中部地区—3.883 湖北3.609 江西3.083 黑龙江1.994 吉林1.990 山西1.861 河南1.811 安徽1.360 内蒙古4.419西部地区10.26 青海6.060 陕西5.597 甘肃5.118 云南4.709 西藏3.069 新疆1.307 四川1.189 宁夏4.858西部地区7.690 青海7.137 云南6.311 四川6.050 陕西4.682 西藏3.510 贵州3.228 新疆—10. 城市首位度与陕西省情况最接近的国家是A.德国B. 新西兰C.澳大利亚D.墨西哥11. 目前中国城市首位度变化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下降B.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 中小城市数量多、规模小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 城市体系完善D.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大于大城市【答案】10.D11.C【解析】试题分析:10、结合材料可知,陕西省城市首位度高,说明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规模差距大,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相对均衡,城市规模差距相对较小。
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畸形发展,人口过度集中在墨西哥城,城市首位度较大;排除A、B、C,选 D11、从表中可以看出,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城市首位度上升,而东部大部分地区城市首位度下降,这说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快,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中小城市数量小、规模小, 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西部大开发更使得大城市的优势突出,城市首位度上升考点:城市首位度读翡翠全球生产和营销格局变化表, 完成 12~13 题1993 年2013 年原料供应地缅甸、云南缅甸、云南加工中心香港北京、云南、广东、上海等消费市场港台、东南亚、欧美中国、欧美12. 云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集散地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力量雄厚B.接近消费市场C.加工技术高D.靠近原料产地13. 翡翠加工由香港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加工技术先进B.消费需求巨大C.原料供应中心D.玉石文化传统浓厚【答案】12.D 13.B 【解析】试题分析:12. 由材料可知 , 缅甸是全球翡翠原料的最大来源地, 云南与缅甸接壤, 靠近原料产地13. 由材料可知 , 加工厂向内陆迁移,中国大陆取代港台和东南亚成为最大的翡翠消费市场,从而导致翡翠加工由香港向中国大陆转移。
考点:工业指向型;产业转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 完成 14~15 题14. 若在汉江乙水库以上河段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A.甲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B.乙水库库容逐渐减小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D.汉江下游雨季地下水位下降15. 为缓解汉江流域乙区域人地矛盾, 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围湖造田 , 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C.从乙区域向甲区域移民D.修建水电站 , 开发水能资源【答案】14.B 15.B【解析】试题分析:14. 汉江乙水库以上河段,若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将导致水土流失;A错乙水库因泥沙淤积加速而萎缩 , 库容减小, 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下游水位变化加大,下游地区雨季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多了,地下水位上升;B对, C,D 错[来源: 学 |科| 网]15. 乙区域为丹江口库区, 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养殖和利用周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业甲区域为山区, 环境容量小 , 接受移民会加剧人地矛盾,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修建水电站对于缓解汉江流域的人地矛盾影响不大考点: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读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 完成 16~17 题。
16. 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共用基础设施B.开拓产品市场C.共用廉价劳动力D. 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17. 阶段 c 中心区域出现企业向外扩散的原因有①生产技术水平提高②基础设施完善③地价上涨④劳动力成本升高A.①②B. 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16.D 17.C 【解析】试题分析:16. 顺畅的信息交流与便利的技术协作有利于促进关联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协同发展17.a 、b、c 三个阶段中 , 阶段 c 中心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 但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心区域存在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政策优势减弱、环境成本上升等问题 , 从而推动部分企业向外扩散考点:产业的集聚和扩散读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 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 虚拟水 ( 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看不见的水 ) 流动格局网络系统, 完成 18~20 题18.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A.光热充足B.地广人稀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19. 1999 年与 2010 年华南、 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其最可能原因是A. 西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激增B.西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流动20. 提升我国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稳定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
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②巩固并加强虚拟水输出区的地位③减小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④适当增加虚拟水净输入区的输出量[ 来源 :学#科 # 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8.B 19.C 20.D【解析】试题分析:18、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平原广阔,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优势明显19、随着华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且随着市场需要的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少,使得华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粮食流动格局变化明显,导致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向发生变化20、减少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进一步降低我国的粮食安全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能源效率指区域实际产出占在相同能源投入规模、投入结构及市场价格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比值读我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完成 21~22 题21. 下列省区能源使用价值最高的省区是A.江苏B. 山东C.山西D.青海22. 使甲、乙两省区能源效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总量B.产业结构C.技术水平D.能源储量【答案】21.A22.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