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外科学—乳癖.ppt
15页第五节 乳癖,,乳癖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小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推之活动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由于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乳房胃络,乳络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律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 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气血瘀滞,积聚于乳房、胞宫,则或乳房疼痛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脾肾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常伴月经不调病因病机,,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25~45岁妇女,城市妇女的发病率高于农村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低经产状况、初次怀孕年龄大、未授乳和绝经迟的妇女为本病的高发人群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乳房钼靶x线摄片、超声波检查及红外线热图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肿块较硬或较大者,可考虑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乳房疼痛,乳晕肿块,,乳岩常无意中发现肿块,逐渐长大,按压不痛,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边缘不规整,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患侧淋巴结可肿大,后期肿块溃破呈菜花样。
鉴别诊断,,治疗,,止痛与消块是本病治疗的主要目的,辨证论治有助于提高疗效辨证论治,内治,外治,肝郁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其他疗法,,中成药、手术,,(1)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应适当控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3)及时治疗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和其他内分泌疾病 (4)对发病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检查预防与调护,,本 节 完,,,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或为刺痛或牵拉痛 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月经后减轻,或随情绪被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 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可伴有乳头疼痛或瘙痒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多位于外上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推之活动,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1~2 cm,大者可超过3 cm肿块的形态和(及)分布常可分为以下数种类型 片块型、节结型、混合型、弥漫型的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常伴有月经失调、心烦易怒乳房肿块,,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楚,推之活动 结节型:肿块呈结节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推之活动。
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 混合型:有结节、条索、片块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 弥漫型:肿块分布超过乳房三个象限以上者乳房肿块,,,证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萎贝散加减肝郁痰凝证,,,证候: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冲任失调证,,,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如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蝉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若对外敷药过敏者应忌用外治,,中成药:乳增宁,每次3片,每日3次;小金丹,每次0.6 g,每日2次;平消胶囊,每次4片,每日3次;逍遥丸,每次4.5 g,每口2次 手术:对服药治疗后肿块不消或增大、质地较硬或不均匀、疑有恶性病变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其他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