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史重点.doc
7页一、 两大思潮的对立一)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思潮特征:1. 拒斥形而上学,以追求实证知识为目的,企图超越哲学党派2. 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3. 重视方法论研究 (分析法、现象法、辩证法)(二) 人本主义思潮基本特征1. 重视对人的研究2. 认识上注重非理性的直觉或体验3. 注重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宣扬悲观主义人生观第一章 意志主义 叔本华 尼采第一节 概况一, 意志主义的形成1, 思想来源:西方主观唯心主义,东方佛教2, 理论渊源:(1)古希腊新柏拉图主义代表者:普罗提诺 太一(2)中世纪教父哲学的代表:奥古斯丁 意志自由与恶 (3)斯各托 意志高于理智 (4)康德 绝对命令第二节 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论女人》一,生存意志(本体论)1. 什么是意志?(1)意志是一种奋斗不懈、百折不挠的欲望冲动,其本质特点是求生存,即延续生命, 所以又称生存意志 (2)是超出人类认识范围的非理性存在 (3)既无空间性也无时间性,却表现在占有时空的个体中 (4)意志是世界的本质2.意志是人的本质 1.人的肉体 2.人的性格 3.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4.理解力 5.智力 6.意志优于智力3.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1.动物 2.植物 3.无机物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一)痛苦的世界1.意志是人生的苦难之源2.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3.痛苦与无聊是人生两大基本要素4.生物愈高等,痛苦愈大5.人生就是战争,人便是吃人的狼。
霍布斯 (二)摆脱痛苦的方法1.精神错乱2.自杀3.从事文学艺术创作4.学习哲学5.信宗教,特别是佛教第二节 尼采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这个人》”上帝死了”一、本体论 世界的本质是强力意志 (一)酒神精神 (二)强力意志 含义:(1)强力意志是人的内在的本质 (2)强力意志本质上是自我超越、扩张、创造的力量 (3)强力意志就是世界的本质 (4)评价:a唯心主义观点 b存在自强精神的一面二、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一)对宗教的批判 1.复仇精神 2禁欲主义 3荒诞不经(二)对传统道德的批判 《道德谱系论》 1.道德相对主义 (把残暴、战争看做善,把和平仁爱看做恶 生存法则) 2.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核心: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己主宰自己) 3.对传统道德的批判:(1)基督教道德提倡柔弱,压制生命的本能 (2)基督教道德提倡无私,抹杀个性 (3)基督教道德反对创新,扼杀了有创造精神的人 4.怜悯:(1)怜悯的真正目的是为自己(2)同情否定了他人与自己的平等地位(3)同情是虚伪的 5.关于中国传统道德(1)压制本能生命 存天理,灭人欲(2)关于无私和个性 提倡无私,抹杀个性(3)关于创新精神(三)把重新评价推广到其他领域 1.科学 对自然报复,助纣为虐的作用 2.国家 保护弱者,妨碍社会进步 3.医学 不赞成 4,历史 恰当的评价历史,丢掉历史的包袱(四)分析和评价1.尼采能在当时基督教统治大多数人思想的19世纪,对宗教和传统道德大加批判,这种胆略和勇气令人佩服2.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虽使人类失去了信仰,但却赋予了人类更多的东西3.尼采对传统道德的批判,肯定了人的生命力,人的价值,人的创造能力,符合人类发展的要求4.对传统道德和人类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是不科学的三、超人哲学 1.超人与末人相反 (末人就是善人)特征:(1没有个性 (2没有创造能力和愿望(3) 谨小微慎 2.超人的产生过程: 精神三变:骆驼—猛狮—婴儿3.超人的基本特征:(1)超人是天才,是真正的精华 (2)超人有极大的权利欲和统治欲 (3)超人处于善恶的彼岸,不受道德的约束 (4)超人喜欢冒险和斗争 (5)超人最孤独第二章 早期实证主义 孔德一,实证的要素:1,实证知识必须是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实证知识必须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实证知识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4,实证知识必须是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实证知识必须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6,实证知识必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7,实证知识必须是有感情的二,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人类智力发展规律)1,基本内容:(1)神学(虚构)阶段 原始—1300 拜物教阶段 多神论 一神论 低级阶段(2)形而上学(抽象)阶段1300—1800 改头换面的神学阶段 抽象概念代替神过渡阶段(3)科学(实证)阶段 实证主义思想统治人们的阶段 最高阶段2,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1) 个人(2) 个门学科 古代科学知识受神学统治,科学知识形而上学化(3) 人类社会 a古代被称为“神学的军事时代”,b近代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法学时代”,c科学工业时代3,评价:(1)孔德把人类思想的发展同科学、同政治制度的发展联系起来是正确的(2)他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认识和社会的发展采取了历史的态度,即肯定了他们都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3)把思想本身当做社会发展的原因,陷入唯心主义(4)过于简单,没有看到人类认识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第三章 实用主义 詹姆士 杜威一,何谓实用主义1定义: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美,性质上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2,根本纲领:哲学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立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把获取实际效益作为最高目的第一节詹姆士 《心理学原理》 《实用主义》一,彻底经验主义(本体论)1,基本内容(1)彻底的 哲学所研究的仅仅是经验本身(2)中立的 解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a知者,精神状态,意识的角色,主观 b可知的物,客观内容,物质的角色,客观(3)多元的 所有可感觉事物的集合名称2,特点 (1)把纯粹经验说成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东西 (2)强调纯粹经验的流动性、变化性(3)对经验的解释具有意志主义的色彩二,真理观1,真理是人的一些观念或信念,是人的思想认识 (不同意真理=实在或事物)2,真理是与实在相符合的观念 (a摹拟 b真正的符合是一种引导或过程)3,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证实过程(直接正式、间接证实)4,真理是有利于生活的行动工具(真理即效用,有用即真理)5,真理是多元的,相对的第二节 杜威一,(方法论)实践的理论探索1,“刺激——反应 ” 杜威关于实践的基本含义2,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冒险3,把实践的探索理论分成5个阶段(思维五步说)(1) 感到疑难的存在 暗示(胡适的说法)(2) 确定疑难之所在和一般性质 问题(3) 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办法 假设(4) 通过推理看哪种方法能最有效的解决问题 推理(5) 进一步观察或实验引导出可信或不可信的言论 实验 第四章 弗洛伊德主义第一节一, 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1, 最初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和技术——自由联想法(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确立)2, 逐渐发展为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变态心理学3, 弗洛伊德主义二,弗洛伊德主义的特征1, 从心理学角度对任何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2, 特别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 格外关注“性”的问题 第二节 弗洛伊德一, 无意识理论(一)三个系统1,意识系统(1) 清晰的思想(2) 面向外部世界(3) 意识的地位和作用 a,意识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 (4) b,意识不是心理的实质,而是心理的属性,而且是非常不稳定的属性2,前意识 存储记忆的东西3,无意识(1) 定义:(1)指人的各种本能欲望冲动,一种快乐原则 (2)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意识不到也体验不到。
处于精神层面最底层,受到压抑) (3)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2)特点:原始性 主动性(3)贬低意识,抬高无意识 (1)无意识在先,意识在后(2)无意识是因,意识是果 (3)无意识为主,意识为次(二)分析评价1,在精神病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哲学研究的新视角3,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二、泛性欲主义(一)性 1.性欲(19c90)2.快感(20c初) 3.爱欲(一战后) (二)里比多对人格影响的五个阶段 1.口唇阶段(0—1岁) 1.接受 2.咬嚼 3.吐弃 4.闭合 5.咬住不放 2.肛门阶段(1—3岁) 排泄型人格(没有秩序,拖拉) 便秘型人格(过于有秩序) 3.男性器官崇拜阶段(3—5) 自恋 —— 他恋 恋母嫉父 俄狄浦斯情结 恋父嫉目 依赖克缀情结 4.性潜伏阶段(7—12) 5.青春期阶段(12—18)(三)评价 1泛性欲主义.对于冲击西欧中世纪禁欲主义道德观,促进人类文明起了某些积极作用 2.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的里比多学说预见到性荷尔蒙这种物质的存在 3.过分夸大了性的作用四、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 无意识系统代表欲望、冲动 奉行快乐原则 比喻为大锅 2.自我 意识系统代表理性、常识 奉行现实主义原则 比喻为调解员 3.超我 代表良心、理想定义:在父母、教师和文化的影响下,儿童逐渐形成一种伦理道德感、法律观、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等。
五、两种本能理论(一)本能的来源:身体内部的冲动和需求 (二)本能的最终目标: 消除本能的来源 特点:1.保守 2.回归 3.重复 (三)本能的种类 1.自卫本能(让人产生饥饿感、危险感) 生殖本能(促使人寻求性快乐,获得性满足) 2.生的本能(积极的,建设性的) 死的本能(消极的,破坏性的,强迫重复)) (四)本能释放和转移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