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唐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pdf
9页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是指()A钙元素B钙原子C钙单质D钙离子2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在下列食物中,不能给这个“化学工厂”提供能源的是()A汉堡B花生油C矿泉水D馒头3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A澄清B无异色C无异味D无细菌和病毒4一些物质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柠檬汁(23)B橘子汁(34)C西瓜汁(56)D牙膏(89)5金化铯(CsAu)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罕见的 Au 离子,成黄色金化铯中铯元素的化合价为()A0B+1C-1D+26下列为实验室制备、收集、检验 CO2的一系列操作和装置,其中错误的()A装置甲:加入大理石B装置乙:产生二氧化碳C装置丙:收集二氧化碳D装置丁:检验二氧化碳7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下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小D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O2N 表示两个二氧化氮分子B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DC60表示有 60 个碳原子9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很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B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C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D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B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D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1液氨可用作汽车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1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的包装袋14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的溶解度大于 C 的溶解度Bt1时,100g 水溶解了 40gA 就达到了饱和状态Ct2时,A 和 C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A 和 B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15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变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7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 CaO 中的 CaCO3加入足量的水,过滤B检验某种固体是否为碳酸盐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C鉴别稀盐酸和 NaCl 溶液分别滴加酚酞溶液D比较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将 Zn 和 Ag 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AABBCCDD18 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甲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B丁的化学式为 H2O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4:9D4 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19NaOH 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 NaOH 溶液的 pHBb 点时,NaOH 和 HCl 恰好完全反应Ca 点处的溶液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Dc 点处的溶液能与 Fe 反应产生气体二、多选题二、多选题2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呼出气体和空气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酒精和水测 pHC磷矿粉和碳铵加水,搅拌,观察D黄金和黄铜加入稀盐酸三、填空题三、填空题21西红柿炖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1)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2)西红柿中含“铁”,缺“铁”会引起_(填字母序号)A佝偻病B贫血C骨质疏松22化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下表列出了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一些 pH 及一种主要成分(其他成分未列出)编号名称食醋白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蔗糖)Ca(OH)2Na2CO3溶液 pH3771110试回答:(1)将上面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2)当有人被蚊虫(体内含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23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等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农业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1)若需要配制 1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g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 36 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四、推断题四、推断题25AG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 为黑色固体,C、E 均为无色气体,其中 E 是最轻的气体,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F、G 均为金属单质,其中 F 为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 G 可能是(填写化学式)(2)物质 B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制取较为纯净的气体 E 时可用法进行收集五、实验题五、实验题26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1)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 A为2)实验乙: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 CO2具有的性质是六、科学探究题六、科学探究题27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针对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 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 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现象:中的软塑料瓶变瘪,中(3)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4)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一步: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溶液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第二步: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通过证明反应的发生七、计算题七、计算题28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34.00.133.3试计算:(1)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为;(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A2C3A4D5B6D7B8B9C10B11A12C13D14A15C16C17D18C19B20C,D21(1)蛋白质(2)B22(1);(2)23(1)天然气(2)2H2O2H2+O224(1)16g(2)不饱和25(1)Fe(或 Zn 或 Mg 等活泼金属)(2)催化作用(3)(4)排水集气法26(1)白磷(2)隔绝了空气(或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密度比空气大27(1)澄清的石灰水(2)气球变大(3)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4)CaCl2(或 BaCl2);出现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Na2CO3+CaCl2=CaCO3+2NaCl(或 Na2CO3+BaCl2=BaCO3+2NaCl);检验生成物28(1)0.1g(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