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题库之宏观经济学流派:4论述题.doc
57页1.试论李嘉图等价原理的合理性与非现实性上海交大2004研)答:李嘉图等价原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一种理论根据李嘉图的观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根据他们现在的收入水平,还要根据预期的将来的收入水平理性的消费者认为,政府用预算赤字为减税融资并没有减少自己的税收负担,只是对税收的重新安排所以,政府的减税政策并不会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消费支出政府债务相当于未来的税收,对理性的消费者来说,未来的税收相当于现在的税收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完全考虑到了未来向他们所征收的税收要用来支付公债的利息,那么,在现在征税为政府支出融资与用债务融资并在未来支付利息是相等的这种观点是李嘉图最初提出的,故被称为李嘉图等价1)李嘉图等价原理的合理性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对李嘉图等价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尽管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家庭仍然会考虑无限远的未来,家庭的代际关系可能通过馈赠和遗产维系着所以,不能把子孙后代看作独立的经济活动者,因为人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政府的减税政策并没有改变整个家庭的总资源数量,只是将税收推迟到下一代来征收,当代人可能不会把额外的收入都消费掉,而是将其储蓄起来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后代以承担更多的未来税收。
这样的馈赠就将税收负担在以后各代之间进行了平均分配2)李嘉图等价的非现实性李嘉图等价中包含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是:一是假设家庭在计划消费多少时会考虑未来,建立在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基础上的前向预期消费理论支持这一假设;二是假定无论未来的征税多遥远,家庭计划总有相应的前瞻性传统公债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未来税收的预期对人们现在消费的影响并不像李嘉图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这是因为:第一,消费者的目光短浅消费者会因为目光短浅,不会完全理解政府预算赤字的含义而且有些人在进行消费和储蓄决策时会遵循一种简单而非理性的拇指规则,即假设未来的税收将会与现在的税收相等消费者会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而不考虑政府减税政策对未来税收的影响,这样消费者会认为他一生的收入增加了,从而扩大消费支出并使国民储蓄减少第二,消费者面临的借贷限制对于那些面临借贷限制的消费者来说,现期收入要比他一生的收入更重要例如,一个消费者想消费比当前的收入大得多的商品或劳务,则必须通过借贷活动才能满足在他面临借贷限制,即借不到资金为现期消费来融资时,对他来说,无论一生的收入有多少,只有现期收入决定其消费支出所以,政府减少税收相当于向纳税人提供了一笔贷款,从而会使那些想得到贷款但又得不到的消费者扩大消费支出。
第三,不关心子孙后代消费者会预期未来的税收不会落在自己身上,而是落在子孙后代身上所以,政府债务的增加意味着由下一代纳税人向这一代纳税人转移的财富会增加,这种财富的转移增加了这一代人一生的资源,从而会刺激他们的消费支出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通过债务的增加而减税融资会以下一代人的损失为代价来刺激这一代人的消费支出2.应如何看待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中的所谓“边际革命”?(吉林大学2003研)答:(1)边际革命是指19世纪70年代开始盛行的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同时用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的思想浪潮,边际效用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所谓的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瓦尔拉斯,各自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个“边际革命”,从价值理论开始,然后进到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在价值理论方面,边际主义学派认为,价值不取决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而是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和稀缺性,取决于消费者主观心理上感觉到的边际效用在分配理论方面,马克思认为工人报酬取决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即实质上是劳动力价格;边际学派则认为劳动报酬取决于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既由投入产出的最佳比例决定的。
2)边际革命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资产边际分析方法盛行以后,经济学的研究就从劳动价值论转为边际分析,数理化的运用工具日益增多但是,边际革命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①边际效用价值论把价值归于人对财货效用的主观评价,抹杀了价值这一经济范畴的历史性和社会性②认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财货满足边际欲望的边际效用量这种欲望和效用都是心理因素,而心理因素是根本无法用数量测定的③将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作为价格形成的前提,颠倒了因果顺序因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消费者的购买力取决于他在社会分配结构中的地位,因而其购买力大小总是以市场价格为转移,不是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商品价格,而是商品价格决定谁能成为购买者3.比较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对财政赤字的理论及他们的不同观点南开大学2004研)答:(1)供给学派的财政赤字理论在论述财政赤字理论方面,供给学派的费尔得斯坦认为,在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表现为政府债券或货币供给的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债券的发行会引起债券利率和私人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相对水平的变化,从而产生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导致私人有价证券需求的缩小,降低整个资本形成水平。
在财政赤字增加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主要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量来弥补,就可以消除政府债券向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的压力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产生的通货膨胀从而引起名义利率的上升,可以通过降低边际税率,提高资本的实际净收益,就能使一部分扩大的货币供给被私人有价证券的投资吸收,再转而推进通货膨胀2)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政府必然要根据经济形式采取逆向操作,而逆向干预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这必然会造成财政盈余,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又会造成财政赤字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一个财政年度不要求追求财政平衡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允许在年度内出现财政赤字但是,新凯恩斯主义追求在一个经济周期内的财政平衡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以弥补经济衰退时期的财政赤字3)货币主义的财政赤字理论货币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因此货币主义主张由经济自动调节财政赤字和盈余货币主义认为,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同样,经济的波动会引起财政的变化,从而导致财政赤字或盈余这种自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①首先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候,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在政府支出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减少会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在税率不便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增加,出现财政盈余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相应增加,在财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财政赤字从上面分析可知,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出现财政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经济自动出现财政盈余因此货币主义主张对赤字的不干预政策4)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对财政赤字理论的不同点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对财政赤字理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看,供给学派认为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在于供给方面,因此解决财政赤字也应该扩大总供给,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认为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在于需求方面,财政赤字的解决依赖社会总需求的变化②对财政赤字的态度方面,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认为财政赤字的出现具有周期性,在一个经济周期内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可以抵消,从而应该关注整个经济周期的财政平衡,而不是一个财政年度的经济平衡问题。
供给学派重视平衡预算,认为平衡预算可以减低通货膨胀率,创造一个刺激储蓄投资的环境条件③从政府干预方面看,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都强调经济周期的自身波动对财政赤字的影响,而新凯恩斯主义则强调政府干预形成的财政政策对财政赤字的影响4.试述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南京大学2002研)答:(1)新古典综合派,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托宾、索洛和希克斯等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②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③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的IS—LM模型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既适用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④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的长期稳定性⑤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引入市场不完全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地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由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但他们的理论又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原籍属意大利,也被称为“英国-意大利学派”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①注重历史和规范的分析方法,反对静止的均衡分析;②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在均衡体系中分析投资对收入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非均衡的思路重新解释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对收入,从而对消费和储蓄的决定作用;③坚持以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理论,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效用价值论;④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指出其循环论证的错误所在强调所有权以及历史因素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决定作用,指出了利润和工资的对立;⑤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不同集团的积累率差异对增长率的影响,并指出在既定的收入下,增长率对分配的比例产生影响:增长率提高,利润所占比例增加;⑥提出了以收入分配来完善社会制度的改良主义政策2)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批评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包括分析方法问题、动态和静态问题、宏观和微观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以及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争论的最终结局是,新剑桥学派披露和批判了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中的一些逻辑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作为西方经济学界主流学派的地位它们在一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上的分歧,首先反映在方法论和理论分析的前提方面①新剑桥学派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理论的过程中,承袭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并把这些已经被凯恩斯革命破除了的均衡概念重新恢复起来,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这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也是对凯恩斯理论的“庸俗化”②由于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只要实行以凯恩斯理论为依据的宏观经济政策,使资本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新古典的微观理论仍然是实用的所以他们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把资源最优配置作为经济学的主题;他们的整个分析仍旧以个人(经纪人)作为出发点,不考虑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或把这些因素看作是分析中的外生变量,集中分析经济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和物与物的关系新剑桥学派对这种忽视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持严厉的批判态度新剑桥学派认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尤其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等因素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分析中都起着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