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析“密纳发的猫头鹰”和“高卢的雄鸡”.doc
8页简析“密纳发的猫头鹰”和“高卢的雄鸡”=“news_bd”> 黑格尔在1820年版的《法哲学原理》序言结尾处说道: 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自身之后,才会出现概念所教导的也必然就是历史所呈现的这就是说,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并在把握了这同一个实在世界的实体之后,才把它建成为一个理智王国的形态当哲学把它的灰色绘成灰色的时候,这一生活形态就变老了对灰色绘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态变得年青,而只能作为认识的对象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 24年以后,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结尾处说: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如果仅从字面上看,密纳发的猫头鹰和高卢的雄鸡似乎代表了黑格尔哲学解释世界与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根本差别:前者如黑格尔所说:当哲学把它的灰色描绘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态变得年青,而只能作为认识的对象;后者则预言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与方兴未艾的法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将引来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但是,如果具体地理解黑格尔与他所处时代的联系,我们可以说明,密纳发的猫头鹰恰恰是在高卢雄鸡的高鸣之后才起飞。
重要的是,前引黑格尔说的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自身指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拿破仑时代的全部过程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还说:每一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的高卢雄鸡开启了一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那么这个时代就是黑格尔起跳的罗陀斯岛,而在这个时代黄昏之际起飞的黑格尔哲学所认识、反思和把握的精神就是法国革命时代的精神黑格尔在公开出版物中不时批判启蒙运动及其导致的法国大革命,在私人书信中却毫不掩饰地赞扬和支持拿破仑,这些书信不但让我们看到黑格尔亲身经历和直接认同的法国革命时代包括哪些重要事件,而且可以使我们理解黑格尔著作中间接、隐晦地评论法国革命时代的深刻含义《黑格尔书信》收录了黑格尔一生中近700封信,其评论者克拉克巴特勒说:黑格尔的青年、成年和老年与他的时代青年、成年和老年显得正相契合,这是大革命的时代1790年代的法国大革命可被看作年青年代,主观的观念急切地反对世界的颓废秩序在拿破仑年代,成年时期的革命克服了无政府状态并自行组织起来在复辟即我们熟悉的革命时代的老年,世界似乎满足于运行的停止。
这里所说的大革命的时代不限于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而且包括随后相继的拿破仑时期以及复辟时期我们将借助这些书信材料,结合对黑格尔身前发表的著作和身后整理发表的手稿的解读,说明他的思想从青年和成年回应高卢雄鸡的高鸣演变到晚年密纳发的猫头鹰的历程 一、法国大革命的年青支持者 1792年,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22岁的黑格尔与谢林、荷尔德林正在图平根神学院读书,谢林把《马赛曲》译为德文,黑格尔与同学一起传唱,种植自由树,组成政治俱乐部,阅读伏尔泰、卢梭的书和法国报刊 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不仅记载在同时代人零星的传记材料,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早期所写的手稿之中在1792年写的《人民宗教和基督教》手稿中,黑格尔区分了整个一大堆宗教知识的客观宗教与活生生的、在人的内心本质起作用、对他的外部活动有影响的的主观宗教;并且进一步区分了主观的个体的私人宗教与人民宗教黑格尔说私人宗教提供对于个人陷入苦难与不幸境况的安慰和慰藉,而人民宗教必须与生活的一切需要结合起来,必须与公众的政治行为结合起来;从批判的角度说,人民宗教必须避免拜物教,避免空谈启蒙之类的东西和对于教条和教义永无休止的相互争论。
黑格尔之所以首先思考宗教,不仅他当时是神学院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体验到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对传统宗教的冲击,认识到宗教是我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务之一他敏锐地觉察到现存宗教中有新旧两种精神: 一个民族的青春天才[不同于]一个日趋衰老的天才,前者富有热情,欢呼它自己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奔赴新事物,对新事物感到最生动活泼的兴趣,但是[不久]它也许又抛弃了这新事物,而抓住另外一种东西,但这种东西决不会是在他骄傲自由地脖子上套上枷锁的东西那日趋衰老的天才则主要表现为在每一方面都固执地依赖于传统,所以他带着枷锁,就像一个老年人带着脚痛风[亦称蹠刑],尽管他呻吟叫苦,但他却不能摆脱它,只好听任他的统治者为所欲为地以此来折磨他但他只是以半自觉的状态,不自由地、不公开地、怡然自得地享受自己所引起的别人的同情mdash;——他以空谈来度过他的节日,就像对于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年人一样 无须多加辨析,黑格尔这些文字鲜明地描绘了法国民族的青春天才与德国民族老年人的精神反差,他没有无保留地赞扬大革命中法国人的骄傲自由,但无情地批判德国人戴着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枷锁而呻吟叫苦又怡然自得的悲惨境地。
1793年,黑格尔从神学院毕业,不愿意当牧师,到伯尔尼当家庭教师伯尔尼是属于哈怕斯堡王朝的贵族制城邦,1798年被法军占领黑格尔依据在伯尔尼的经验,完成了对卡特密信的评论1793年在巴黎出版的12封评论,揭露了伯尔尼贵族的黑暗统治黑格尔的评论历数当地司法制度的罪恶被告人没有辩护权,一个农民醉酒后与贵族发生口角,表示愿法国人有朝一日终于能教训他们一场,被控告后不敢把醉酒情节说出来,结果被判6年监禁,在更多的情况下,数量如此多的人被处绞刑、轮刑、被斩首和烧死,伦理国家公民最珍贵的一项权利的余影也给消灭了行政长官按法律应由议会选举产生,实际上或由议员亲亲相授,老子任命自己的儿子,甚至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他的兄弟,而如果他有一个女儿,他就选一个有钱的女婿,或在最有权势的议员中投阄分配,许多老军官相继成为行政长官这种制度尤其防范叛国罪,黑格尔评论说,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可以被看成喜欢法兰西民族幸运获得自由的征兆,或者看成也想享受这种自由的征兆,看成决心重新得到自己合法的、但却丧失的权利的征兆,看成企图用非法方式攻击政府合法权力的征兆黑格尔的评论1798年匿名发表,以表示对法国推翻这一政权的欢迎 1798年,黑格尔在法兰克福撰写了《市参议院必须由公民选举》的政治改革提议。
该文警告,在国家大厦即将崩溃之际,任何不图改变、盲目期待稳定将带来社会灾难黑格尔说: 当一种制度的状况和部分,已不再被人相信,任何想用夸口的江湖骗术使人重新信赖它的企图,任何用漂亮词句粉饰尸虫的企图,都不会是仅仅使精明的策划者蒙受耻辱,而是会给一场远为更恐怖的爆发准备条件,那是改革的需要就会伴随报复,经受蒙蔽的被压迫的群众也将受到不测的惩罚 这篇文章用法国王室拒绝激进改革而引发大革命恐怖的前车之鉴教训德国王室的用意十分明显,以致朋友们建议黑格尔不要公开发表拿破仑执政之后,德国各邦参加反法同盟,1801年惨遭失败,被迫屈服于拿破仑在此形势下,黑格尔写了《德国法制》的长文,文章一开始宣布:德国已不再是个国家在他看来,德国引以为荣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就名存实亡,但只是在同法兰西共和国战争中切身体验到自己何以不再是个国家黑格尔从军事力量、财政、领土、司法、宗教、社会等级等方面,说明这一国家政权等于零: 每一个政治特权的成员、每一王室、每一等级、每一城市、行会等等,总之在对国家负有权利和义务的一切方面,都给自己赢得了这些权利和义务,而国家在如此缩小自己权力的同时,除了确认自己权力已被剥夺,再没有别的职能了。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比英国、法国落后,甚至比意大利还要落后对照先进国家的理念和做法,黑格尔提出现代国家要有一个中心,以便监督、防范和保障自身,更要允许公民在司法、管理、举荐官员、从业等方面有自由活动范围,允许每一等级、城镇、乡村和社区等都可以享受自由,自己去完成自己范围内的事情 二、成年的波拿巴主义者 黑格尔在1802年定稿的《德国法制》中尚不认可拿破仑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他说,法兰西共和国一切都从上到下地加以安排,普遍事务不归对之关心的民众部门管理和实施,这将如何产生一个呆滞无精神的生活,这在将来才能体验到,如果这种古板的统治气氛能持久的话然而,随着拿破仑的统治在黑格尔所在的莱茵地区推行开来,他生活在拿破仑法典带来的自由、平等的气氛之中,在私人信件中热烈地表达对拿破仑的支持,以致《黑格尔书信》编者说他是波拿巴主义者在当时德国知识阶层和民众中,这个称呼是卖国者的代名词,黑格尔只有在与密友尼塔麦(Niethammer)———一个与法国当局合作的文化官员的通信中才能直抒胸臆 1806年10月法国与第三次反法同盟开战,拿破仑亲率大军歼灭退守耶拿的普鲁士主力,10月13日进入耶拿。
黑格尔当日写信给尼塔麦说:我看到了皇帝,这个世界精神,骑马巡察全城这样一个人,他掌握着世界,主宰者世界,眼前却关注一点,踞于马上,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当时黑格尔正在写《精神现象学》,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一个向着新时代过渡的时代精神意见与这个绵延至今的世界决裂()渐进的、尚未改变整体面貌的零敲碎打,被一道突然升起的闪电中断了,这闪电一下子就树立了新世界的形象 这些文字是在见到拿破仑之后写的,是否表达了黑格尔对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的感受呢?法军占领耶拿之后,黑格尔失去了在大学的工作,他于1807年初接受了到《班贝克报》任编辑的工作拿破仑在占领区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该报由亲法人士主办黑格尔告知尼塔麦他接受这份工作的理由:我的好奇心追踪世界事件;我们大部分报纸全比法国的低下,有一份接近法国风格的报纸会是有趣的事;他补充说:重要的是,这是德国的需要黑格尔在《班贝克报》积极倡导新闻自由,他向报社同仁提议创办效仿法国媒体的自由报刊他在信中记载了他的提议他批评德国媒体的世故、嬉戏、乡巴佬气他说:我们没有与这种嬉戏之风相抗衡的手段,因为我们没有的《忠告者》[Moniteur,法国大革命时创办的报纸,后成为拿破仑政府的官方报纸]。
他接着说: 我们没有政治性的《忠告者》,要点在于,我们有围栏和压制的自由———我不禁要说Fress-Freiheit[被喂养和要捕食的自由],而不是Press-Freiheit[新闻自由]我们缺乏公共性在国家所处状态、公共资金的配置、欠债、行政官吏等方面,把政府摆在人民的面前,政府与人民为了双方利益的对话是法国和英国人民最重要的一个资源 黑格尔全力支持拿破仑在其控制的莱茵联盟推行《拿破仑法典》他在信中记载了他与一位害怕拿破仑法典的地主的谈话:我告诉他说,德国君主不对法国皇帝所做的事表示谢意是无礼的黑格尔认为,引进《拿破仑法典》并不是要强化法国的统治,而是为德国带来希望,消除那流行至今的没有正义、没有保障、没有公众参与、只有单个人任意和狡猾的集中化的特别模式和体制黑格尔说,这种变化不会自愿发生,因为德国人如同20年前一样盲目,变化的希望只能来自上天,即,来自法国皇帝的意志 1809年反法同盟与法国进行第四次战争,奥地利军队进入德国南部,激起了那里民众的反法情绪当时在纽伦堡任文科中学校长的黑格尔在5月7日的信中,满怀轻蔑和厌恶地描绘了那里的局势:无业无家的恶棍们,这些暴民,大多是年轻人,挤满在街上,对着进入纽伦堡的骑兵的长矛高呼:‘万岁,兄弟们!’噪音巨大,空闹一场,随即死寂。
全部暴民肯定从现在起永远离开我们了 但黑格尔。












